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成名,家喻户晓,晚年江郎才尽,他悲叹:这一生太听话
文摘
2025-01-12 11:58
河南
他是戏剧天才,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曾与鲁迅、郭沫若、巴金等大文豪齐名。他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画家黄永玉也曾赞誉他是中国的托尔斯泰,《雷雨》这一传世名作便是他的丰碑。提起曹禺,似乎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他最出名的作品——《雷雨》,对于他其余的事情好像一知半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来看看《雷雨》盛名之下的曹禺。爱戏成痴,年少成名
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他幼年丧母,童年过得压抑苦闷,好在继母薛氏对他视若己出,给他灰暗的童年增添了一道暖色。在他3岁时,继母便经常带他去看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这些中国传统戏剧让他深深着迷,这也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曹禺不但爱看戏,他还爱演戏。小时候,他看完戏回家后,经常会自己一人对着镜子表演,演绎各种表情,欢喜、愤怒、悲哀、惊讶……后来曹禺还登上了舞台。他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中反串扮演女主角娜拉,娜拉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毅然决然地选择出走。而曹禺,在舞台上便把娜拉这种慌乱与复杂的心情演绎得精彩极了。曹禺在《财狂》中的表演同样不俗,把主角韩伯康守财奴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甚至还受到当时报刊的高度评价。对戏剧的热爱与痴迷,使曹禺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曹禺的女儿也曾说过:“爸爸选择戏剧,不是出于谋生需要或者为了追求名利,也不是受命于父母或者为了自娱,而是因为对戏剧的痴迷。”他是纯粹而又真挚地爱着戏剧的。早在19岁的时候,曹禺就萌生出写《雷雨》的冲动,后来进入了清华大学,又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1933年他才正式动笔。写“人”一直是曹禺创作的中心,要把人写好,就要把人写真,每个人物都要是有血有肉的。据他的第一任妻子郑秀回忆,曹禺写作时,经常一写就十几个小时,忘我而投入。他给《雷雨》的每个人物都写了小传,一遍接着一遍地写,这些小传每天都陪伴着他。他对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和内心世界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以及无数遍的推敲,无数次修改。甚至还会一个人对着镜子,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去朗读台词,哪里不对劲,就去修改。毕竟在他眼里,台词“不但要写得顺,还要念得顺”。曹禺丰富的舞台经验在创作上帮了他自己大忙,演戏让他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优秀的台词功底让他可以发现剧本语言的瑕疵,“他要把台词写成能够离开舞台经得起读,又能够离开剧本经得住演的真正戏剧语言”。曹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天赋,但是他不仅仅只有天赋,他忘我、热爱、勤奋。正所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他自己也常常说“即使有三分‘天才’,也要十分努力啊!”1933年的八月初,《雷雨》的初稿完成了,曹禺把这部作品送给他的挚友章靳以。1934年春,章靳以把《雷雨》推荐给巴金,巴金被曹禺的作品深深打动,为它落泪,巴金十分欣赏曹禺的才华,立即把《雷雨》刊登在他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在巴金的支持下,曹禺很快就出了单行本,就这样,曹禺和他的《雷雨》就这么一炮而红。他的婚姻
曹禺这一生有过三位妻子,分别是郑秀、方瑞和李玉茹。郑秀是曹禺的第一任妻子,也是爱了他几十年的痴情女子。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1年,曹禺当时正在舞台上表演《玩偶之家》,而当时的郑秀还在读高中。演出结束后,郑秀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曹禺,她惊讶极了,眼前其貌不扬的矮个子青年与台上活蹦乱跳的娜拉居然是同一个人。曹禺也在观察着郑秀,这个女孩面容清秀,谈吐大方,第一眼就让他升起了好感。第二年,郑秀考入了清华的法律系,曹禺听闻暗自高兴,他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心仪的女孩了。于是,他主动邀请郑秀出演话剧。当时,清华话剧社正在排演英国的话剧《罪》,此剧由曹禺翻译与导演,他还担任男主角拉里,而拉里的女朋友他就请郑秀出演。话剧前前后后排练了一个多月,他们不仅朝夕相对,曹禺在排练结束之后还总会送郑秀回宿舍,风雨无阻。然而就算曹禺如此贴心,郑秀也始终没有答应过他的追求。那时,曹禺每天都在郑秀宿舍外徘徊,整天整夜地不离开,还不停地给郑秀写信,缠绵的情意都藏在书信里。他的舍友还说曹禺整宿睡不着觉,一直挂念着郑秀,又哭又叹气。终于,曹禺相思成疾,病倒了。郑秀是对曹禺抱有好感的,听闻曹禺病倒后,她赶到曹禺的宿舍去探望照顾他。这场病大概是他们的红线,他们就这么开始恋爱了。曹禺最重要的作品《雷雨》正是在郑秀的陪伴下创作出来的,1933年的暑假,他们都没有回家,就整天待在图书馆各自工作。充沛的精力与甜蜜的爱情都使他灵感迸发,而郑秀是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是体贴的陪伴者,她还细心地为曹禺誊写手稿......