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杭工美」国内博物馆领域首倡推动 “微改造精提升”成效显著

文化   2024-10-16 10:11   江苏  


“微改造、精提升”是在文旅融合、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强调在保持原有风貌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细微而精准的改造和提升,实现环境、设施、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化,从而提升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国庆前夕,中国伞博物馆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国庆假期重新向公众开放。近年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保留基本陈列主体格局的同时,在博物馆行业内首次倡导“微改造、精提升”的思路。

现已陆续完成对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民间工艺展区、中国扇博物馆等场馆的改造,不断通过更新硬件设施、引入数智化设备等方式,将博物馆建设朝“尽善尽美”方向靠拢,大力提升观众体验,成效十分显著。





工美首倡:

“微改造精提升”之风吹到博物馆




国内多地旅游业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发展契机,加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016年,《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创造性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2021年,浙江省首次提出“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推出试点市、试点县和“单项点”单位,旨在高质量推动文旅发展,率全国之先创新开展博物馆景区化建设



2008年3月,杭州成立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顾问委员会、领导小组和筹建工作指挥部,开展场馆设计和展陈策划。2008年11月三大博物馆工程正式开工,并于2009年面向公众开放。



2011年9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馆,“四馆合一”共同发展使工美馆文化特色显著,涵盖雕塑、陶瓷、刺绣、编织、金属工艺、民间工艺等多种工艺美术门类。

自建设以来,工美馆紧紧围绕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紧扣“专业特点”“杭州特色”“运河特征”“平民特性”十六字发展定位,秉持“保护+创新”发展理念,以高站位、高目标、高质量推进博物馆创新发展,在2020年便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经过十数年的建设运营,近年来,工美馆大体量的建筑、有限的资金与场馆更新之间的矛盾愈发显著。面对这一难题,工美馆借鉴浙江文旅,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法:在既有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微改造、精提升”的展览陈列改进策略



通过预算管理、规划布局,改变场馆设施,引入数字化技术,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陆续完成对四馆基本陈列的局部改造提升,最终实现整体上的显著变化。此外,工美馆还特别注重优化博物馆的参观路径设计和体验节点的打造,力求为参观者提供更加流畅、舒适且富有互动性的观赏体验,实现“以展品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精“艺”求精:

设施改进助力“微改造精提升”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微改造、精提升”上坚持数实融汇,积极改进场馆设施,让博物馆在“常看常新”中实现老馆换新颜,使博物馆展示效果显著提升。

室内设施改造方面,工美馆着眼展品和布局做提升。

2023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三楼的民间工艺展区及教育活动区迎来了新的改造提升,全新打造青少年专属体验区“小小工美馆”;展区以馆藏展品陈列为基础,更新配套设施,提升展品观赏性。


提升后的“小小工美馆”

改造后的民间工艺展区


伞博物馆的两期改造,通过巧妙地打通并串联原有展厅,打造既宽敞又富有多样性的展示空间;展品方面的更新和补充也有效美化室内场馆的面貌。


改造后的中国伞博物馆二楼


工美馆还通过改造场馆,有效发挥展览的对外展示与教育功能,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1号楼打造成常看常新的主题展览展厅。为迎接华诞,“天工雅韵.国石风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青田石雕展于2024年9月底至10月底在1号楼展出,并在国庆长假期间延长开放至晚上八点。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1号楼


除了游客能明显捕捉到的公共区域变化,工美馆在藏品管理设施层面也做了调整优化。2023年,工美馆对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库房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外围门窗、消防管道、吊顶、地面进行了全面提升,为博物馆库房藏品存放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改造后的库房


室外改造方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及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10周年,工美馆群正门广场上的立体花坛“欢渡”拔地而起;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与中国伞博物馆的运河入口处的门头经过精心设计,更加凸显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历史意义。


工美馆群正门广场上的立体花坛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与中国伞博物馆运河入口处


数智化手段的采用极大程度地提高观众体验感,使传统文化“零距离”,打造趣味性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用投影和交互技术清晰展现古画场景、伞的不同种类和用途,触摸查询屏更拉近观众与文化的距离。“伞与文化”区域的大伞顶部利用穹顶投影技术展示伞面形状及构造,地面采用人体感应技术,呈现闪烁的星宿图案。


数智化手段提升后的中国伞博物馆


欣赏剑舞诗歌动画、参与体感击剑互动、寻找古画中的刀剑、与IP人物互动问答……2023年年底,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也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陈列展示效果、提升公众服务空间,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氛围、多样化交互体验。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内的体感击剑互动

微改造后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的沉浸式锻刀铸剑场景


中国扇博物馆升级后利用虚实相间的投影艺术、3D技术,还原古扇的画中情景、材质、使用场景,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王星记扇庄引入空中成像技术,观众动动手指便能在空中屏幕上自由操作,独特的文化体验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


升级后的中国扇博物馆


信息化技术无障碍观展提供支持,提升参观体验的便利性。工美馆在数字IP形象基础上引入了两台智能接待机器人“御剑”和“婳伞”;手语导览服务使机器人通过手语手势交互技术提供展品的介绍和解说;接入的智慧无障碍引导系统能够为特殊人群提供多元服务。


智能接待机器人“御剑”“婳伞”




  同“工”异曲:

新时期博物馆的创新之道




新时期,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博物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国内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主题类博物馆,由于规模普遍偏小,展陈内容较精,而资金来源与创收渠道有限。在不大力整改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化发挥藏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是众多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难题。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微改造、精提升”的新实践成效显著,为国内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深刻启示。


改造后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博物馆应立足本馆,抓牢博物馆特色,发挥本馆文化优势。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微改造、精提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四馆特色和IP优势。在新时期的浪潮中,博物馆不应仅仅是文物的静态展示场所,而应更深入地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用现代化叙事手法传递给大众,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持续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伞博物馆四季变换的伞道


博物馆应面向观众,提升服务质量与观众体验。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对服务设施的改善,从服务功能提升出发,为观众创造了更加舒适、便捷、丰富的文化艺术环境,也为博物馆自身的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与教育的重要场所,应积极提供优质的观众服务,更新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参观环境,打造大众友好的博物馆。


手语导览服务

智慧无障碍引导系统


博物馆还应迎合数智时代浪潮,整改设施,提升博物馆“软”“硬”实力。通过局部改陈、多媒体提升等方式,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有效提升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博物馆可以在优化布局、局部改陈、改善照明、增设互动体验区等细节的基础上,融入新兴多媒体技术,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文化,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参观感受。


中国扇博物馆改造后的裸眼3D技术设备

中国扇博物馆改造后的触摸查询设备



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微改造、精提升”之旅中,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对匠心的传承与对创新的追求。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能感受“新”的力量,在细微处,静静生长,熠熠生辉。



资料来源: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作者:“博物馆创新力”研究组
编辑:孙凯莉
监制:博物馆头条



点击图片 阅读更多



博物馆头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直属国家文物局,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博物馆行业发展研究成果与“中博热搜榜”系列数据调研榜单;行业内刊《全国博物馆周报》编辑中心;以专业视野链接全球博物馆,以数据视角赋能博物馆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