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苹果、菠萝、葡萄,这些水果生活中随处可见,拿到后你是张口就吃?还是你会在品尝中细细留言它们身上的“小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一期关于水果的问答,看看大家对它们的了解程度!
首先,我们平时所说的西瓜的“果肉”是内果皮和胎座构成,内果皮是贴着瓜皮的部位,而胎座就像是植物的胎盘,是“孕育”西瓜籽的地方,位于西瓜中心。西瓜藤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会转化为有甜味儿的小分子糖类,然后集中储存在这里。整个西瓜都是依靠胎座中的输导组织来传送糖类的。日积月累,作为“糖类仓库”的胎座自然就更甜一些。
很多人误以为整个红红的草莓是果实,但其实,我们平时吃的“果肉”部分是由花托发育而来的,被称为假果;这些“小芝麻”才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被称为瘦果。
也就是说,“小芝麻”才是草莓真正的果实。果实表面披着一层保护膜,质地坚硬,种子隐藏在这些小瘦果中,这样的结构即使经过动物的消化道,也能完好无损地排出。当动物们吃了草莓,便带着种子离开,成为移动的播种机。
果粉是葡萄的“外衣”,是防止水分蒸发的主要屏障,有助于葡萄抵抗干旱环境,还可以抵抗紫外线辐射。另外,由于果粉的疏水性,葡萄表面不易形成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的湿润环境,从而大大减少了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机会。白霜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容易脱落,所以有时人们还会把白霜的多少,作为衡量葡萄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苹果细胞中的这种物质与特定的酶由膜结构隔开。但苹果被削皮或切开后,细胞结构被破坏,两种物质相接触并暴露于空气中。多酚在酶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所以苹果切开后,切面颜色会由浅变深。这些褐色物质虽然对人体无害,但如果不想让苹果变色,可以把苹果浸泡在水中,隔绝氧气,还可以滴入一些柠檬汁,防止氧化反应发生。
当我们咀嚼菠萝时,菠萝蛋白酶就会释放出来,破坏我们口腔黏膜的结构,口腔甚至食道都会产生强烈的刺痛感、灼烧感。
而另一种物质——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粉末,在显微镜下呈“针”状。这些“小针”也会刺破我们的口腔黏膜等组织,产生扎嘴的感受。这种感觉让人感到不适,因此,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这是菠萝的自我保护机制。
以上五个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赶快点击空白处对一下答案吧~
你还想知道哪些水果有趣的小知识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并关注《少年科学画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购买!
本期内容选自2023年第12期《少年科学画报》
文稿:光也、劳瑞
责编:王羽佳
排版:TT
杂志投稿有稿费啦!
将阅读杂志、参加研学活动、观察昆虫的感想形成图文、视频、音频,向杂志社投稿,作品经采用后,将会署名发布在《少年科学画报》《一起发现》杂志与官方媒体平台,除向小作者寄送样刊、作品接收函和精美荣誉徽章外,还将获得专门为孩子们申请的稿费:杂志刊登30元/篇,公众号发布20元/篇!
点击下图,了解具体投稿方式
给孩子更真实的科普作者发稿体验,用满满的仪式感鼓励孩子不断发现、观察、记录世界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