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党建》刊发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署名文章

政务   2025-02-07 17:16   宁夏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宁夏大地、情牵宁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到宁夏考察指导,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四个统筹”“四项重点任务”,为宁夏指明了现代化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路、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引领宁夏各项事业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自治区党委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定位定向,召开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谋准谋实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任务和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坚持人民至上、注重守正创新、树牢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做到精耕细作、矢志团结奋斗,朝着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目标阔步前行。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建设先行区、增创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资源高效统筹开发利用机制,持续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在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基础上,聚力推进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推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供需协同,推动千亿方级气田增储上产,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绿电园区,高水平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坚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提升开发区承载能级作为关键,实施市场主体梯次培育计划,开展国有企业强基培优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行动,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打造协同高效、优势突出、集约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深化部区合作、东西部科技协作,建好用好宁夏高等研究院和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深入实施“才聚宁夏1134行动”,构建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集中突破煤油气化工耦合、林光草光互补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牵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发挥“双中心”优势地位,打造中卫和银川“双城”驱动、各市县协同联动的数字产业布局,建设“聚储通算用”一体化产业集群,实现产业数智赋能增效。
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一河三山”生态环境基准线,建立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统筹抓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治理,科学实施汝箕沟太西煤火区安全和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整体推进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湿地保护、矿山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严禁“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从源头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害,出台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明确2024年、2025年、2026年改革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国资国企参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规则统一,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探索推进宁夏特色改革。深化中央赋予的示范区、试验区建设和重大改革试点,谋划推进重大战略规划导向机制、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责任体系等特色改革。建立先行区建设核心指标体系,持续深化“六权”改革、全域“四水四定”,积极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历史遗留土地确权等改革,创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经验。
全方位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中阿博览会办会及成果落实机制,加快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主动投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区、东部地区协作联动,推动闽宁协作向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格局,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样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绘就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推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产聚人、以产富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用工业化理念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县城支柱产业为牵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经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加快构建“一主一带一副”城镇发展新格局,推动城市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动地质灾害点、地震断裂带、生态脆弱区等群众向有条件的城镇转移安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创新产销对接、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治理高额彩礼问题,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大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力度,运用闽宁协作、央企定点帮扶等资源开展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劳务输出,解决好移民群众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努力创建示范区、共享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夏“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我们坚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主线,构建示范区创建评价标准体系,有形有感有效加快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群众就业创业促进机制,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和“一老一小”难题。健全重大安全风险研判防控、预警监测制度机制,落实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措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全面促进民族团结。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深化“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
依法加强宗教治理。坚持以“导”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实施教义教规中国化阐释、教职人员素质提升、信教群众思想教育行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持续深化突出问题治理,探索建立治标“化形”、治事“化行”、治本“化心”新路径新模式,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确保宗教领域和顺平静。
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必须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带”工作体系,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
 
来源:《党建》

图片

监制:李少华
编辑:丁村

塞上枫桥
讲好平安故事,传播政法声音,联系服务群众,营造良好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