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新中国75年之卫生新篇专题
★
10.28(周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各种传染疾病肆虐的状况,党和政府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初步建立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赤脚医生”和中医药的独特作用,用较少的卫生投入大体满足了8亿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赤脚医生”是农村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截至1975年,全国“赤脚医生”数量达150万人。他们肩负起了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成为农村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
连环画《草原医生》讲述了党培养的“赤脚医生”——哈萨克族姑娘库来西学成归来,在家乡积极服务群众的故事。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0.29(周二)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开始参加代号为“523”的国家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3年内,经过无数次失败,在屠呦呦和团队所做的全部实验数据中,排在第191位的青蒿出现了100%的抗疟药效。1977年,屠呦呦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发表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2015年10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连环画《一百九十次失败后的成功》通过讲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家精神。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0.30(周三)
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一手抓建设,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
连环画《和衷共济抗“非典”》再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画面。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0.31(周四)
2005年,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的周宪梁主动报名援疆。周宪梁不仅坐诊行医,而且积极组织各科骨干,成立“医疗大篷车”,送医下乡,走到患者家里,到最偏远、最艰苦、条件最差的地方去。他还组织同事们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解决了10名贫困生的学杂费问题。他先后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首都十大公德人物”等荣誉称号。
连环画《周宪梁爱心洒新疆》以纪实的方式,描绘了周宪梁投身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感人故事。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1.1(周五)
2003年年初,“非典”疫情袭来,钟南山不顾危险,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最终查明“非典”病因,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多年来,钟南山建言献策,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带领团队探索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环画《钟南山 大医精诚》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中国医者践行使命、书写大医精诚的时代精神。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1.2(周六)
邓前堆系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以前,拉马底村有一半多人生活在怒江西岸,两岸群众只能滑溜索过江。邓前堆每月至少要在怒江上空滑10次溜索,风雨无阻地到江对岸为村民们巡诊、出诊,并由此被媒体称为“溜索医生”。2011年,邓前堆被评为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连环画《峡谷中的“溜索医生”邓前堆》讲述了乡村医生邓前堆的故事,歌颂了乡村医生群体为我国卫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1.3(周日)
吴孟超(1922—2021),福建闽清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六十年,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吴孟超曾为一万三千六百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连环画《吴孟超》通过讲述吴孟超的成长故事,歌颂了他为我国卫生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扫码关注我们
- END -
地址
岳阳市南湖新区桃树山路螺蛳岛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全天免费对外开放
9:00—17:00
周一闭馆
公共交通
3路、5路、7路、18路、30路、31路、59路
“南湖大桥站”下车,步行200米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