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未来 新仪探珠 | (六)红色教育&政府座谈:深入深圳市大鹏新区调研红色历史与文旅发展

文摘   2025-02-02 15:00   埃及  


前言


2025年1月18日,清华大学“机遇未来,新仪探珠”赴珠三角实践支队前往深圳市大鹏新区开展实地调研。作为深圳的“文化之根”和红色革命老区,大鹏新区不仅拥有大鹏所城等珍贵文化遗产,还承载着东江纵队抗战等厚重的红色历史。本次调研聚焦大鹏新区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帮助同学们从多元视角深入认识深圳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潜力。

调研期间,支队一行参观了大鹏新区博物馆、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沙鱼涌红色记忆陈列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文化与红色教育场馆,深入了解大鹏新区在文化保护与革命精神传承方面的实践成果。随后,同学们与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等议题展开探讨,为大鹏新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实践地介绍

大鹏新区,别称“大鹏半岛”,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是广东省深圳市所辖功能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

大鹏新区是深圳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集聚地,现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珠三角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被誉为“鹏城之根”,是深圳简称“鹏城”的由来,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海防文化、渔农文化、渔村文化、客家文化是大鹏新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鹏半岛的土洋村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临委”)驻地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以下简称“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拥有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态环境方面,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超过77%,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深圳50个自然沙滩有48个在大鹏新区,近岸海域水质长期保持一类,空气质量连续11年全市最优,生态质量指数(EQI)保持一类、全市最高,是深圳名副其实的“绿肺”和“后花园”

改革不停步,奋斗正当时。当下,大鹏新区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推进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两大任务,发展壮大新能源、大健康、生物医药、海洋和旅游“4+1”产业集群,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观大鹏新区博物馆

抵达大鹏新区后,支队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大鹏所城的大鹏新区博物馆。区博物馆的黄文德馆长为同学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大鹏所城的历史。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是明清两代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其主要格局、街道和建筑保存相当完整,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明清历史有着重要价值。这座紧邻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古城,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肇始之地

实践支队一行参观大鹏新区博物馆

在黄文德馆长的引领下,支队一行参观了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并聆听了关于鸦片战争“前传”的精彩讲解。学界普遍将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这场战争的序幕实则早在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就已拉开。当时,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九龙附近海域率先开炮,揭开了长达三年的鸦片战争序幕。尽管清廷腐败无能,无力控制局面,大鹏所城内的军民仍然在赖恩爵将军坚定而英明的指挥下,英勇抵抗了英军的进攻,取得了九龙海战的胜利。赖恩爵将军备武修文,恪尽职守,其事迹彪炳疆宇,当以为纪。

支队同学聆听赖恩爵将军事迹

赖恩爵将军不畏强敌、以弱胜强的勇气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军民,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家族后人。在抗日战争期间,赖恩爵将军的后代中许多人毅然投身于民族救亡的洪流,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尽己所能投身国家建设,捍卫国家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赖恩爵将军生平展

追寻大鹏新区红色足迹

1

踏访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

在大鹏新区的第二站,支队一行在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吴爱民同志的带领下,踏访了沙鱼涌海滩。这里,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静静地矗立,依山傍海,庄严肃穆,铭记着那段战火纷飞、英勇革命的辉煌岁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2583名北撤人员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军三艘登陆舰开赴山东烟台。在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扩充为两个纵队,参加了豫东等系列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支队一行踏访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

如今,这片海域早已恢复了宁静与祥和。微风轻拂,阳光柔和地洒落在纪念墙上,墙上镌刻着2000多位战士的名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吴爱民同志深情地讲述着东江纵队北撤的往事,同学们肃立在纪念碑前,神情专注,认真聆听。他们的心中充满敬仰,向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

参观沙鱼涌红色记忆陈列馆

随后,支队一行抵达了沙鱼涌红色记忆陈列馆。在讲解员的精心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东江纵队的英勇事迹——东江纵队充分发挥山地战、海战和人民战争的优势,开展大小战斗1400余次,累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同时,他们守护着华南与香港之间的海上安全通道,成功开展了享誉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这场大营救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知识分子之间深厚的血肉联系,更体现了我党在危难时刻对文化传承的高度责任感;此外,他们还与国际反法西斯盟军展开深度情报合作,多次营救盟军飞行员和国际友人。一系列历史事件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深刻展现了东江纵队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奋斗精神

