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低美感社会”,普通父母如何教会孩子什么是美?

教育   2024-11-06 17:55   四川  


“低美感社会”、“审美匮乏症”成为近年来的热词,在土味短视频、恶趣味直播越来越泛滥的今天,对所有家长来说,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尤其重要。


提到美育,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学画画。但美育是远比学画画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它不是教孩子画好线条和构图,而是关乎精神健康、独立人格、感知力与同理心的存在。


认识什么是美,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对美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去探索宇宙万物的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才是我们所期望的美育能够带给孩子的能力。

 


上周末,一片森林儿童博物馆聚集了不同领域的关注儿童美育的“大佬”,其中有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建筑师马岩松、跨界艺术家王小慧、设计师冯未墨、ALIGHT光禹菜特创始人兼CEO王东、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享了自己关于儿童美育的看法。


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如何利用美的事物,唤醒孩子对生命的感受和感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关注身边的世界,丰足自己的内心世界,建设完善的日常生活?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

 

美育并不仅仅体现在艺术领域,还可以迁移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于丹教授最想分享给家长们的一句话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是结果导向,是外在的社会考量;而成长注重过程,是内在的生命指标。成功有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外在机遇,是片段性的;成长是终身的,是一种心态和一种状态。



成长是什么?教育是什么?


它是成全、培养一些人格健全的人,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于丹教授提到了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里的观点,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来成全人的,是使人成为真正普遍意义上的公民。


所谓人格健全的人,首先应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不是说文科、理科都要得高分。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指常识,是指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健康,指公共规则的默契坚守,指一个人有科学素养,起码他不被伪命题绑架。也指一个人有艺术爱好,不一定要考级,但是在寂寞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他可以安慰和抚慰自己,这就叫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在成长中是必备的。


在于丹教授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坚持给本科一年级上课,因为她要给孩子们一些习惯——她所希望的文科大学课堂,是老师话音一落,大家此起彼伏举手,可以喊出来,彼此可以争吵这样的课堂气氛。


她和学生们讲,在一个中学里,一个课堂上标准答案越多越说明你们的素质高;但是在大学里,标准答案越少,每一个人能够说出自己的内容,才叫一个集体的素质。



我们的孩子接受了太多一致性的标准答案,以至于丧失了提问和质疑的能力,而提问会带来人的一种真正的创新开拓的意识。


在现场,于丹教授提出了两个话题让大家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养成健全人格?


于丹教授引用了《易传》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太阳东升西落、日月运行,没有人给它打卡,没有人监督它,它还能这么做,所以真君子,要学习自律。对自我的要求,要像苍天一样。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上有各种物种,人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彼此之间要有将心比心的担待和原谅。


所以“天行健”就是向苍天学自律,“地势坤”就是向大地学厚道,对自己严点,对他人宽点,这个人就叫顶天立地了。


教育应该是建立价值的同时也打破规定,孩子们也不应该被“标准思路”绑架。如果要比内存,人脑永远比不过电脑,但是人比电脑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有判断。

 


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

 

我们总在说人是有局限性的。当一个人能够不被思维所限,不被格局所制,就真正走出来了。于丹教授以围棋为例,围棋的口诀是“金角银边草肚皮”,让下棋的人去占边,去挂角,在可能性中争最大的地盘,而不要在规定性里面撵一个子,在“草肚皮”上拐羊头最没意思。

 

同样的道理,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除了学习别的闲书都别看,别的闲事都别管。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一件事是跟我们生命不相关的闲事。孩子要关注人类的命运,不要被眼前这一点点考试限制住,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于丹教授看来,成长是让孩子逐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她现在最害怕的一个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日子叫朋友圈的日子,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日子本来过挺好,一看别人朋友圈就觉得自己是个loser,本来觉得自己孩子挺可爱的,一看别人家孩子觉得自己生的是个“渣娃”。


这其实就是逻辑不自洽,对自己生活没判断,比较而生出了很多焦虑。


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个原创,孩子是没有办法去复制的,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都很特别但有的家长还非得让这孩子赶紧成为别人的山寨版。


于丹教授提到了自己的孩子,儿子在高中时选择了理科,因为妈妈讲的文科的东西有时会让人迷惑,但理科的标准答案非常清晰。这一度让她觉得有挫败感。



但到了大学时,儿子选择了人文艺术学科。这也让于丹教授开始思考,成长是个过程,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自己干嘛着急跟孩子要结果呢?人生唯一一个结果不就是走向墓志铭吗?


