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三塘镇野物村,位于三塘镇镇政府所在地的南端,离镇政府9公里,距离织金县城42公里。东面是后寨村的小河沟组,南面与少普乡,阿弓镇接壤,北面与布利村、西面与地猓村相邻。现野物村下辖三家寨、煤洞坡、桥边、李家湾、彭家湾、大竹林、团岩7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有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
据传,野物村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凉之地,山大林深,有很多虎、豹、狼等野生动物出没,而且山上煤矿资源丰富(煤矿又称“乌金”),所以该村以“野”和“乌”相结合命名为野乌村,谐音为野物村。解放前,野物村属第七区少普乡辖地,1958年成立野物大队,磨中公社管辖;1984年野物大队改为野物村,属磨中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磨中并入少普乡,将野物村划归三塘镇管辖。
时下,走进三塘镇野物村,水泥道路宽展平整,村头巷尾干净整洁,村居与蓝天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20年前,我们村进出就只有一条半山小道,一下雨到处都是污泥,进出村连一身干净的衣服都没有。”回忆起以前的野物村,村民们无不唏嘘感慨。
要致富,先修路。2006年,通过多方筹备,野物村通村路开始动工。面对资金短缺、设备稀缺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志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扛起锄头、拿起铲子、背起背篓,挖出了野物村第一条2.5公里的通村毛路。
这之后,野物村通过争资金、跑项目,先后完成了小学改造、通组路建设、河道治理、亮化工程等项目,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
如今,村“两委”已经搬进新建办公楼,通组路在路灯的照亮下直抵群众家门口,下雨时节河水不再泛滥,11个蓄水池自来水管接通到户……曾经道路闭塞、村容破旧的落后村庄已然脱胎换骨。
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更为乡村美景增添了一抹鲜亮底色。
仲冬时节,野物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旁,一个个大棚内生机勃勃,那掩映在浓密绿叶之下的草莓,娇嫩红艳,十分喜人。“我这几天累得都快直不起腰来了。”草莓基地老板郎军正与工人小心翼翼地采收着这“幸福果”。
“我们村76个大棚全种草莓,园区面积有67亩,有红颜、香野、宁玉等6个品种,这两年产量都还可以,每个棚产值都在10000元以上。”村委会副主任龙强一边带路一边介绍。据了解,野物村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大棚,带动12个家庭农场参与发展,利益覆盖当地群众45户148人,每年还能稳定带动40余人务工增收。
草莓产业的发展不仅为郎军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徐贵峰是野物村大竹林组脱贫户,自草莓基地建起来后,就一直在基地务工,不仅学会了种植草莓技术和管理,收入也大幅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大棚产业基地旁边,村民邓光举经营的鱼塘波光粼粼。看到这些年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在外面做工程多年的他选择返乡创业,如今水产养殖发展起来了,还在家门口开起了超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乡亲们有了增收渠道,村里现在活力十足。”龙强说,野物村除了发展大棚草莓和水产养殖,还充分利用土地种植蔬菜,农业产值稳步提高。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增收,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周能一家是村里变化的受益者也是见证者,从以前的木板房到现在的三层小楼。他在外务工收入稳定,妻子在家一边照顾三个在读小孩,一边在产业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一家五口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野物村还着力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下功夫。
野物村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完善基层议事决策机制,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不断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创新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及“文明卫生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示范户评比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进每个村寨,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野物村先后获“织金县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野物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庄呈现出产业兴、乡风淳、百姓乐的良好发展态势,村民们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织金融媒记者:杨 超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