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水仙》 尺寸:33x65cm 中国画
绢本设色(作者:丁鼎)
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们通常将“小寒”和“大寒”并称为“隆冬”。进入小寒时节,日照时间较冬至增多;降水量增加,更加容易下雪;气温持续下降,一般来讲,小寒、大寒节气是我国一年以来最冷的时间。“小寒大寒,冻成冰团”,我们更应注意御寒保暖,预防感冒。
小寒时节,“年味”越来越浓厚,人们即将迎来腊八节,开始熬煮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祭祀百神,感谢他们护佑过去一年农事的顺利;祭祀祖先,表达不忘家族本源和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点击查看▼
农历十二月是腊月,是一年的结尾。“腊者,岁终大祭。”“《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古时候人们认为忙了一年,在腊月要敬神祭祖,犒劳自己,期盼新年,于是逐渐形成了敬神祭祖,喝腊八粥的习俗。
今年小寒第三天就是腊八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腊八粥,就把年来盼”,我国各地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很丰富,在北京地区,人们大多会在白米中掺着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桂圆、花生等食物,在腊月初七的晚上便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果皮、去果核等,用微火炖煮,直到次日清晨,香喷喷的腊八粥才算熬好。人们喝上一碗腊八粥,把五谷杂粮、蔬菜吃全了,才能过好年,来年能身体安康、合家兴旺。
除了腊八粥,在南京人们习惯在小寒这一天吃菜饭。菜饭就是青菜加油盐煮米饭,佐以矮脚黄青菜、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等,配上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鲜可口。在广东地区,小寒这一天早上,要吃配上“腊味”(腊肠和腊肉)的糯米饭。“腊味”脂肪含量高,能够耐寒,糯米黏性大,配上肉类吃起来才香。
小寒时节也是梅花开放的时候,赏梅、喝腊梅花茶是不错的选择。在湖北车溪,人们过腊梅节,男女老少在赏梅的同时要对歌,年轻男女借咏梅表达爱慕之情。赏梅结束后,人们会泡上一壶浓香的腊梅花茶,祈求身体健康。
备年货 迎新春
进入腊月,就离过年不远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人们开始杀年猪、磨豆腐,在准备食物的过程中邻里、亲友互帮互助,人们融合在欢笑声中,增添了过年的喜悦气氛。除了准备各种各种的吃食外,人们也开始忙着赏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香火等,为春节做准备。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