允许孩子成为自己,是家长的功德。


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于丹教授希望所有人重新审视家庭中基本的风尚:“爱读书的家庭,一家人都读书,爱喝茶的家庭,一家都喝茶。爸爸妈妈爱体育,孩子可能也爱运动,所有这些东西就叫家风。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首位在海外获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主持设计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文化岛、朝阳公园广场系列标志性建筑及艺术作品。

 

2006年,马岩松在北京做了一个名为“北京2050”的设想:2050年,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一个森林公园,国家大剧院隐藏在一座景山之中,展厅、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则在浮游之岛上。

 

“北京2050”里,他也设想了未来的胡同,未来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会是什么样的。

 

那会儿尤其讲究古都风貌,所有的建筑都得有“北京的样子”,但是他和团队就想在胡同里加建一些小泡泡似的建筑。他们用很多蓝色的小泡泡做了一个模型,地图上老房都在,钟鼓楼也在,但是地面都是漂浮的自行车,非常有未来科幻片的感觉。


2006年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MAD参展作品“北京2050” “胡同泡泡”提案


在北京的许多胡同,居民都得上公共的厕所。马岩松设计的泡泡里边则是加建的卫生间、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或胡同缺失的其他元素。胡同泡泡不像老建筑,但它采用的金属材质形成镜面反射,倒映着老北京的胡同、蓝天、白云、碧树,完全融合在周围的环境中。

 

一开始,有不少人是反对这个想法的。但小孩子们都很喜欢,觉得这个很好玩,很可爱很童真,跟老建筑不一样。

 

这里有新的东西,但是又不干扰到老的东西,反而是新的事物反射着周围环境,激活了老的东西。

 

这也是他希望孩子们能有的一个态度:不服从于所有已经有的东西。追求自我,又能尊重传统,虽然历史很强大,但个人也要意识到自己跟周边不同的可能。

 


张静,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学习古诗词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张静老师提到了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在她看来,之所以在当下我们依旧要引领孩子学习古诗词,不是为了让孩子上央视诗词大会去拿一个总冠军,更多的是孩子成长的需求。


就像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和孩子一起来读诗,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人格、修养,逆光照到你我的人生,这就是我们为人生的未来点亮的一盏灯。


只要人心不死,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会消亡。而作为教授诗词的老师,她认为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找到更吸引孩子的方式,怎么能让他们更沉浸式地去体验、爱上古诗词,如何更好地去激励他们体会到诗词之美。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第一要有音声之美的带入,让孩子感受诗词的节奏。第二要有意境之美的渲染,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日、暑雨......都会带给我们对于激情,对于人生,对于美的一种享受。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有人格之美。古人的胸襟、智力、理想,能够对我们的当下人生产生影响;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遇到困惑的时候,多一把力量;在我们遇到迷茫甚至诱惑的时候,有一点坚定的加持,能够支撑自己。


“我们诗教也是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它不是速成的培训班,而是需要长久的滋养。将来有一天种子也许会开花,会结果、会带给孩子更丰盈充实的持续延伸。”张静说。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惑与焦虑。教育不许诺世俗意义的成功,更不许诺绝对的幸福,但我们依旧相信美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


因为,美育本身是创造力教育,它可以通过内容和形式等多角度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同时,美育也是生命教育,它帮助孩子认知生命,感知生命。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事无巨细地帮孩子们规划人生的每一步路该怎么走,但育可以带给他们多一种让自己幸福、充足、健康成长的能力。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图 |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END]
儿童团近期活动 -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
028-86756453
投诉热线
028-86003968

成都儿童团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集结本地强大的教育、城市资源,打造西南综合性亲子教育媒体平台。为百万亲子家庭提供权威的教育资讯、新的教育理念,分享育儿干货、提供优质研学活动,助力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