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回顾
从志愿者到戒瘾咨询师:
我国20年禁毒戒毒事业变化个体历程视角
分享人:刘雪莉
资历背景
国际戒瘾辅导师CADC(802685)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企业EAP咨询和运营师
工作职务
联合国毒品犯罪办公室减低毒品伤害项目
中方资深培训师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互诫分会委员/干事
作为一线工作者和管理者,刘老师见证了中国禁毒戒毒事业数十年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在戒毒模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自愿戒毒、劳动教养、强制隔离戒毒、戴托普治疗社区、匿名互助会、福音戒毒、草根组织、美沙酮、社区戒毒等多个方面。刘老师以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带领我们从戒毒场所的发展和转变的角度了解戒毒事业的发展历程。
自愿戒毒
自愿戒毒是指吸毒者在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寻求戒毒机构的帮助。在我国,最早开始承接戒毒治疗的是一些公立医院,后来也出现了一些私营的自愿戒毒医院,这些医院收费较高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毒品依赖进行治疗。在中国,自愿戒毒因其成本相对较低,且符合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正逐渐受到重视。希望通过自愿戒毒在帮助毒品患者重返社会的同时,减少强制隔离戒毒的高昂费用。
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戒毒措施,通常用于那些多次复吸或拒绝接受治疗的吸毒者。尽管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在控制吸毒者的行为和防止毒品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然而,强制隔离戒毒也面临着复吸率高、戒毒者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国家逐步在探索如何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多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以提高戒毒效果。在刘老师的主要工作区域(北京),被公安机关发现有吸毒问题的人员,会先送到公安系统的强制隔离治疗管理处进行3个月的"躯体戒毒"。之后,剩余的强制隔离戒毒时间,会被转送到司法系统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其他地区,公安系统可能不参与强制隔离戒毒,而只负责发现和初次处罚,之后将人员移交司法系统处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北京为例):
•公安系统的强制隔离治疗管理处:主要关押两类人员: 精神病患者和有毒品问题的人
•司法系统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曾是中国戒毒的一种主要方式,强调通过劳动改造吸毒者的思想和行为。在九十年代初期,以北京为例,对于吸毒者的强制包括两个部分: 首次被抓后,需要送到公安部门的强制治疗管理处关押3个月。如果第二次被抓,则不再送强制治疗管理处,而是要接受劳动教养,时间从6个月到3年不等。虽然这一模式在某些时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它因缺乏人性化管理和较高的复吸率而受到批评。近年来,随着禁毒理念的进步,劳动教养逐渐被取代,更加注重科学和人性化的戒毒手段。
2008年,国家颁布了《禁毒法》,将原来司法部门的强制戒毒与劳动教养分开。
2013年,劳动教养制度被取消。劳动教养制度取消后,司法部门保留了强制戒毒的部分。
目前,《禁毒法》已基本确定了强制隔离戒毒时间为2年, 如强制戒毒部分所述,北京实施的是前3个月在公安部门,后续时间在司法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
戴托普治疗社区-向日葵社区
戴托普治疗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 TC)是一种综合性的戒毒模式,强调通过集体生活和互助来促进戒毒者的康复。在中国,该社区的雏形出现在收治戒酒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的西南农村社区,该社区借鉴了匿名戒酒会(AA)的核心思想和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北京公安局的几名民警专门到云南学习了这种戴托普社区模式并带回北京。在云南,他们震惊地发现,曾经有吸毒经历的人也可以很好的得到复元并回归到社会中,刘老师回忆到一位民警曾对她说 “我以为我的工作已经碰到了瓶颈,我看不到希望。因为我的工作就是看着这些人进来出去再进来再出去再进来,可能直到他们死亡,戒不了的。但是当我去云南,发现在一个学习的会议上所有的服务工作人员都是曾经有吸毒经历的人,这让我十分震惊“。这段经历激发了他们在北京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也建立一个戴托普式社区。他们把它命名为”向日葵“ 因为“就好像一群人不断的在追着光走”。在这个新搭建的社区里,为了让吸毒人员相信警察是在帮助他们,这些民警自己伪装成吸毒人员在云南住了几个月,学习了整套理念和模式。他们还请来了戴托普社区的工作人员,并要求所有参与向日葵社区的民警必须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社区生活六个月。通过与大家的共同生活,民警逐渐融入了社区,与戒毒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这样的社区模式,通过全方位的心理治疗、情绪管理、思维训练等,以及同伴互帮互助的管理机制,为吸毒人员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康复支持。
