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公元1592年
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
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
预告片中的这句话
让不少中国玩家泪目
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1592年版的《西游记》是什么来历?
近日,“凤凰文学之夜•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道出了一段关于金陵出版业的故事:《西游记》诞生于1592年南京的出版社。
原来
这一切的缘分
都来自南京
明万历二十年(1592)
南京一家叫做金陵世德堂的书坊
忽然热闹起来
“欲购从速”“随送大礼”……
坊间不断传来吆喝声
书坊主人更是热情地
招呼着八方来客
这番热闹场景只因一本新书的发行: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现今,人们对《西游记》首次发布的场景充满想象,但这些描绘或许并非全然虚构。这部令人惊叹的作品,正是源自这间古老的书坊,并迅速风靡。
据考证,吴承恩大约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了《西游记》的初稿。然而,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似乎并未急于将其出版,而是深陷于备考与复习的往复循环中,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在备考之余,吴承恩不断对书稿进行修订,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出版的契机。遗憾的是,直到他逝世十年后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这部作品才由南京的书商“金陵世德堂唐氏”以《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之名付梓,这也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西游记》最早的刻本。
▲《黑神话:悟空》游戏截图
该版本并未署名作者,仅标注了“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书前则有一篇由南京人“陈元之”所写的序言。这些事实表明,《西游记》的首个刊刻本是“金陵世德堂本”是可靠的,而作为出版物的《西游记》,正是在南京诞生的。
“金陵世德堂本”有插图197幅,它首次将唐僧师徒形象以插图形式予以定型。
在世德堂本问世之前,《西游记》故事便以图像形式传播了,但往往较为野蛮,而在世德堂的《西游记》版本中,孙悟空戴上了猴头面具,身穿儒服,形象开始儒化与世俗化。这个造型将孙悟空的形象固定了下来。
“我愿意想象,就是那时候的那些编辑,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其实是知道的,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必将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中具有持久的创造力。”
李敬泽的一番分享,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编辑,拥有如此智慧的大脑瓜,相中了这本伟大的文稿?线索很多。
▲刊西游记序
陈元之在“刊西游记序”中有如下描述: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
简而言之,有位名叫“唐光禄”的人士,购得了一部《西游记》的早期抄本,阅读之余,深感其内容精妙绝伦,就萌生了将其出版的念头。为此,唐光禄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他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出版团队负责校订,对原书进行了细致的回目调整,最终将全书编排为二十卷,字数达到了数十万之巨。
由此可见,唐光禄参与了世德堂版本的《西游记》的最终审校与出版工作。然而,唐光禄与世德堂之间是什么关系?
有学者在文章“金陵书坊唐氏世德堂主人考”中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唐光禄的真实身份是金陵世德堂书坊的主人唐廷仁。依据是,万历中期世德堂出版的其他书籍上多次提及“唐光禄”,经过仔细比对,这些提及的“唐光禄”与世德堂的主人唐廷仁相吻合。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唐光禄”可能是曾担任光禄少卿的唐鹤征。
▲86经典版电视剧《西游记》
关于《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的编校者身份,历来众说纷纭。而书中提到的“好事者”和“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谁,也引起了广泛猜测。
有人曾推测序文的作者陈元之可能就是校订者,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西游记(上 、下)》 (明)吴承恩 撰 凤凰出版社
实际上,无论是
陈元之、唐光禄还是华阳洞天主人
他们都使用了假名
在正史上并无记载
但他们对《西游记》的问世和传播
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令人感佩
在南京出版和
吴承恩在南京的生活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在明清时期,这里是江南文人的必到之地,因为他们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几百年来
多少文人怀着梦想来到这里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
吴承恩就是其中之一
明嘉靖十年(1531),吴承恩来到南京参加乡试,可惜名落孙山;嘉靖十三年(1534),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他不死心,决心“三战”,结果第三次也依然失败了,悠悠秦淮水也治愈不了他心中的悲伤。
▲秦淮河水悠悠
到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近半百的吴承恩以“岁贡”的身份被分配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南京国子监作为明代初年的国家最高学府,位于南京鸡鸣山下,这里汇聚了众多文士和藏书,为吴承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作条件。
▲鸟瞰南京鸡鸣寺
作为国子监的学生,吴承恩享受着一定的生活补贴,包括衣物、伙食等,让他能沉浸在文学创作之中。
他与南京的文士们交往密切,诗酒唱和,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看书看累了,吴承恩就会约上三两好友,畅游南京,收集创作的灵感。
多次科举考试的挫败
使吴承恩深刻洞察了
封建官场与科举制度的腐败
于是他转而全心全意
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将自己毕生的精力
倾注于《西游记》的创作
据史料记载
吴承恩在撰写这部著作的过程中
倾注了难以估量的心血与汗水
历经数年艰辛
终于完成了这部
被誉为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
▲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
细细读过《西游记》原著的人
会不经意发现一两处“南京味道”
清初学者黄太鸿称:
“《西游记》篇中多金陵方言”
二郎见了……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搛。
“搛”,是一个南京方言,称用细长的东西夹物体为“搛”,如“搛菜”。
行者道:“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孤拐”,南京方言里指脚踝骨。
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雷堆”这个词,南京人看到都会会心一笑。这个词在南京方言里使用频率颇高,形容笨重、不利索、窝囊等,生动地描绘了孙悟空对对方相貌的嘲讽。
这些方言的使用
正是吴承恩长期生活在南京
耳濡目染所致
所以
在南京出版几乎是命运般的安排
“大家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南京是一个出版中心,刊刻了众多的小说,《西游记》最早刊刻就在南京。”南京大学教授苗怀明此前做客“市民学堂”开讲时曾专门讲述过这段历史。他介绍,《西游记》流传最早的刊本是金陵世德堂本,金陵世德堂本序的作者陈元之也是南京人。
《西游记》具体是在哪里刊刻的?
答案是三山街
《康熙南巡图》里的三山街
明朝定都金陵后,朱元璋在城内设立大小市多处,三山街市居首位,这里不仅历史悠久、商业繁华,还飘满书香,被誉为“天下书籍最富之所在”,是鼎鼎有名的印刷出版中心。明代南京的书坊,先后有一百多家,其中绝大部分在三山街沿线或附近。
人类非遗项目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在《桃花扇》第二十九出中,有一段关于三山街上书坊的描述:“天下书籍之富有,无过俺金陵;这金陵书铺之多,无过俺三山街;这三山街书客之大,无过俺蔡益所。”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中也有相关记载:“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阖也,临安也。”聚书之地即图书聚散地,各地书坊刊印之书,由书商贩运到聚书之地,然后再批发给书肆销售。金陵的刻书业和图书批发业就集中在三山街。
《康熙南巡图》
金陵世德堂早已消失在历史
但它当年位置应该坐落于三山街
而那年那本《西游记》
或许也在三山街出版
如今看来
我们与《西游记》的距离
也命运般地更加近了
内容来源 | 江苏文脉、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秦淮发布、方志江苏、听我韶韶
编辑 | 谢滢滢
校对 | 祁灿灿
责编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