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几个老头喜欢聊天,
7号楼在小区出了一点名。
这不,太阳刚冒头,老头们又出来了。
先是晒晒太阳,彼此瞅瞅,也不言语,
后来,一老头实在憋不住,又发言了,
这一回说的是人的行为价值,通俗点说就是,
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做?事前有没有判断标准?
说起人们的行为判断标准,还是先讲一故事吧。那天,陪老伴到对面超市购物,上了天桥,桥上有一农民模样的人在乞讨。老伴看那人可怜,想给他十块钱,又担心上当受骗。我说,这件事该不该做,就看两条,一、当下感受。二、事后影响。当下感受好,事后影响不大,那就做吧。老伴说,给他一点帮助,当下感受当然好,毕竟是种安慰吧。事后影响也不大,十块钱算得了什么呢?于是,老伴掏出十块钱,给了乞讨者。此事虽小,说明了关于人们行为价值的道理。我们做某件事情,一般是不会上升到行为价值理论的,觉得该做,或者想做,也就做了。至于到底该不该做?究竟有没有做的价值?一般不会那么仔细考量。我曾看过老詹写的一篇文章《老詹发明的“行为价值公式”》。我认为,这是一篇被人们低估了的非常有价值、甚至相当经典的文章。文章认为,一件事该不该做,主要看两条,一是当下感受,二是事后影响。主要也就两种情况,一、当下感受好,事后影响不大,就可以做。二、当下感受好,事后影响大,就不要做。我们做事之前,如果都能够理智地做出权衡,就会少走弯路。比如那些贪官们,贪污受贿之时,当下感受确实舒服,然而,事后影响也大,甚至非常大,那就千万做不得!如果官员们都读一读老詹这篇文章,我相信,他们会理智得多,少走弯路,甚至少犯错误……
老头侃侃而谈,众人洗耳恭听。一老头建议,既然你说老詹那篇文章挺好,何不请老詹回家之后,将文章贴在后面,岂不大大方便读者阅读吗?老詹说,要得要得,遵命照办!
附:老詹发明的“行为价值公式”
詹国枢 码字工匠老詹 2021年11月20日 07:46
清晨醒来,想到一个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做出若干行为,
这些行为到底有没有价值,
值不值得自己去做呢?
一般说来,不会深想,也很难判断。
事情既然来了,做了也就做了,谁还想那么多!
然而,做了一些事情之后,有时又会后悔,
唉,咋不事前考量考量,判断一下,到底该不该做呢?
要判断该不该做,就得有个判断公式,
加减乘除,算上一算,
这样,心中就有数了!
可不可以设计一个衡量个人行为价值的公式呢?
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吧!
不知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捻断多少根想像中的胡须,
终于,老詹发明的“行为价值公式”设计出来了:
行为总价值=当下舒适值+后续影响值
行为总价值——即,你做这个行为的总的价值,
如果价值为正数,则可以做;反之,就不应该做。
当下舒适值——即,这个行为当下给你带来的舒适感。
后续影响值——即,此行为对你后续生活产生的影响。
举例说吧,到咖啡店喝咖啡。
毫无疑问,喝咖啡时,你会感到舒适可口。
此时,你的当下舒适值不妨打5分。
喝完咖啡,受咖啡因刺激,你会感到精神振奋,干活有劲。
也就是说,喝咖啡对于你的后续影响值是正向的,可打3分。
那么,算总账,你喝咖啡的行为总价值就是5+3=8分。
这是一个完全值得做的正向行为。
再举一例,长跑。
长跑时,你会感到呼吸急促,腿有些发软,甚至酸痛不适。
此时,你的当下舒适值应该是负数,暂且打一2分吧。
但是,坚持长跑,对你强身健体会有好处,其后续影响值可打6分。
两两相加,算总账,长跑对于你的行为总价值6一2=4分。
所以,这也是值得一做的正向行为。
虽然,其价值于你而言,并不算高。
以上例子,是日常经常做的行为。
再举一个不常做的例子,坐过山车。
如果,你坐过山车会觉得刺激,惊险,有意思,
那么,此一行为对你而言,是当下舒适值是正的,可打5分。
然而,此一行为对你今后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后续影响值不妨打0分。
最终,此一行为对于你的行为总价值为5分。
是你值得一做的行为。
但是,同样是坐过山车,
倘若你胆子小,不敢坐,坐上去很恐惧,心脏受不了。
那么,此一行为于你而言,当下舒适值就是负数,打一5分。
同样,此事对你今后生活的后续影响值为零,
那么,此一行为于你而言,行为总价值为一5分,
也就是说,这是你不该做的行为。
一个同样的例子,蹦极。
蹦极是否值得做,其行为总价值是正还是负?
