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突然失踪6年!

政务   2024-12-03 20:43   湖北  

新中国开国上将陈士榘 

与十万将士突然失踪6年,

发生了什么?

近日,

长江日报、湖北省档案馆

《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

主创团队赴北京采访了

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

 他动情地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



父亲整整失踪6年

“两弹”成功试验后他才知道原因


“在我6岁的时候,突然有很长一段时间父亲不知去向。没有电话、没有信件,父亲整整失踪了6年。”


60年前的秋天,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此时,12岁的陈人康才知道,“两弹”的成功试验与父亲密切相关,也慢慢了解到6年前父亲“失踪”的秘密:作为首任工程兵司令员,他统率十万大军,出入大漠死海,踏遍戈壁险滩,成功建设了“两弹”试验基地


开国上将陈士榘。湖北省档案馆供图


“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特种工程指挥部,担负导弹和原子弹试验基地建设的绝密工程。父亲被任命为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委调集十万人马,开往沙漠戈壁荒滩,搭帐篷、挖地窝子,从零开始,为‘两弹’做窝。”陈人康介绍,父亲还担任特种工程的勘察设计组长,他率工程设计人员飞遍祖国大西北为“两弹”工程选址,最终选择在酒泉和罗布泊的马兰两块戈壁滩上建设基地。“试验基地突击建设是三年。1958年部队组建,1960年我国第一颗地对地导弹成功发射,1964年核试验基地进行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陈人康回忆,父亲形容罗布泊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四季穿棉袄”。关于为“两弹”做窝的经历,陈士榘在《忆当年》这首诗中这样写道:“战士壮怀凌云志,热血尽洒戈壁滩。化作惊雷震寰宇,春风常度玉门关。”


陈人康接受长江日报采访。王熠卓 摄


自1952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一干就是23年,投身于新中国国防工程建设的不平凡征程。“父亲率领部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沿边、沿海,一线、二线、三线层层设防。”陈人康回忆,“我父亲后来曾经说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修建的地下万里长城,要比我国地上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可见其工程量,而且修建地下工程的难度比地上要难得多。”


从武汉踏上青春报国革命征途

他创下“三个第一”


陈士榘为何被选为首任工程兵司令?陈人康说,工程兵这个兵种对于父亲而言并不陌生。1909年4月,父亲就出生在湖北武昌的新军工兵营里。“我爷爷当年是武昌新军工兵营的工兵管带,参加了辛亥革命。”陈人康笑言,“父亲的祖父兄弟两个,一个叫克山,一个叫克水。工程兵的行当,不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穿山打洞吗?毛主席当年选定我父亲担任工程兵的领军者,就是了解到我们家祖辈都与工程建设有缘。”


1927年,18岁的陈士榘从老家荆门团林镇陈家集背井离乡来到武汉,在二叔父、中共地下党员陈雨苍的介绍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进入董必武创办的湖北青年团校军事训练班学习,踏上了青春报国的革命征途。


陈士榘上将。受访者供图


“父亲在我军历史上至少创下三个第一。首先,他是第一个由毛主席带领宣誓入党的。”陈人康介绍,1927年9月底,起义部队三湾改编后沿着井冈山到了湖南的酃县(今炎陵)。在这里,毛泽东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包括陈士榘在内一共6人,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主持士兵党员宣誓活动。陈人康根据父亲回忆录中的描述说:“1927年10月15日,在酃县水口镇叶家祠堂的阁楼上,点上了油灯,当时也没有党旗,就用一块红纸写上CCP(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英文简称。历史上,我党早期曾采用CCP的英文写法)。毛主席问父亲和其他几名新党员‘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父亲他们当时没有太高深的大道理,他们的初心就是跟着共产党,解放劳苦大众,让工农过上好日子。”


陈人康说,父亲的又一个第一是首次当选井冈山第一个县级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士兵代表。陈士榘入党以后,1927年11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打下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个县城——茶陵县。陈士榘作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士兵代表参加了县级红色政权,工人代表是谭震林,农民代表是李炳荣。


“父亲的第三个第一是,他是八路军中第一个抓获日军俘虏的。”陈人康介绍,八路军首战平型关没有捉到日军俘虏,随后1937年11月4日,在山西昔阳县广阳伏击战接近尾声时,大部分鬼子已经被歼灭,但还有零星枪响,父亲就动了心思想抓俘虏。父亲循着枪声找到一个农家院子,将事先练就的战场日语喊话又默念了一遍,用日语喊道:“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趁着日本兵回答“明白”、注意力分散的一刹那,咣的一下将院门踹开,拿着手枪就逼上前去,直接将其活捉。这就是八路军抓获的第一个日军俘虏——日军20师团79联队辎重军曹,名叫加藤幸夫。


清白人生令后人敬仰

他以“一坛清水祝华诞”


11月29日,《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微纪录片第二季首播式现场。余倩 摄


军人出身的陈人康特别敬佩父亲陈士榘的勇敢、坚定、沉着。“1938年3月,在山西午城井沟的一场遭遇战,差点要了父亲的命。”陈人康说,当时,日军的一发大口径炮弹落在了父亲身旁,浑身上下有9处受伤。很快父亲被送到延安,住进了拐峁医院,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柯棣华为父亲做手术,把弹片取了出来。“父亲伤愈后坚决要求重返抗日前线。他回到山西,担任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司令员,后来又转战山东抗日根据地,任115师参谋长兼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是华东野战军参谋长。著名的“陈唐兵团”(指华野第三兵团,“陈”为司令员陈士榘,“唐”为政委唐亮)在攻许昌、克洛阳、战开封等一系列战斗中披坚执锐。


“父亲在我心中真的很高大,他干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年青时他选择了革命,选择了流血和牺牲,几十年里从来没有退缩,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功勋;中年时他肩负起国家重担,在沙漠戈壁里同样艰苦奋斗,甘做无名英雄,为两弹做‘窝’,给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陈人康饱含深情地说,“所以我觉得父亲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发扬。”


“父亲一生清正廉洁,一心为公。”据陈人康回忆,在父亲86岁那年,也是他去世之年,心梗几次复发,大家预感到这可能是老将军人生当中最后的一个生日了,都很想为他好好地做个寿。“父亲坚决否定一切祝寿的安排。在生日这一天,他吩咐工作人员端来了一盆清水放在客厅中间,比喻做人要清白。父亲和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家人就围着这一盆清水,以茶代酒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生日。”陈人康感慨,“父亲把一生清白做人坚守到了最后。”






识别上方二维码

看看购房你能优惠多少~




来源:长江日报

编发:陆月

审核:黄韶光

终审:杜浩波

出品:九派通

报料:0724-2297655

邮箱:connect@jptnews.com

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九派通
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主管,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主办。即时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致力打造一流区域性政务服务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