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走笔

文摘   2024-10-15 13:03   上海  

                    绍兴随笔-8

一处承载着千年书法文化与历史沉淀的圣地,一处集山水、园林、文化于一体的国家AAAA旅游景区,借“十、一”绍兴旅游之际,我踏入了兰亭这片充满诗意与古韵的园林。

进入兰亭景区,成片的竹林映入眼帘,呼吸着混合竹子淡雅清香的空气,瞬间让人心旷神怡。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婉转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穿过竹林,一座三曲石桥映入眼帘,古朴的石桥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走过石桥,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鹅池。

鹅池边,几只洁白的大鹅正悠然自得地在水池嬉戏着。池旁的三角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的“鹅池”二字刚劲有力,“鹅”字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执笔,“池”字则是王羲之所写,父子合璧,成就了这千古佳话。

距鹅池不远就是小兰亭。这里虽没有鹅池那般热闹,却多了一份宁静与淡雅。越王勾践当年曾在此地种植兰花,彰显了古人对兰花的喜爱与推崇。

从小兰亭向右拐,便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微风拂过,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

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背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以及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离开御碑亭,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曲水流觞。相传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 41 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

大家坐在清溪两旁,在上流放置盛酒的小木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得饮完杯中酒并即兴作诗一首。虽然时光已逝千年,站在此处,仿佛看到当年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在此饮酒赋诗、谈笑风生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走过“曲水流觞”,迎面便是右军祠。祠内是回廊形的建筑,中间围着墨池。墨池上方,王羲之的雕像栩栩如生,他手持毛笔,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下一幅书法作品的创作。回廊的四周挂满了历代名家大师临摹的《兰亭序》,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却都无一不展现出了《兰亭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最后来到了我国最大的书法类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四千多件珍贵的的书法、文物。这是一次穿越千年的书法之旅,细细品鉴这些书法作品,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中国书法的魅力。

博物馆还为游客提供了互动参与机会,有兴趣者可在显示屏上用指书写字,电脑当即评分。笔者也跃跃欲试,有了一次在书圣家乡“龙飞凤舞”的经历。

游览完兰亭的各处胜景,我缓缓走出景区,心中满是对这片圣地的不舍与留恋。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索。《绍兴随笔》已完结,此后将续发《西藏寻踪,请继续关注)

碧水清江274
奥运闭幕,重启旅游;欣赏美景,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