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德育】弘扬传统文化,探寻非遗魅力——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五(1)中队寒假实践活动

文摘   2025-02-06 20:55   山东  

弘扬传统文化

探寻非遗魅力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五(1)中队寒假实践活动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对联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艺术的光芒。它不仅是春节等传统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装饰,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1)中队的队员王若瑄来到传统民俗馆,跟随非遗刘老师的步伐,学习对联的书写,体验对联的魅力。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 起源: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周代时,人们会在大门两旁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用以辟邪祈福。这便是对联的雏形。


• 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公认为史上第一副春联。到了明清,楹联创作达到高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对联的艺术特点

• 形式之美: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体现了汉语独特的韵律美和对称美。

• 内容之丰:一副好的对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传递人生哲理、道德教诲,或展现家国情怀。

对联与生活

• 节日氛围营造: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氛围。红底黑字的春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 文化传承载体:对联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开业庆典等,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刘老师先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不同对联的含义与书写方法。他说,创作一副好对联,需掌握丰富词汇和文学知识,做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深远。随后,刘老师现场展示书写对联,只见红纸黑字,笔锋刚劲有力、飘逸洒脱,灵动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在纸上跳跃。队员们见状,迫不及待地也去尝试书写对联。

但是这对于队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队员王若瑄积极向刘老师请教怎么才能写好对联。刘老师耐心说,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可以阅读经典诗词、楹联作品,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对联的格律和创作技巧。




在这次寻访对联书写的过程中,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但是也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对联书写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


对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墨香间续写对联书写的辉煌篇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制作:五(1)中队

中队辅导员:张玲玲

初审:李文棋

复审:李学霞

终审:高卉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体现校园动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正怀揣教育之梦,深情耕耘;弘毅,正沿着奋进之路,励志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