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卷式发明,让人看到形式主义的疯狂

百科   2024-11-21 00:12   陕西  

这几年,各个层级都在谈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几乎都谈到要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怪现象。

这个街道说要搞党建联盟,那个街道就要搞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及各类社区议事会,1+3+N治理模式等等,反正花样很多,年年换说法,创新词。

只要某个新词被提出来,那就要围绕着这个来组合,什么工作都要往上面靠,然后街道向区里汇报,我们今年创新了XX模式,取得什么什么成绩。要是获得主要领导的肯定,全区就要参观学习。

到了年底,这个词如果上了政府工作报告,明年就要在全区实行XX模式,全面铺开。

但说实话,这类创新没啥实质性东西,就是通过“标新立异”美化文字,“捕风捉影”创造概念,“复制粘贴”进行创新,不停换包装,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新瓶装旧酒。

反而是创造了新词后,要围着这个词增加不少形式主义。

上级说这个概念太单薄了,要丰富其理论内涵。

为了一碟醋,社区要包一盘饺子,为此衍生出许多额外的文牍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花很多时间抠脑壳,想想从哪里借鉴抄抄,七拼八凑个理论框架出来,提交给街道。经过街道润色修改,上报给区里。

理论部分搞好了,上级部门又给出反馈意见,工作成效太单薄。

社区又坐在一起集体抠脑壳,头脑风暴,理一理自己手头的工作,看看什么可以加里面,最后本来是一页4A纸的纸硬生生编到5页材料。

新模式轰轰烈烈搞了一年,明年不提这个说法了,又换一种说法和模式了,开始新一轮轰轰烈烈。

还有现在“共享XX”很火,上级也给社区下很多任务,要积极创造惠民性质的共享空间,比如共享办公室、共享活动室、共享阅读室等。

但社区哪里有这么多场地,不要紧,只是牌子东挪西挪的问题。一个房间,需要它是共享办公室,那它就是共享办公室,需要它是共享活动室,它就是共享活动室。

如果哪一天又有了“友好XX”,那么共享办公室摇身一变就成了“友好办公室”。

上面有河长制,林长制,社区就发明创新,路长,楼栋长,园长。

这些内卷式发明,是社区自己想做吗?

显然不是。社区没有“伪创新”的动力。

按照定位来说,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说得通俗点,是更多、更好地服务好辖区居民,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

但是现在社区俨然成为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过多地承担下沉的行政事务工作,本身自治组织的功能严重地被弱化。

市区一级对街道有要求,街道将任务下派给社区,对他们进行考核。只要看到了新提法,就认为社区在认真落实,在认真思考总结,形成经验做法,就会给加分。

这些伪创新不仅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浪费了成本,还大大消耗群众的期待和信任。毕竟创新对他们没有必要,这只是投上所好的产物。

咖啡觉得基层减负,应该把这点考虑进去。上级不要鼓励,更不应该督促社区去搞创新,发明新词新说法,纠正这种伪作风,把做事的起点和终点都落在为解群众之忧,破除群众之难,回群众之诉求上。

少一些为赋新词强发明,多一些认真做实事,这才是人们喜欢看到的。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人生参考答案”

若水知音
传播交流音乐和健康知识,广交朋友,快乐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