后来曹禺一举成名,他更是把《雷雨》的唯一一本精装本送给郑秀作为礼物。郑秀非常喜欢这份礼物,一直妥善保存,后来捐给了北京图书馆。1936年时,他们订婚了,订婚宴上巴金、靳以、马彦祥、张天翼、田汉等等文化名人都来参加了,一年后,他们正式成婚。不久后,他们夫妻就因为躲避战乱,辗转去了重庆,曹禺就在那里教书育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或许在曹禺看来,此言有理。婚后不过两年,曹禺就发觉自己与郑秀志趣不同,生活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他对婚姻生活开始不满了,也是在这时,曹禺结识了方瑞——他的第二任妻子。方瑞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体弱多病,或许因为如此,她整个人的气质都是柔和的。当时,曹禺受人之托给方瑞补习英文,初次见到方瑞时,他眼前一亮,二十多岁的女子亭亭玉立,温柔娴静,他从方瑞身上汲取到了灵感,他想要写一写这个女子,《北京人》的女主角愫方便是以方瑞为原型。曹禺因为方瑞想要与郑秀离婚了,他想要结束这段痛苦的感情了,可郑秀还是深爱着他。尽管丈夫出轨让她愤怒,但爱还是比恨多,她始终不肯离婚。于是,曹禺搬去与方瑞同居,而郑秀带着两个女儿,他们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分居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曹禺任中央戏剧学院的副院长,还身兼数职,但是他的婚姻状况一直是个问题,新中国的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他处于很尴尬的局面——他与方瑞同居,却还保存着与郑秀的夫妻关系。为此,郑秀的好友和弟弟都来做她的思想工作,这对郑秀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她爱着曹禺,才不想与他离婚,但是如果婚姻成了他的拖累,这不会是郑秀想看到的。最终,她还是答应离婚了。1950年的冬天,他们在中央戏剧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离婚仪式,法院给出裁决:两个女儿归郑秀抚养,曹禺每月负责抚养费。裁决书一读完,郑秀忍不住嚎啕大哭,曹禺百感交集,也情不自禁地失声哭了起来。郑秀离婚时曾经说过:“当初为了爱,我与曹禺结婚;现在也是为了爱,让曹禺更好地写作,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我同意离婚”。她有多爱着曹禺,就多渴望他幸福。后来,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曹禺被戴上了高帽,被贴大字报批评谩骂,还被派去劳动改造。而体弱的方瑞独自一人不堪忍受折磨,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就这么香消玉殒了。郑秀不放心孤身一人的曹禺,在曹禺被派去打扫街道时,她就隔得远远的,默默地看着他,陪伴着他,就像当年在大学图书馆时那样……那场浩劫结束后,苦等曹禺多年的郑秀一直想与他复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曹禺始终不肯。再后来,郑秀等来了曹禺与女演员李玉茹结婚的消息,而李玉茹就这么陪着曹禺,直至他去世。郑秀彻底死心了,她开始频繁抽烟,身体也每况愈下。1989年8月,郑秀因病逝世。曹禺当时重病住院,不能前来吊唁,关照女儿买了一只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郑秀的灵前。郑秀病逝后,曹禺在给次女万昭的一封信中写道:“妈妈故去,我内疚很深。你们——你和黛黛小时我未能照护,只依妈妈苦苦照顾,才使你们成才。想起这些,我非常愧疚。事已过去,无法补过。人事复杂,不能尽述。”晚年写不出好作品,抱憾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觉得他期盼的新世界已经到来,他开始积极融入新的时代,他身兼数职,“全心全意地去做任何分配给他的工作,那些他不熟悉、不会做的事情”。尽管在做与写作无关的事情,他也毫无怨言。1945年,曹禺接到了组织分配给他的第一个创作任务——《明朗的天》,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个任务,他去医院体验生活,去看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过程……也是在这时,他居然意识到创作是如此困难的事情:在他写作时,有人来干预他的创作了,他说这样写好,他说那样写合适,这个部门要审核,那个部门要修改,曹禺改了无数遍,还是难尽人意,这让他苦恼极了。若是一部作品掺杂了太多作者本人不喜欢的东西,那么作品蓬勃的生命力也就随着丧失了。而且,在五六十年代,他要劳动改造,要写检讨。他的才华在这个时候似乎都用来写检讨了,可这个天才戏剧家的检讨书还总被以“不深刻”的理由打回来重写,我想他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在那段时期,他的才华,他的灵感似乎都被消磨殆尽了。然而磨难结束了,曹禺的身心也被摧残了,他晚年终日卧病在床。据曹禺女儿的回忆,曹禺的枕边经常放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曹禺这样优秀,自然也有野心,他想再次写出《雷雨》那样优秀的作品,他经常读这本书,读着读着会突然间变得歇斯底里,对着空气大喊大叫:“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遗憾的是,他最后还是没有写出什么让他自己满意的作品。曹禺逝世之前,曾对来看望他的好友吴祖光说了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啊,太听话了!”1996年12月13日,曹禺抱憾而终,享年86岁。曹禺去世后,巴金的女儿给曹禺的女儿打电话说:“我爸说曹禺真可惜,他就这么走了,他心里有好多好东西,他把它们都带走了。”曹禺曾经说过:“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可惜曹禺终究还是缠绵病榻,就这么怀着遗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