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00多年前的
南京女科学家
最近重新成为人们视野里的焦点人物
她叫王贞仪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
命名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
她被称为
“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科学家”
话剧《望星河》剧照。南京市话剧团供图
近日,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年度榜单发布,由南京市话剧团与北京巨龙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的原创话剧《望星河》获得最佳创新剧目(提名)和最佳女主角。这部话剧围绕王贞仪的传奇人生展开,回溯她的一生。“阅见非遗”第二届征文大赛也于近日颁奖,讲述王贞仪故事的网文《岁时来仪》获得铜奖。
文艺之美辉映科学之光
时隔200多年
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故事
仍在闪耀
一位“金陵女史”
横跨天文、数学、文学等领域
在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朝
有一名南京女子
打破世俗偏见
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
王贞仪,字德卿
号金陵女史、江宁女史
她年仅29岁就香消玉殒
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
王贞仪 彭连熙 绘
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王贞仪”。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把王贞仪列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科学家”。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数字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中,都有王贞仪的名字,她和居里夫人这样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起被提及……
清乾隆年间,王贞仪出生在江苏江宁(今南京)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有多本医学专著问世,她从父亲那里习得医学、地理和数学。祖母教她阅读诗歌文学,然后,她又从祖父那里学习了天文学。史料中记载:“贞仪幼侍大父惺斋公,公细训以诸算法。”王贞仪祖父的藏书达“七十五橱之多”,其中有很多涉及科学,集结了张衡、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的全部智慧。这为王贞仪后来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埋下了种子。
王贞仪11岁那年,她的祖父在吉林病逝,她前往当地为祖父奔丧。16岁那年,她又跟随父亲回到了江南,后陪祖母、父亲到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游览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其视野大大开阔。她在诗中说道:
“忆昔游历山海区,
三山五岳快攀途。
足行万里书万卷,
尝拟雄心胜丈夫。”
19岁那年,王贞仪回到了南京。21岁那年,她为了探究月食现象,就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她将房梁上一盏燃着蜡烛的灯当作太阳,把圆桌当作地球,手里持一面镜子当月亮。通过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并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和观测,她最终研究出日月食的形成原理。后来,人们从她在《月食解》中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太阳照耀月亮,月亮才有光。地球只要不在太阳直射月亮的光束中,人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侧面,成为半圆月或弯月;只要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会发生月食……
王贞仪所阐述的日月食成因的理念,同现代天文学家的认识完全一致。最关键的是,她还有配图,让人一目了然。此外,她对“天圆地方”等说法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然》(Nature)网站宣传片中的王贞仪
除了天文学
王贞仪还喜欢数学和文学
她用通俗的方法写出
《筹算易知》《历算简存》等数学专著
她的诗词、文章读来既清新又自然
比如她在《秦淮》中写道:
“秦淮胜地旧留名,赢得青溪太艳生。两岸楼台才子面,四时风月美人评。歌调玉管莺喉腻,灯结琼珠雀舫轻。谁道飘零惜金粉,繁华犹是六朝情。”
值得一提的是
王贞仪生前还习练骑射
甚至可以达到
“发必中的”
“跨马横戟,往来若飞”的程度
是个妥妥的全能型的学霸
后人对王贞仪的评价很高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
“班昭之后,一人而已”
一出原创话剧
让逐梦天穹的传奇故事闪耀舞台
今年
南京市话剧团
把王贞仪逐梦天穹的故事
