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河北新村,房子密密麻麻。不少经过加建的房子占地虽不宽,但却比较高。今报记者颜篁 摄
河北新村已被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所包围。今报记者颜篁 摄
01
通道狭窄昏暗 老房修了又修
记者穿过三中路好机汇电脑城旁的小道,来到河北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旁低矮昏暗的店铺。
墙角架设的缆线密密麻麻。今报记者颜篁 摄
店铺被破旧的彩钢瓦覆盖,旁边堆放着不少杂物。各式各样的电线杆杂乱无章地矗立着,电线与通讯电缆如蛛网般交织在空中。
越往里走,道路越狭窄。最窄的地方,两辆电动自行车对向驶来,都要一辆车停下让道。
河北新村中狭窄的通道。今报记者颜篁 摄
来访人员的车辆,只能停在门面旁边的停车场。要不是有道闸和大大的蓝色标志,这如搓衣板的石子路面,很难让人相信这竟是柳州市中心的一处停车场。
记者来到河北新村二区看到,大多数房子都是联排而建,违章建筑多。前后排房子之间,甚至不见阳光,只有一条昏暗狭窄的通道,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河北新村里狭窄昏暗的通道。今报记者廖艳明 摄
通道里有一些老式灯泡,但白天依旧显得很暗。“真的有点吓人。”一名女孩独自来看望朋友,看到这样的场景,马上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来接。
“咚咚咚……”一户人家正在修整房屋。记者借助手机电筒发现,屋子的墙壁一部分是用泥土夯成的,另外的部分则是砖砌而成,显然已经过多次修整改建。两间房中间,仅用破旧的预制板简单隔开。
村里采光不好,房屋出租广告上,采光、通风成了最大的卖点。今报记者颜篁 摄
该户居民张先生说,除了老人,大多街坊已经搬离,村里很多为租户。房子破旧,出租都难,他打算修整一番。
02
建于70年前 名为搬运新村
60多岁的廖女士在河北新村居住了40多年。上世纪50年代,廖女士的家公来到柳州,拉板车运送货物,成为柳州板车队的一员。后来,板车变马车,马车变汽车。
为了解决住宿问题,运输队员们在这片杂草丛生,满是坟墓的荒地上建起了宿舍。此前,这里也叫搬运新村。
老人们回忆,原来这里一间宿舍的面积仅二三十平方米。随着“搬运二代”的出生、成长,房子越来越不够住,不少人开始扩充房屋面积,房子越“长”越高。
村口的补衣服档口,已经经营了多年。今报记者颜篁 摄
“最高的有8层。”20年前,村里不断传出各种与拆迁相关的信息。违建越来越多,房屋结构愈发复杂,居住环境也每况愈下。
“住在这里太难了。”与廖女士一样,80岁的张阿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张阿婆说,房子年纪太大,环境阴湿,墙壁腻子脱了刮,刮了又脱。此外,房子都没卫生间,居民们需共用公厕。天气渐渐变冷,老人起夜更加困难。
楼前线缆交织密布。今报记者廖艳明摄
此外,村里电线乱拉,还有人烧柴煮饭,火患重重,发生过多起火灾事故。居民们冬天想买电热毯取暖,又害怕引发事故。
03
周边环境优越 居民盼能回迁
在河北新村,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墙壁上张贴的被征收房屋调查情况公告。公告显示,河北新村改造属于黄村村及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的一部分,征收范围涉及河北新村一区、二区、四区、塘边巷以及北站路东二巷等区域。
仔细看看村中张贴的改造项目相关信息。今报记者颜篁 摄
被征收房屋主要为砖混和砖木结构,建筑面积最小的为30多平方米,最大的接近600平方米。从产权类型来看,拟征收范围内只有几户非住宅房屋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其他私人房,确定了房屋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却缺乏相关证件。
“拆,我肯定支持。”廖女士说,住了大半辈子,大家都对这老房子和周边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非常希望改善居住条件。这里地处市中心,生活便利,出门就有市场、医院和学校,日常所需都能满足。目前,河北新村的征拆补偿政策尚未确定,多数居民都希望以后能回迁到原址。
多年前,柳州就通过了《河北新村旧城改造规划研究方案》。根据方案,未来的河北新村将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宜居便捷综合居住区。同时,区域内增加路网、城市绿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少年和老年活动用房等配套设施。现社区服务中心及周边位置将扩建成集医疗、活动中心、文化服务站、市场等功能为一体的邻里中心,这将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河北新村改造一步步推进。改造前、改造中,难免会面临诸多困难,但居民们相信,河北新村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蜕变成真正的“新村”。
广西桂味联出品,照哥推荐!
复购率超高!
↓↓↓↓↓↓↓
特价场!
搜罗各地特色美食
还有实用生活好物!
点击预约
南国今报#照哥有故事 直播间
下单¥9.9起~
↓↓↓
值班编辑 | 王 韬
值班主任 | 陈 枫
值班编委 | 刘 山
出品 | 南国今报全媒体产品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