这群永康妇女太厉害了!手持罗汉旗、罗汉叉登上大舞台

民生   2024-12-31 19:43   浙江  


开栏语

四十不惑正芳华,华溪春潮逐浪高。2025新年伊始,由永康市融媒体中心举办的第40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将如约与城乡观众见面。40年来,主办方围绕中心,紧扣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年特色亮点工作精心策划编排节目,坚持开门办春晚,秉承百姓演、演百姓,精心打磨、追求卓越;“华溪春潮”晚会做到了常办常新,荣膺了一项项国家级大奖。“华溪春潮”晚会成为了永康百姓40年的珍贵记忆。为此,我们推出“我和春潮40年”主题报道,通过走访与晚会密切相关的人物,讲述那些难忘的故事,重温感动瞬间、流金岁月。



“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坚持百姓演、演百姓,也一直致力于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2016年,经晚会策划导演组精心编排后,象珠镇荷沅村30多位“女汉子”登上了“华溪春潮”的舞台,表演由传统民俗“打罗汉”改编的非遗节目《滚叉舞》。《滚叉舞》经“华溪春潮”演出后一炮走红,也促进了当地和周边的农村文化繁荣。


01
村民刻苦训练《滚叉舞》登上“春潮”舞台

12月20日,荷沅村妇女主任朱如锦在微信群里发出了《滚叉舞》排练的通知。第二天晚上6点,随着夜幕的降临,荷沅村广场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聚集在广场四周,期待着《滚叉舞》的再次上演。晚上6点半,表演队队员们聚集完毕,排练正式开始。只见10面特制的6米长的罗汉旗在队员们的舞动下猎猎飘扬,气势恢宏。队员们手中的罗汉叉更是翻滚变幻,一招一式都透露出刚劲有力,赢得了围观村民的阵阵喝彩。



说起参演第31届“华溪春潮”春节晚会时的场景,队员们记忆犹新。队员王红英告诉记者,当时排练就在村广场上,天气寒冷,有几天还下着雪。“排练过程虽然辛苦,但大家都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大家都能够准时到达排练现场。”这种团队精神让王红英深感自豪。



队员陈红梅、卫海燕分别来自湖南和湖北,是荷沅村的外来媳妇。参加“华溪春潮”后,她们不仅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对永康的归属感也更强了。卫海燕表示,刚嫁到永康时,她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参加“华溪春潮”后,排练表演的机会,让她结识了很多姐妹。卫海燕说:“现在永康话也讲得很流利了,沟通没有障碍,平时跟村里的姐妹们跳跳广场舞,过得还是比较开心的。”

02
持续提升改进《滚叉舞》焕发新生

2015年,朱如锦作为荷沅村干部接手了村里的文化工作。“当时村里没有什么文化活动,男人都出去干活了,连村里组织的打罗汉都只能让妇女来。”面对这种情况,朱如锦试着将村里传统的打罗汉改编成适合妇女表演的《滚叉舞》,但起初这一节目还没有成熟。经过“华溪春潮”导演组的进一步修改挖掘和提升,《滚叉舞》最终在第31届“华溪春潮”亮相。



由于《滚叉舞》舞蹈动作中包含抛叉、击叉等危险动作,所以要求每位参演的村民对动作十分娴熟,确保万无一失。朱如锦回忆说,排练过程中,很多队员都不小心磕到手、碰到头,一不小心身体就出现了淤青,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只为了登上“华溪春潮”的舞台。“过去这么多年了,上台的感觉我还记忆犹新,觉得自己在台上闪闪发光。”朱如锦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着当年的舞台照片感慨道。



在“春潮”舞台亮相后,《滚叉舞》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表演团队频频收到永康和周边地区的演出邀约,最多的一年《滚叉舞》外出表演就有近30场,村民们也有了额外的收入。朱如锦说:“演出之外,我们邀请了民俗老师,继续提升和加工这个滚叉舞。”



如今,朱如锦还在积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招募村里的年轻女性加入滚叉舞表演队,延续这一传统非遗节目的生命力。她表示,希望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滚叉舞》,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融媒记者:吕笑佩 楼洁

融媒编辑:应雨虹

校对:华偎兑

一审:应栩漪     二审:应芳蒙     终审:王煜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等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欢聚一堂!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六次登上“永康春晚”

立即停售!不少永康人每天都用,抓紧自查

如火如荼!永康这家医院的产品火了

比去年多做了1000公斤左右!永康这个年味美食制作正当时

+扩散周知

永康人
永康本地新闻、生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