搬上了话剧舞台
话剧《望星河》是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主创团队集结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由青年新锐导演王斯汀担任编剧、导演,鲁奕敏联合编剧,多位国家一级演员、优秀青年演员参演,以极具创新的中式美学盛宴,在话剧舞台再现星河璀璨。
话剧《望星河》剧照。南京市话剧团供图
青年演员明家歆饰演王贞仪,在舞台上以聪慧、灵动、执着的个性向观众展示了这位“金陵女史”的短暂而璀璨的一生。王贞仪的丈夫詹枚,由“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冯冠博饰演。南京市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刘政凯、盛贝娜、霍蓉、沈璐、史田林、张秋月等在剧中一人分饰多角,用现代表演形式与艺术手法展现了清朝时期的古代故事,让这样一位敢想敢作敢当,勇于冲破封建时代愚昧与偏见的勇敢女性形象重现在舞台之上。
作为“陪伴”王贞仪最久的主创,王斯汀与王贞仪展开了心灵对话,让这位杰出女性在话剧舞台星光熠熠。“清代的王贞仪仰望星空时在想什么?我并不知道。要以话剧形式讲好王贞仪的传奇人生,去呈现她的精神世界,极具挑战性。”王斯汀说。在她看来,话剧《望星河》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王贞仪作为一位非凡女性,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探索宇宙。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探索,就能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河。”
王斯汀还将自己的心情写入了舞台剧推广曲《别怕黑夜漫长》的歌词中,这一首“拨开迷雾走出迷茫”的歌曲也是她送给所有追梦者的礼物,希望大家也能同她一样爱上王贞仪。
话剧《望星河》剧照。南京市话剧团供图
话剧《望星河》不仅将当时中国的数学、天文、地理等丰富的科学面貌呈现给了当代观众,更是将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搬上舞台,传承千年金陵文脉。该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舞台的方寸之间化繁为简,把整个宇宙浩瀚星河都搬到了舞台上。从精致还原的清朝服饰到复刻精美的天文仪器,从梦幻浪漫的银河星空到王贞仪的心灵居所“德风亭”,带观众在短暂的120分钟里与她同悲同喜。
今年6月,话剧《望星河》亮相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连演两场,同时在南京、天津等城市展开巡演,广受好评。如今又获得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提名,让更多人通过文艺作品走近这位传奇女科学家。
一部非遗网文
为历史人物故事增添轻松色彩
用网络文学讲述王贞仪的故事
可以更加跳脱
更加天马行空
吸引更多年轻人
《岁时来仪》里有一只现代穿越到清朝的“观察员”猫咪,偶尔从猫咪的视角讲故事,以及文中有很多猫咪的反应互动等,都给原本比较沉重的历史人物故事添上不同寻常的童趣轻松色彩。
“天为什么会黑?是天上有人吹灯吗?”
“为什么会下雨?是谁在往下面泼水呀?”
“星星从哪儿来?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天亮时,是谁把它们一颗颗捡走的?
会放到匣子里收起来吗?”
《岁时来仪》中
猫咪“看到”4岁的王贞仪
已经开始问“十万个为什么”
从小,她就展现了对天文的浓厚兴趣
《岁时来仪》作者非10表示,故事灵感源于最初对王贞仪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奇与挖掘。“天文地理都是她涉猎的领域,刚好二十四节气作为非遗,与天文息息相关,灵光一现,就决定写一个清朝女科学家和二十四节气的故事。”
非10曾经在南京生活过近两年
现在有家人仍旧在南京工作
所以经常会到南京
“因为王贞仪有‘金陵女史’之称
在动笔之前我也曾怀着特别的心情
数次去过南京
看到一些景色、食物、传统技艺
都会下意识打开备忘录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仿佛无形中牵出了一条条线
将我的故事和这座城市连结了起来。”
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动笔。“最初想到非遗、想到历史人物,因为太过敬重、慎重等心情,总会打退堂鼓。首先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其次担心会出现非遗技艺与故事本身融合得太过生硬的情况,所以一直迟迟不敢下笔。”非10说。
但当真正静下心来去了解探索挖掘之后,非10感到,越是了解非遗,越能体会到非遗并不是远离生活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比如二十四节气,短短四十八字包罗万物,既有四季作物生长,也有天象日月星辰,兼具功能性与浪漫色彩。”
“因为深刻认识到了非遗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真正动笔之后,它反而自然而然地与故事融合了,它可以是故事中主人公提起的一盏灯,甚至也可以是经过主人公窗外的一缕时令清风。这里面都藏着非遗的浪漫痕迹。”
素材来源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现代快报、方志江苏
编辑 | 谢滢滢
校对 | 巢宸舒
审核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