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橙-金-绿-青-蓝-紫,是彩虹的颜色,也是新都社区治理的幸福“底色”。在“七彩社区”的缤纷画卷中,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独特的社区文化与活力。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一抹活泼的“橙”——“橙色”活力社区。这里,洋溢着蓬勃朝气,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文艺活动中的欢声笑语,处处彰显着生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橙色”活力社区的独特魅力吧......
新都街道兴乐社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升社区造血能力和激活公众参与动力为重要着力点,在社区治理、社区经济、社区氛围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注入社区治理“新活力”。社区党总支推行“乐帮助 兴志愿”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制度,依托“兴享兴乐”小程序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活动,目前志愿活动每月开展约10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750人,发放积分总数达45168分。创新社区公益模式,引入西南地区首个社区公益舱,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与斑竹园街道双龙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在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互促互补,入选全市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典型。
二是构建社区产业布局,推动社区经济“新发展”。以支部联建的方式,在缤纷时代广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特色街区,为居民提供微创业、微就业岗位,提升夜间消费活力。以社区社会企业为主导,通过社商合作方式引入“稻香找房”项目,已完成线上线下运营团队组建,线上稻香找房平台搭建,业务已拓展到3个村(社区),目前完成2套房屋销售,成交金额达237.6万元。成立社区基金会,广泛吸纳并整合辖区企业资源,为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发展治理公益项目的扶持提供保障。
三是深耕文体教育领域,激活社区参与“新动力”。从丰富文化体育生活着手,以“社区能人组建—自治团队培育—社区赛事调动”为主轴,通过公众广泛参与,凝聚社区居民向心力。目前已引导居民成立13个自组织、19个“乐生活”品牌社群,2024年以来开展公益课堂约400场,公益活动143场,参与居民达5881人次,不断增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由社区主导在社会面筹资赛事奖金,提高居民参与度与积极性,202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乒乓球、游泳、篮球三大社区赛事。
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秉承“党建引领、美学赋能、融合共生”的理念,以“艺术点亮乡村”为主题打造乡村文创产业,以新老居民融合、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为目标,推进“橙色”活力社区建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成立川音艺谷联合党委、社区党委、院落自治委员会,建立“三级联动+三事分流”党建引领院落协商机制,孵化培育了一支17人的邻里志愿服务队伍,推进院落新老居民协商议事和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新老村民融合问题50余起、项目建设难题200余件,开展和谐邻里情、艺谷杂谈等院落营造活动80余场,有效推动院落治理。精准对接群众便民服务需求,开展义剪、义诊等便民志愿服务活动280余次,解决困难需求300余件,促进新老村民融合发展。
提升AA级川西林盘艺术院落、营造园林式餐饮消费场景,持续“招新引强”,加快建设川音艺谷文创产业示范基地,新入驻艺术家院落6家。推动兴城足球、花舞木兰与川音艺谷形成产业连片集群发展,将“城市微度假概念”与专业足球相融合,构建全龄多元运动消费新场景。更新社会治理模式,动员入驻艺术家将工作室改造成社区美学服务基地4个,常态化开展“艺谷蝶变记”等社区美育课程,已服务1200余人次。
持续深耕川音艺谷项目,建成客家文化沉浸体验区、田园运动特色文旅廊、艺术创新消费活力园。采用“政府+高校+居民+企业”多方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实施道路、水系、艺术装置、节点打造等配套项目12个,引入艺术家院楼9家,园林餐饮1家,孵化文创企业5家,创建AA级川西林盘,全省首个乡村“星巴克”入驻,与华为汽车达成战略宣传合作,推动艺术产业在川音艺谷集成式发展。
斑竹园街道三河村聚焦乡村风貌塑形、业态融合提质、文明乡风培育等行动,以建设“七彩社区”为契机,以“水清、景美、活力”为总基调,打造“橙色”活力社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汇聚乡村共建力量。建立“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的“一核多元”共建共享机制。推行党员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建设院落“馨空间”,打造党群服务驿站;引入“智青年”“农民足球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组建林盘保护院委会、垃圾分类村民自建小分队等民间自治组织;组建人才孵化中心,实施人才引培用管,引进国家一级教练员张秀萍等新村民29人,培养稻田养鱼专家刘勇等本土人才62人,建立人才数据库,为足球音乐公园发展筑牢了人才支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二是聚焦文旅赋能,做强乡村产业支撑。推进“农业+足球+音乐”融合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达1500余亩;建成2个足球场,成立全市首个农民足球俱乐部,连续举办8届“宝柚杯”和6届“柚宝杯”足球联赛,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一脚踢出大产业;引进“小坐”“三河理想村”“理想村二期”等14个总投资1.5亿元的文创项目,举办“中国新歌声”“星空音乐节”等系列音乐活动,古朴乡村绽放出音乐文创之美,呈现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新景象。
三是发展林盘经济,转化乡村生态价值。统筹“田、水、路、林、居”建设,梳理整合农村林盘资源63个、农户闲置房屋7000余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500余亩,利用优质的生态本底和林盘资源,打造王家院子、董家时光小院等10余个特色林盘聚落,完善道路网、渠系网、公服配套设施等建设,大力发展以“精品民宿+庭院商务+绿色餐饮”等业态为主的林盘经济,实现了乡村生态价值的转化提升,尽显依田傍林、推窗见绿的乡村大美景观。
编辑 | 许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