关键还看你自己的感受,
那纵身一跃,飞速落下,
到底是难得的享受,
还是残酷的受罪?
前者,则值得一做,
后者,那就别做了。
再如,刚才说的长跑,
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你适应甚至爱上了长跑,
那么,你的当下舒适值就会由负变正,可打2分。
而且,随着喜欢程度而舒适值增加,可打3分,甚至4分。
最终,此一行为于你而言,其行为总价值便会升值为8分、
9分,甚至10分!
不少人为什么最终会爱上长跑,每天不跑还觉得不自在?
就是因为,于他而言,长跑的行为总价值在不断升高。
再说一个经常发生但不一定能正确处理的例子。
一家人吃完饭,碗里还有些剩菜。
如果留下,明天肯定要坏的,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吃掉,二是倒掉。
过去,我们(尤其老人们)的做法一定是,
即使已经吃饱,也要把剩菜勉强“加”下去,
否则就浪费了,心里不落忍。
这样做,过去认为,天经地义,没得问题。
但是,以“行为价值公式”衡量,结论就不一样了。
勉强吃下去,感受并不好,当下舒适值应为负数。
吃下以后,不但难以消化,而且增加多余营养,促使人体发胖,
所以,后续影响值也是负数。
两项皆负,其行为总价值肯定也是负数,根本就不应该做。
如此一分析,正确的方法出来了——倒掉!
你这样做,符合行为价值公式,心理上也就不觉得有负担了。
一个同样不好办的例子是,施舍。
走到路边,看到有人乞讨,你是施舍还是不施舍?
过去,见此情景,有些矛盾,既同情,想施舍,
又担心遇到骗子,你施舍他,岂不被骗了?
用行为价值公式衡量,这就好办啦。
如果你觉得此人值得同情,应该施舍,
那就给他十元五元的吧,
给完就不必再纠结,走了就是,从此划上句号。
为什么呢?因为,此一行为,是你乐意的,
所以,你的当下舒适值是正数,
至于后续影响值,十块八块的,对你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
所以,后续影响值应该为零,起码不会是负数。
那么,你的行为总价值就是正数,你爽快给钱就是,
根本没有必要多想,更没有必要纠结。
因为,他是不是骗子,对你的行为总价值不会有影响。
最后,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吸毒。
吸毒,大多数人肯定没有干过也绝对不会干,
都晓得,这是千万千万碰不得的罪恶之物呀!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还要吸毒,而且往往不能自拔呢?
因为,吸食毒品后,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一种舒适得不得了,快乐得了不得的感觉!
此时,吸毒者的当下舒适值就会打得非常高,10分,20分,甚至50分!
那么,即使,此一行为会毁了他的一生,
其后续影响值是一50分,甚至一100分,一200分……
但是,吸毒者因为其难以抵挡的极高的当下舒适值,
常常陶醉其中,不能也不愿克制,
所以,即使事后脑子清醒,或者在进了戒毒所以后,
已经认识到这样不对,可千万千万再干不得呀!
但是,一旦碰到机会,有可能再接触到毒品,
他们又会禁不起那极高的当下舒适值之诱惑,
重新复吸,再次沦陷!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老詹发明“行为价值公式”以后,
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做了一些测量,
没想到效果还挺好!
比如,喝咖啡,到底加不加糖?
过去,为了味道好,接过服务生递来的咖啡,
总要额外再加一小袋糖。
如今明白,这样做,虽然当下舒适感值会好一点,
但是,对身体没有好处,后续影响值必定会降低,
而且,长此以往,后续影响值会降得很低。
所以,那就不再加糖了吧!
又如,到超市购物,买还是不买?
过去,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很好,以后需要,
但是,觉得有点贵,舍不得钱,便不买了。
如今,只要觉得需要(经济学原理:需要即是价值),
当下舒适值会比较高。
至于这东西掏钱付款,对自己的总收入,几乎没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其后续影响值不大,几乎为零。
那就掏钱买了吧!
