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咖啡人生:在陆家嘴做咖啡梦,在瑞幸9块9中夹缝生存

创业   2024-10-29 10:48   上海  


这两天在小红书上,吐槽君看完了今年的陆家嘴咖啡节。整场活动给我的感觉,像是一场“佛跳墙式”的咖啡盛宴。


什么意思呢?


就是拆分出来看,都不错,参加品牌都很优秀,有专业的冠军,热情的消费者,但是这些优势合起来,却令人觉得,这像是一锅大杂烩,就像全靠食材衬托,自身毫无额外的价值。


而到了当下普遍不会表达,也不会思考的人嘴巴里,这种行为可能就变成了“割韭菜”。


尤其在这两天,吐槽君更感觉到了一种很奇怪的折叠与荒诞。



在社会消费低沉的当下,在人们普遍喊着消费降级,口袋里普遍没钱的当下,这一场陆家嘴咖啡节,却像一场上海小资和头部咖啡师的克罗蒂蔓式的狂欢,如同梦幻一般的发生,很是奇幻。


高昂的消费,高级的国外冠军咖啡师与高品质产品配置,还有着欣欣向荣的局面,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但这场狂欢背后,吐槽君也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咖啡,作为舶来品,确实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海纳百川的上海,对外来文化的拥抱并不令人意外。这里的咖啡文化,似乎总与国际潮流同步,这种倾向在咖啡界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之咖啡人对于海外咖啡的追捧,或许是一种对“外来和尚”的天然偏好,这种偏好隐含着对国际品质的认同,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文化上的不自信。


价格永远是正义


吐槽君最不能理解的行为是,咖啡行业的最爱路径,永远是每逢各类活动,一定要上很贵的手冲以及特调刺客,来展现自身的品味。陆家嘴的内容上,看到有人抱怨,一杯手冲动辄几十块上百块,快喝不起了。


有时各种平台上,都有人问:是不是贵的咖啡就一定是好的?然后看到下面有人回复,有些贵豆子瑰夏就是好喝,别的一般的咖啡豆(哪怕真实品质很好),都被归纳为口粮豆。


吐槽君结合多年的咖啡经验,只能说,大部分咖啡人对口味跟品质,压根不了解。咖啡的口味,尤其适合大众的口味,未必得是越昂贵越好。决定咖啡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稀缺性,而非口味。


迷信瑰夏=好咖啡,也是咖啡行业的一个特色。


但是在很多咖啡人看来,贵=好,贵的手冲=匠心+技术。似乎除此之外,再仔细找点真正的技术活,找点真正适合大众的咖啡,就很困难。


咖啡人学不会接地气


咖啡人对咖啡,有着很奇怪,很天真的执念。


要么觉得对咖啡充满逼格,一定要高大上,顶级咖啡才是好咖啡,要么觉得咖啡一定要专业的人来制作,才称得上一杯好咖啡,要么觉得咖啡就是一杯饮品,没啥可牛逼的,其他人都是在装逼。


吐槽君感觉,咖啡人里懂得咖啡制作,与烘焙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懂得将咖啡接地气,本土化,或者说真正知道咖啡产品如何跟生活场景结合的人,少之又少。


从陆家嘴活动的风向里,就能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削尖脑袋,挤破头也要往高逼格上凑,而消费者的关注点,只能永远被外国选手和高价豆所关注。



这种风气的后果,就是让咖啡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着都对,找外来的和尚念经好赚钱,卖贵豆子单价高,消费者参加一次活动可以炫耀很久,看起来共赢。可实际上磨灭了咖啡行业的创新,以及发展的机会。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开头,吐槽君感知,陆家嘴咖啡节就是一盅佛跳墙,豪华食材也有了,高汤炖煮也有了,名称寓意也有了,但是就是差点意思。


前两天有个博主发了篇内容,问为什么瑞幸杀不进香港?吐槽君回答,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使得咖啡文化已经在香港生根,后来者的瑞幸自然占不到太多优势。


同理。咖啡在上海也有先天文化优势,这种优势,固然让咖啡创业有了受众土壤,无需再教育。但也让很多咖啡人,失去了本就不多的观察环境和思考变化的能力,变得跟风盲目,变得虚荣与浮夸。


到最后,当面对现实的时候,面对边上瑞幸9快9包围,挤在夹缝中的时候,只能无能为力,感慨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可是偏偏却输了。


吐槽君的碎碎念:

建议陆家嘴咖啡节的主办方
明年可以出一个产品建议价
建议单杯产品规定在某个价位之下,
单包产品克重也能回归常规价位。
给商业创新一些机会。

——喝咖啡吐槽君


咖啡金融网
咖啡金融网是一家从事专业咖啡综合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其核心包括:咖啡研究所、咖啡商城、咖啡大宗交易、金融解决方案和跨境电商。网站:www.coffinance.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