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元助学金,圆了8名困难学子求学梦……这是北海市海城区西街街道依托“合伙人”模式,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的生动实践。
今年8月以来,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海城区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聚合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热心个人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构建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展“合伙人”,壮大治理力量
许洋雨是海城区海角街道前进路社区风机厂宿舍片区网格长,有一次在巡查遍访时了解到,小区路口缺乏照明设施,居民夜晚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随后上报了相关情况。随后,社区党委在“合伙人”微信联系群中发布了工作需求信息,希望能借助社区“合伙人”的力量为居民解决问题。
消息发出后,社区“合伙人”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第一时间响应,主动承担起安装路灯的任务。11月1日下午,在社区党委和“合伙人”的共同推进下,风机厂宿舍小区路口安装了照明灯,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夜晚的出行环境。
海城区通过社区征集、群众推介、居民自荐等方式,着重在群众需求较大的领域寻求合伙,动员吸引机关部门、社会团体、自治组织、商家企业、个体等多方主体成为社区“合伙人”,壮大社区基层治理“朋友圈”。
西藏路社区组织社区“合伙人”开展小区协商议事。
“我们‘合伙人’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商户,只要是愿意参与社区工作、乐意为群众服务的,都可以加入这支队伍中。”西街街道西藏路社区党委书记黄恒荣说。“通过社区合伙人机制,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也提高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地角街道下寮社区党总支书记吴伟芬说,目前,海城区41个社区“合伙人”已扩大至2100多家(个)。
盘活闲空间,转化资源优势
位于东街街道铜鼓里社区的光音瑜伽馆,自从成为“合伙人”后,通过社区的支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居民提供免费公益瑜伽课培训,居民纷纷点赞。
瑜伽馆加入社区“合伙人”为居民提供公益瑜伽课。
“社区给予我们场地的支持,让我们能以‘合伙人’身份为居民提供瑜伽、八段锦等公益课程服务,瑜伽馆在居民心中的美誉度得到提升。”光音瑜伽馆负责人张良很高兴。
海城区实施以“空间换资源”的合作方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吸引社区“合伙人”为居民提供公益、低偿服务,有效将社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基层治理效能。
“今年8月和幸福里社区签约成为社区‘合伙人’后,我便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公益课堂,传授居民歌唱技巧和声乐知识。”退休音乐教师武玉侪说,课堂开设后,大家学唱歌的热情变高了,彼此间的交流也加深了。
“‘合伙人’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基层服务效能。”中街街道北部湾社区党委书记张燕介绍,目前,海城区41个社区党组织为128个“合伙人”免费提供活动阵地380多次。
扩大服务圈,提升服务效能
11月14日上午,驿马街道白屋社区联合“合伙人”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体检活动,为辖区中老年人提供血压检测、心电图、B超等全面、专业的体检服务,为居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
“以前身体不舒服都要去医院检查,既费钱,又耗时间。现在不用跑医院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免费的常规检查。”茶亭路社区居民刘雪清对“合伙人”模式表示肯定。
据了解,海城区将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相结合,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摸底排查,广泛收集居民“需求清单”,结各类社区“合伙人”的资源,统筹制定“合伙人”服务清单315项。居民可根据清单上的服务内容按需下单,社区再向“合伙人”派单,“合伙人”接单后,及时组织开展个性化服务,此举有效解决了“群众有需求、社区做不了”的问题。
“我们的社区‘合伙人’队伍,涵盖衣、食、住、行、用、医以及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可以为居民提供爱心义诊、康养服务、文体娱乐、就业帮助等多元化便民服务。”海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苏世珍介绍,今年以来,海城区各类“合伙人”开展惠民活动550多场(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700多个,惠及居民群众10万多人。
END
资讯来源:人民网、广西日报
图文编辑:沈萍
责任编辑:沈萍 潘志卿
一 审:李俭
二 审:庞福林
三 审: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