向日葵社区的特点:
匿名互助会
匿名互助会是吸毒者自助组织的一种形式,成员通过定期聚会和分享经历,相互支持戒毒。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并在中国逐渐推广。匿名互助会的优点在于其非正式、非强制性,能够为吸毒者提供一个安全、理解的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戒毒动力。
AA十二步骤法:
草根组织
草根组织在中国的戒毒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经费的撤出,许多草根组织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一些组织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得以存活并注册,还有一些组织成功转型。例如,我们曾建立一个名为“一线希望”的志愿者团队,在美沙酮门诊、戒毒所和大学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和禁毒讲座等工作。虽然该团队未能长期坚持,但其在北京的短暂存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美沙酮疗法
美沙酮是一种用于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替代药物,分为维持治疗和戒断治疗两种方式。美沙酮维持治疗不仅是一种减低毒品危害的方法,还能减少个人、家庭和社会受毒品影响的程度。2008年,我们首次接触到减低毒品伤害的理念,并在全国最大的艾滋病机构中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重要性。随着海洛因吸食者的减少,戒毒医院逐渐停止美沙酮戒断治疗,主要进行维持治疗。
社区戒毒
2008年禁毒法首次提出社区戒毒的概念。在中国,社区戒毒更像是行政分工的区域戒毒方式,而在西方社会工作中,社区戒毒更接近于“社群”概念,即具有共同文化背景或目标的人群。目前,中国的戒毒方式主要是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逐渐成为主流,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提供更多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戒毒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问答环节
Q1:向日葵社群中,民警和戒毒人员是否会出现管理角色反转的情况?
A1: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民警进入向日葵需要至少住三个月,因此他们和戒毒人员之间的等级权利被打破,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合作。
Q2:向日葵社群是否帮助戒毒人员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或修复旧有关系?
A2:是的。向日葵社群通过情绪控制和认知教育,帮助戒毒人员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并通过教育和活动帮助他们恢复与家属的信任。当你期待马上恢复这个信任的话,是不可能的,因为信任已经被那么多的吸毒经历打破了家人对你的信任。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对家属进行教育,包括开班给家属做教育。这些教育有时像家庭治疗,教家属如何沟通和协商,帮助他们理解吸毒者的焦虑和担忧,从而减少负面鼓励,促进戒毒人员更好地回归家庭。
Q3:作为普通志愿者、专业社工、民警和曾经吸毒康复的过来人再去做志愿者,是否会因为曾经的经历在助人效果上会更好一些?
A3:这取决于不同的优势。同伴志愿者的最大优势在于他们能快速建立与其他吸毒人员的稳固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彼此容易信任。然而,他们可能缺乏专业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社工或咨询师可以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建议和资源。
最佳效果往往来自于专业性和经历的结合。如果一个曾经的过来人有专业背景,效果可能会非常好。同样,专业社工或咨询师通过专业训练也能弥补缺乏经历的部分。两者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可以共同推动戒毒工作更好地发展。
结语
刘老师深知这项工作的艰难,尤其是想要做到专业更是不易。尽管在禁毒事业中仅是一抹微弱的力量,但这一抹力量可能在未来掀起大浪。希望所有对禁毒工作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努力。正如蝴蝶效应,微小的力量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参与。希望本次分享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并继续为禁毒事业贡献力量。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共学活动,从不同角度探讨康复和复元,希望大家多多参与!
图片|秀米摄影图(#67915、67910)
素材|秀米素材及改制
共学分享人|刘雪莉
文案整理|yogi
排版|y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