实践支队一行参观红色记忆陈列馆

为了更生动地叙述东江纵队的历史,陈列馆巧妙地融合了先进的CAVE(沉浸式投影)空间技术,将东江纵队激战沙场和海滩撤离的场景栩栩如生地重现于观众眼前。同学们只需轻轻挥动手势,便能融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置身于那些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深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激情与荣光

实践支队一行于红色记忆陈列馆合影留念

3

参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随后,支队一行抵达位于大鹏半岛葵涌的土洋村,这里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所在地。随着讲解员的详细解说,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历史。1943年1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经过5年英勇奋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合签署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通电全国,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志着东江纵队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讲解员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东江纵队光荣事迹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土洋会议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1944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大鹏半岛的沙溪乡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加强了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还为全面推动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土洋会议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为抗日武装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华南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支队一行参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不仅镌刻着过去的辉煌与苦难,更启迪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开创未来。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离开了土洋村。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责任。我们应当铭记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让革命先辈的精神之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交流座谈会

在大鹏新区的第三站,支队一行与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举行了一场交流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围绕“如何让大鹏新区出圈”这一主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支队与大鹏新区政府进行交流座谈

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吴爱民同志代表大鹏新区政府对实践支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吴爱民同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不仅能够加深双方的了解与友谊,更能够从支队同学们新颖独特的见解和创意中汲取灵感,为大鹏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大鹏新区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蒋超同志详细介绍了大鹏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他从大鹏新区的主要优势、总体规划、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了大鹏新区以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总目标,结合“出国旅游替代”和“运动达人天堂”的定位,精心谋划旅游产业布局的工作规划与发展愿景。蒋超同志的分享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幅大鹏新区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令同学们充满期待。

大鹏新区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蒋超同志发言

随后,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吴爱民同志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探索‘两山’实践创新路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的专题分享。他重点介绍了大鹏新区在“两山”实践创新中的具体举措与显著成效,并展望了未来聚焦旅游与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吴爱民同志提到:“大鹏新区可以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战略平台和项目支持,突破‘生态特区’的发展瓶颈,全力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

具体而言,大鹏新区正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以及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深海科考中心“三海”项目的建设,推动部市共建南方海洋科学城并积极探索建设深港惠海洋经济合作区,致力于打造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科技创新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为大鹏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吴爱民同志发言

实践支队中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徐博同学,基于对大鹏新区与国内外先进范例的深入对比分析,向与会相关同志作了题为“大鹏新区重点产业国内外发展案例分析与启示”的主题调研报告。他围绕大健康、旅游、新能源产业园、海洋产业等关键领域,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系统剖析了大鹏新区在这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报告不仅展示了大鹏新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大鹏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支队成员徐博同学作主题调研报告

在三场精彩的汇报结束后,大鹏新区与会同志与实践支队同学展开了一场轻松而热烈的交流座谈。实践支队的同学们从游客体验、市场营销等多元视角出发,围绕差异化竞争、流量布局、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助力“讲好大鹏故事、打造大鹏名片”,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大鹏新区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与美好期许。同时,同学们也表达了与大鹏新区建立长期实践合作关系的诚挚愿望。

吴爱民同志认真倾听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给予了热情而中肯的回应。吴爱民同志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许与建议:一是要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二是要在行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与对兴趣的追求,以热情驱动创新。最后,吴爱民同志诚挚邀请实践支队多来大鹏新区交流互动,期待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共同为大鹏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清华智慧和青年力量。

大鹏新区党史研究部门向实践支队赠送书籍

最后,大鹏新区党史研究部门向实践支队的同学们赠送了书籍《广东省临委历史纪事》,以此作为对同学们深入学习的鼓励与支持。实践支队则向大鹏新区与会同志回赠了一封由同学们亲手书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大鹏新区的敬意与感激之情。此次交流座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与友谊,也为未来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

通过本次深入追寻大鹏新区红色足迹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历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变得更加鲜活、立体和深刻。这段旅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祖国辉煌历史的自豪感,也唤起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沉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促进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实践支队一行于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合影留念

通过与大鹏新区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的深入座谈交流,实践支队对大鹏新区在旅游、海洋、生态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此次交流不仅将学术研究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视野,还为大鹏新区的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同时,此次交流也为双方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未来引入优质高校资源、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大鹏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供稿“机遇未来,新仪探珠”实践支队

清华清小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主办,提供一个校内、院内宣传与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