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随着博物馆热度的持续攀升,“为了一个馆奔赴一座城”的现象并不少见,年轻人正悄然爱上“打卡”千年文明。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的美内普塔站像 新华社发
“文博热”折射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需求的迫切。与此同时,参观体验不佳、大小馆“冷热”不均、黄牛票猖獗等问题不时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大博物馆“比菜市场还挤”
每逢暑期出游旺季,博物馆必然会迎来一波长达两个月的参观热潮。相比以往,2024年这种趋势更加显著。进入7月后,各大博物馆开启“人从众”模式,观众的参观热情与博物馆的承载量一样直逼峰值。
以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预约”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其馆内最大承载量为1.2万人次,但每天在网络上抢票的却高达60万人次。
不止暑期,“放票即秒空”“一票难求”几乎已经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的预约常态。
进不了馆的观众直呼预约难,抱怨“预约门票堪比抢春节火车票”,成功进馆的观众也不轻松,感叹“博物馆比菜市场还挤,不知道是看人还是看文物”。
为应对暑期客流高峰,2024年暑期全国多家热门博物馆宣布延长开放时间、部分时段免预约入馆,使出“浑身解数”缓解预约难的问题。
广东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夜间开放,国家二级以上博物馆每周原则上不少于1次,并对学生团体的预约名额进行适当倾斜;包括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内的上海5个博物馆实行周一不闭馆,部分博物馆实行错峰闭馆等措施;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更多观众得以享受“文化纳凉”……
曾经“高冷范儿”的博物馆如今成为文旅“顶流”,观众的热情值得用心呵护。增加入馆名额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参观需求,然而,博物馆的承载量始终有限,观众越多意味着参观体验越差。在供需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平衡博物馆的人流量和观众的参观体验,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这需要博物馆管理者继续努力。
抓住“文博热”风口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观众参观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为数众多的中小博物馆观众寥寥,“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冷热不均”。
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国备案博物馆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博物馆要抓住“文博热”的风口,才能实现出圈出彩。
正如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乔治·布朗·古德所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虽然中小博物馆在藏品数量、运营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都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是特色鲜明、多元活泼却是它的优势。
或许可以从2024年几个“破圈”案例得到一些启示——
立足丰富的秦简牍资源,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对展陈进行了提升改造。“简牍圣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往“打卡”;
作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注册了自己的文创品牌,依托镇馆之宝等文物IP现已经设计推出了200多种文创产品,被观众誉为中国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
作为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以小人物的故事为切口,推出原创展览“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令参观者产生共鸣……
可以预见,中小博物馆要想续写“文博热”,还应该实现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立足本土文化,在“精、特、新”三个字上做足文章。
1、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观众突破100万人次
正在热展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开展四个多月接待观众总数突破100万人次。
2、南海水下1500米“宝藏”首次亮相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9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沉睡在深海1500多米、历经500多年的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首次公开亮相。
3、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实行免预约参观
暑期开始,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实施预约机制。据统计,全国6833家博物馆,除了一些热门博物馆外,大多数都取消了预约机制。
4、殷墟考古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5、国博文创一“冠”难求
上市三个月,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凤冠冰箱贴成功“出圈”,是近20年来该馆当之无愧的“销冠”。
来源:金羊网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