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入狱后,对哪两个人心生愧疚?出狱后他用余生进行补偿

文摘   2024-10-31 07:00   江苏  

1980年深秋,经过法律公正的审判,毛远新被判处长达17年的有期徒刑。自1976年被审查之日起,他已在铁窗后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9893月,因保外就医的特殊原因,他得以重获自由,被安排至江西南昌,与久别的母亲共度余生。

回首往昔,1942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年仅1岁多的毛远新便与母亲朱旦华共同经历了被军阀盛世才囚禁于女子监狱的苦难岁月。直至1946年7月,他们才得以重获自由。此后,毛远新在延安求学,而朱旦华则因革命工作繁忙,母子二人聚少离多,彼此间的思念与牵挂却从未减少。

新中国成立后,毛远新曾短暂地与母亲在南昌相聚,共同度过了一段宁静而温馨的时光。然而,随着1951年夏日的到来,他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求学之路,与母亲的相聚变得愈发珍贵和稀少。随着学业的繁重和工作的忙碌,他只能利用假期匆匆赶回南昌与母亲团聚,每次相见都让他们倍感珍惜。

然而,命运却对毛远新开了残酷的玩笑。他因误入歧途而身陷囹圄,长达17年的牢狱之灾让他错过了太多与母亲相伴的时光。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面容和无尽的期盼,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保外就医后,他终于有了弥补这份遗憾的机会。在南昌的小屋里,他悉心照料着年迈的母亲,用尽全力去弥补那些失去的岁月。在他的陪伴下,朱旦华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于2010年安详离世,享年99岁。

除了对母亲的愧疚外,毛远新还对女儿李莉抱有深深的遗憾。197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李莉作为他与妻子的爱情结晶降临人世。然而,在她刚满10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走了她的听力,让她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毛远新一直为此自责不已,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了女儿的不幸。即使在狱中,他也时刻牵挂着女儿的成长和未来。

直到1982年,毛远新才在狱中第一次见到已经5岁的女儿。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试图用颤抖的双手去拥抱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然而,李莉却因为对父亲的陌生和本能的害怕而躲避了他的怀抱。这一幕让毛远新心如刀割,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努力改造自己、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决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表现和积极改造,1993年金秋时节10月,毛远新终于迎来了刑满释放的日子。他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虽然一家三口挤在狭小的十几平米房子里,生活简朴而艰辛,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因为他终于能够与妻儿朝夕相伴、共度风雨了。

然而,面对失聪的女儿,毛远新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不仅要努力弥补过去的遗憾和亏欠,更要为女儿的未来着想、帮助她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开始耐心地教导女儿学习知识和绘画技巧。由于无法用语言进行正常交流,教学过程异常艰难和繁琐。但毛远新却从未放弃过、从未抱怨过一句辛苦。他总是用满满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女儿、去鼓励她、去支持她。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李莉逐渐走出了内心的阴霾和恐惧、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开朗起来。她不仅学会了文化知识、还掌握了绘画技能、更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这一切都离不开毛远新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毛远新也展现出了出色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成为了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不仅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誉。所里的重要任务和关键项目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贡献、他也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2001年毛远新迎来了退休的时刻,这也标志着他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专注于陪伴家人、照顾女儿了,在父亲的陪伴与支持下,李莉顺利考入了上海聋哑教育成人大专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她还学会了电脑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她成功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晚年的毛远新过着低调而充实的生活,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倾注在了陪伴家人和关注女儿的成长上,李莉对父亲也是关怀备至,她的独立和成熟让毛远新倍感欣慰,如今的毛远新虽然已年过八旬,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依然敏捷、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沈筱星
一些文字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