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9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平路校区召开。会议主题为“地震灾害链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普宣传”,旨在通过专题讨论,推动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和众多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陈小军,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二级巡视员张黎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胡杰,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雨主持。组委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星月代表组委会对大会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
陈小军致辞
张黎明致辞
胡杰致辞
石振明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4位知名专家先后围绕前沿热点作主题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岳中琦以《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与地震灾害链成因机理研究》为题,提出地震和灾害链成因“爆胎”机理,采用气体-断裂岩石力学理论模型对土耳其大地震和灾害链成因机理进行解释和分析,为地震与地震灾害链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朱合华以《铁路隧道韧性抗震设计分析与安全评价》为题,就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重大意义进行论述,针对活动断裂带隧道韧性结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理论,并介绍了其实际应用情况,为我国铁路隧道等工程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许冲以《地质灾害:科研体系、数据、机理、技术与应用》为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体系、滑坡数据体系、地震地质灾害链的形成机理、防灾减灾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新技术研发及其具体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地震地质灾害的研究进行展望。
我院教授黄雨从海洋地震地质灾害的视角出发,以《基于大型振动台试验的地震触发海底滑坡动力响应及失稳演化机制研究》为题,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试验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地震作用下海底边坡的失稳破坏演化特征及机制、边坡坡体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海底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防灾减灾面临的挑战。
随后,3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其中包括27个特邀报告和40个其他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重大地震灾害及同震链生灾害特征与机制,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地震灾害演化过程、复活机理与风险防控,地震灾害链作用下工程安全与韧性防灾,地震灾害链动力灾变的数值模拟与应用,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等核心议题开展交流,研究内容涉及地震及次生的滑坡、泥石流、冰岩碎屑流、雪崩等诸多自然灾害。
闭幕式上,我院副教授毛无卫作大会学术总结,西安科技大学马建全老师介绍了下届会议承办情况。许冲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并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毛无卫
马建全
许冲
会议期间,在我院还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会后,与会专家前往嘉定校区参观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
本次会议集聚了地震灾害链领域的众多学者和业界专业人士,围绕地震灾害链的前沿热点、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交流,彰显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科技创新对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意义,为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和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未来,委员会将聚焦地震灾害链研究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为全球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END
来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聂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