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江西日报》刊发文章
《穿越百年的“对话”
——看萍乡基层党校
如何释放党员教育“优能量”》
从1924年成立的安源党校
到如今遍布萍乡大地的各级党校
这穿越百年历史的薪火传承
让理想和信念的光芒始终闪耀……
↓↓
江西日报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
1924年12月,在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指导推动下,安源党校在巍巍安源山下一个叫“八十间”的院落里诞生,一群来自安源路矿的年轻党团骨干和工人代表,在这里开始了一段紧张严肃的集中学习。
百年后的今天,放眼萍乡大地,1所市级党校、5所县级党校、56所乡镇(街道)党校默默发挥着为基层党员补钙壮骨的作用,不断增强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百载弦歌不辍,百载薪火相传。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接力与传承。
(一)
“由于地处闹市,房间又小,安源党校开学不到一个月,便从位于‘八十间’的院落搬到了安源区安源镇张家湾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洋介绍。
走进张家湾村的安源党校旧址,一间约30平方米的教室坐东朝西,正面墙上挂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加上钨丝灯、黑板、木桌凳、课程表、讲台上的马克思银制塑像等,编织了一幅无声的画卷,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浸润的峥嵘岁月,让人感受到激励学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力量所在。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形成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路矿工人俱乐部。特别是1922年9月波澜壮阔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在党的建设方面步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因而,早期党校诞生在安源,无论是从社会环境、政治基础,还是组织保障、党员数量等方面,都成为历史必然选择。“安源党校的创办,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对中国革命所作的开创性贡献,它是中共安源地委为及时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而采取的切实有效的举措,培养了一批党、团员骨干。”黄洋说。
“安源党校分高级班和初级班,就领导者和教员来说,既有中央从湖南、湖北、京津等地调来的党员干部,又有及时委派的一批刚从苏联学习归国的党员干部。”安源区委党校校长陶凌莹告诉记者,安源党校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基本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主要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将党校、团校和工人学校合并举办,达到了中共中央所希望的“养成指导人才”的初衷,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创办党校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安源区安源镇的老党员孙正风,只要有时间便会学习安源党校历史,知识的不断累积,让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想把安源党校在创办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告诉现在的年轻党员,让他们都了解这段历史,代代传承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脚踏旧址土地,触摸历史烟云。眼前的安源党校,就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静静地伫立于时光深处,穿越百年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二)
从1所安源党校,到现在的61所各级基层党校,中间的距离是什么?
萍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是一代又一代萍乡基层党校人砥砺前行的足迹。他们高举“坚持党校姓党”的鲜明旗帜,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为基层党员“强筋壮骨”“铸魂补钙”。
为发扬安源党校的优良作风,安源区安源镇成立了安源镇乡镇党校,依托本土特色资源优势,整合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张家湾“把一切献给党”等红色教学点,张家湾科普大棚、农业合作社等乡村振兴教学点,串点连线成面,实现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员教育的新活力。
湘东区于2020年开始,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校,积极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将党员学习教育从课堂搬到直播基地、红色展馆、工厂车间,让党员教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老关镇老关村党员颜袆说:“以前的党课多数是坐在教室里听、拿着笔头记,把课堂直接搬到直播基地后,党课更有黏性了,真切地感受到了直播助农富农的幸福。”
莲花县针对乡镇党校办学资源不均衡、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按照区域方位将乡镇分为东部、北部、南部三个片区,选择这三个片区中心镇作为片区中心党校试点,全面覆盖片区范围内的9个乡镇95个行政村。“这三个片区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片区党校品牌矩阵,还打造了‘追忆初心’‘乡土味道’等特色套餐,提升了乡镇党校培训质量。”莲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亚民介绍。
走进上栗县首家乡镇党校金山镇党校,映入眼帘的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党校积极拓展技能培训、农耕体验等“1+2+N”课程体系,集合了花炮科研所、兔产业科技小院、电子电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师资力量,采取“园地”共建模式,建立长期合作共享机制,为赣湘合作产业园输送优质劳动力。
芦溪县依托本地示范村(社区)、乡村振兴学院、特色种植养殖基地等本土资源,构建以县委党校、乡村振兴学院为主体,9个乡镇党校为支撑,N个现场教学点为基础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帮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进行教学互动,与长沙、株洲等地合作办学,安源、芦溪、莲花与修水、铜鼓、浏阳等8个县(市、区)共同成立秋收起义党性教育培训联盟……萍乡市各级基层党校还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提升基层党员培训质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次次通俗易懂的实操……让基层党员教育焕发新生、绽放新的魅力。
(三)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
如今的昭萍大地,各级基层党校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使命,让党的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无数基层党员用自己的情怀担当,成为群众贴心人,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各位粉丝朋友,欢迎来到我们的共富直播间……”每逢周六,湘东区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文敏都会按时开播,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和新农人变身“主播”,走进直播间为自家的农产品“代言”,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云端共富”的美好梦想正照进现实。
上栗县金山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贤明注重村民内在“气质”的塑造,组建了7支志愿服务队、8支乡村文艺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情理法工作室等,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如今,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高山村最动人的风景。
颜根福是莲花县良坊镇梅洲村老党员,也是梅洲村银龄先锋队队长。他从村主任位置上退下来以后,继续发挥余热,带着队员们在环境整治、调处矛盾等方面贡献力量。15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掌握了善思、善言、善劝的调解本领,在百姓家中、项目现场、环境整治一线等地,总能看见他劝解的身影。他及时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梅洲村焕发出新气象。
陈德钧是湘东区峡山口街道昌盛社区一名老党员,他在萍钢昌盛社区30栋一楼租借了一处约4平方米的阳台,打出“为民服务店铺”的招牌,免费为附近居民修鞋、修理自行车、理发等。在这个小小的店铺里,他一干就是十多年,服务过的百姓有1000多人,在这一方小天地书写着党员的担当与大爱。
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萍乡大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们,又犹如一束束光,照亮了梦想,让爱和希望不断延续。
萍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校系统中,基层党校最贴近广大干部,萍乡市会继续发挥好基层党校的作用,让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来源 |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