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千古第一方,来退各种热!效果比西药快又安全

文摘   2024-11-15 20:24   河北  
青竹忍冬学社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63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高晗医案分享集》

 导读 

发热是最为常见的外感系和内伤系病症的表现之一,而老百姓在发热时对其疾病症状认识不足,容易紧张,治疗迫切。同时,现代人体质与古人也不尽相同,我们临床治疗中无论是伤寒还是温病思路,时有纷杂。本文通过分享医案两则,千古第一名方“桂枝汤”应用,其病机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一则不明原因发热,6付治愈,一个应用桂枝汤来排除他证。

桂枝汤方
1 来源

《伤寒杂病论》向被中医界誉为方书之祖,桂枝汤是《伤寒论》所载的第一首方,所以我们认为在桂枝汤方是中医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的第一方。桂枝汤为医圣张仲景千古第一方,古人称其为“群方之冠”。桂枝汤本方具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之功用。


2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3 功效
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注意事项

桂枝汤特殊的煎服方法应注意:在条文中特别强调了桂枝汤方的特殊煎服方法:将桂枝芍药甘草这三味药碎一下,加水7升,微火煎煮到3升后去渣,后服用。煎煮时用微火,因为桂枝、生姜都是辛温发散,不宜大火急煎。

1.服药后喝热稀粥,保护胃气,加强药力以助发汗;

2.汗出以全身湿润、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

3.当忌口,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需禁用,以防损伤胃气。

解析

1 方论解析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能通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


《长沙方歌括》:桂枝辛温阳也,芍药苦平阴也,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同气相求,可恃之以调周身之阳气;芍药而得大枣、甘草之甘,苦甘合化,可恃之以激周身之阴液。师取大补阴阳之品,养其汗源,为胜邪之本,又啜粥以助之,取水谷之津以为汗,汗后毫不受伤,所谓立身于不败之地以图万全也。

2 服药调护解析
原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服药后啜热稀粥一碗,其保胃气,存阴液是《伤寒杂病论》一直贯穿始终的大法,药后啜热粥的目的有二,即是保护胃气、助药方发汗、益中焦供汗源、防伤正气。其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所谓中焦,就是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主要包括胃、脾,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气。
3 条文总结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者,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汗,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6.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7.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8.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9.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10.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1.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1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3.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5.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6.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7.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8.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9.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20.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1.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医案
医案记录 1

李某,男,67岁。2023年秋初诊。

主诉:新冠感染后出现低热1月余。
刻诊:该患未至,舌红苔白厚,脉略。住院期间高热低热(热型不规则,用药不详)血常规,凝血,CRP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出院后遗留低热反复不解,时有汗出心悸。
处方:

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20g  生姜7大片切碎 大枣12枚掰开

水煎服,日三,3付。睡前服药一付的药,服药后30分钟未出汗则喝一碗大米粥,第一晚服用粥未出汗,第二晚同前,汗出则不用服粥,第三天同上。
二诊:用药3日后,发热只有下午五六点后开始有体温上升表现,继服三日后低热消失。
总结:该患因不能到场,在辨不清其证时,发热病尤其是低热,考虑其岁数比较大,应用桂枝汤来解。
医案记录 2 

张某,男,43岁。2022年秋初诊。

主诉: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高热
刻诊:该患居家时突然出现高热,38-39度反复出现,均维持在38度以上。第一日发热时,患者自服退热药(未测体温),第二日测体温38度,再服退热药,第三日时有高热。今现舌淡苔稍厚,大便稍干,汗出时有。
处方:

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20g  生姜7大片切碎 大枣12枚掰开

水煎服,日三,1付。睡前服药一付的药,服药后30分钟未出汗则喝一碗大米粥
二诊:患者服药后未出汗,并出现头痛,腰痛,身痛新症状,体温未见38.5以上情况。
麻黄45g  桂枝30g   炙甘草15g  杏仁15g
水煎服午后服,1付。服药一袋,服药后30分钟未出汗则再喝一袋。汗出则停止服药。
二诊:患者服药后第二袋后汗出,身凉遍身舒适,后未见复热
总结:该患辨不清证型时,应用1服桂枝汤调和阴阳,真证则出,麻黄汤证服之则效佳。请注意:该方此处说明1付分为三次服用。
本文仅作医学专业人士探讨学习使用,如有不适尽快线下就医,文中方药不做疾病指导使用。


不会开方?门诊病人效果不佳?


手头没有效果好的小膏方?散剂?

门诊经营一窍不通?空有技术不会营销?

一套课程教会你

李冠杰系统传承班


限时秒杀中!


扫码获取详情↓↓



本课程是成体系学习经方的必经之路。更是门诊大夫的经典课程系列课程。


订购课程,您将获得

您的收获

学习过程全程服务,各类奖品及奖励机制

  李冠杰学术经验传授,内服外用散剂制作

  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以及应用心法,门诊经营及营销


有疑问可以找客服哦~

这里有临床干货+学习笔记+不定时小惊喜....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版权申明

整理/ 青黛  排版/ 青黛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部分方药摘选自《伤寒杂病论》由青黛整理发表,文中的用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   阅读原文  参与投稿

  10万稿酬  等你来拿

  分享,在看,点赞,三连支持一下哦!


青竹忍冬学社
陪伴30万中医人成长,致力于传承经典,提高临床水平,成就明医!青竹临床公开课与经典训练营、中医读书会广受学员好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