自那以后,凡到超市购物,我的判断只有一条,需不需要?
倘若需要,那就买了!
再如,微信广告推广,到底做不做?
老詹公号因为有些特点,也有一定粉丝,经常会有人留言,
希望在公号做广告推广。并且强调,这是有收入的,甚至并不低哦。
到底做不做呢?用我的“行为价值公式”来衡量,
此事如果要做,必定耽误时间,费时费力,影响自己写文章。
也就是说,当下舒适值是负数。
虽然,此事倘若做了,收入肯定增加,其后续影响值应该是正数。
然而,增加这点收入,对于老詹总收入没有太大帮助,没啥意思,
换句话说,其后续影响值并不高。
两两相加,应该还是负数,那就不做了吧!
所以,凡是碰到有人留言,要做广告推广,
老詹毫不迟疑,统统谢绝!
说到购物,再说一女同胞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柜台里摆着几款漂亮的LV手包,价格3万,到底买不买呢?
这得从两方面分析,
首先,要看这个包你是否真的需要?
如果很需要,非常喜欢,那么,其当下舒适值就会比较高。
其次,还得看你的收入和资产如何?
如果你的收入很高,家中资产丰盈,
那么,买这个包,其后续影响值即使是负数,数值也不大,
算算总账,行为总价值就会是一个正数,你可以掏钱买下。
反过来说,你即使很需要,也挺喜欢,
但是,收入微薄,家中并不宽裕,
付出3万元后,后续影响值不但是个负数,而且还比较大。
最终,行为总价值也是负数,甚至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数,
那么,这包你看看可以,还是别买了吧!
说来挺逗,用这个公式,衡量夫妻吵架,也挺合适。
大凡夫妻吵架,总是心里有话憋着,不吐不快,
尤其能够压倒对方,将对方驳倒的话,非讲出来不可,
一讲出来,心中一吐恶气,会觉得解气,痛快!
当此时也,你的当下舒适值应该是个正数,
越是痛快解气的话,其舒适值会越高。
然而,冷静想想,此话一旦出口,
你倒是痛快了,必然对对方造成伤害,
而且,你愈是痛快,对对方的伤害愈深,
那么,此后二人关系,就愈是难以恢复!
其后续影响值就会是个负数。
算算总账,行为总价值也可能就是一个负数。
甚至还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数!
既然如此,原本要出口的狠话,憋进肚里,就别说了吧!
这才是明智可取的态度。
用行为价值公式分析富人与穷人的某些行为,
也可以找到心理依据。
比如,同样是有人前来借钱,
为什么有钱人答应比较痛快,
而收入少的人,就有些犹豫呢?
因为,借钱以后,对两种人生活的影响不同,
前者不以为然,因为其后续影响值几乎为零,
后者比较为难,因为其后续影响值是个负数。
用行为价值公式分析官员贪腐行为,
也有极大实用价值。
比如,有人给官员行贿,数值不小。
接不接受呢?
如果接受,当下舒适值当然是正数,
毕竟,凭空发了一笔财呀。
然而,后续影响值如何呢?
这些钱,对于官员的生活,不会有实质性帮助,
一旦事情败露,后续影响值就会是一个极大的,
甚至一辈了难以弥补的负数!
即使暂时事情没有败露,
心理上也会是一大负担,
后续影响值不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数吗?
如此一算账,贪腐受贿,
行为总价值是负数,
甚至是一极大的负数,
那,可就千万千万干不得了!
走笔至此,老詹发明的“行为价值公式”,应该大体说清楚了。
我以为,有了这个公式,不但可以自己衡量,
一些平时很少做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一做?
而且,也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同样一个行为,为什么有的人乐此不疲,
而有的人却视为畏途,根本不愿意去做?
其背后的原因,是他们对于当下舒适值与后续影响值的判断差异,
从而产生不同个体行为总价值的差别。
正因此,本人以为,老詹这个“行为价值公式”,
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简单,然而,仔细想想,
却是一个相当有独创性
而且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它可以在很多场合下作为人们行为价值衡量的准则,
因而可以避免人们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虽然不能同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相比,
但通过简单现象而发现一重大问题,
这一点,倒是挺相似的呢!
正因此,各位朋友,
信不信,全在自己,
愿意尝试,生活中用用,老詹当然高兴。
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老詹也不会生气。
因为,生气于我,行为总价值太低,
此一行为,老詹是决不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