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宜兴紫砂风靡港台、东南亚地区,几乎喝茶的人都必入紫砂壶,而有关于紫砂壶的鉴赏资料却较为稀少。
于是,在1993年,在顾老的主持下,出版了《宜兴紫砂珍赏》一书,顾景舟先生为主编,李昌鸿与徐秀棠为助手。
《宜兴紫砂珍赏》以紫砂工艺发展轨迹,精选各个时期名匠代表作。尤为重视有明确纪年墓葬出土的紫砂器,也适当选择了几件日期民间生活日用紫砂器。
顾老在该书“紫砂陶史概论”中,据考古资料及相关史料对宜兴自南宋以来制陶史况、紫砂陶的创始发展、工艺演进和鉴赏,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位大家的成就等作了全面的介绍。
而其中,顾老更是精选了七件邵大亨的作品,这七件也可以认为是传世的邵大亨的真迹标准器。
邵大亨也是顾景舟先生一生推崇之人,他曾说五百年中他的眼中只看到一个人,便是邵大亨。
邵大亨七件传器
【 大亨掇球 】
顾景舟先生评鉴:
此为大亨款掇球壶,原藏于宜兴陶瓷陈列馆,乃是大亨真迹,如今极为流行的寿珍掇球便是此器形演变而来。
精选紫泥制成,胎土细腻,通身光素无纹,壶面光滑可见,完全是用简练线条来体现其内蕴,昂扬挺拔。
【 德钟壶 】
顾景舟先生评鉴:
此件是邵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
这款壶技艺手法的表现已经达到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练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 龙头八卦一捆竹 】
顾景舟先生评鉴:
此器显示了大亨的精湛技艺,造型结构的比例合理协调,壶身是一捆竹,对竹的题材,处理也很独特,壶身的束带装饰,使腰部线条恰似捆紧的竹捆,意境自然;嘴、把的龙头装饰别有生趣。
在技法上,看似繁琐,实则简洁,从中也体现了紫砂原料的可塑优越性。
筹将紫砂材质的特性和精湛的工艺技术,结合得非常得体,既有圣思桃杯般的细致,又使人有可亲可慕的感觉。凡此重中,可见大亨在制作构思上深邃的造诣和文学素养。
【 鱼化龙 】
顾景舟先生评鉴:
鱼化龙壶的款式,是邵大亨运用图案变化造器的杰作,题材取自传统的鱼龙变化的故事。
邵大亨以极规则的六瓣云纹组成器形;婉转的身筒,一改对称图案的呆板,使云纹富于动态,这也体现出他对紫砂材质的熟稔,以及工艺表达手段的深厚功力。
鱼化龙造型自大亨初创,流传至今,仍然不衰,这是大亨传器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紫砂宝库中的一大珍品。
【 蛋包壶 】
顾景舟先生评鉴:
此亦为邵大亨所作,为王一羽先生旧藏,其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壶式。
蛋包壶造型古朴典雅,精致飘逸,无半点浮夸渲染之风,全靠本身的自然美取胜,这种自然美是紫砂壶返璞归真的本源。
蛋包壶看似简单普遍,甚至有人认为有点拙,有点俗,实则是拙中藏巧,俗中透雅,制作起来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
【 仿古壶 】
顾景舟先生评鉴:
大亨仿古壶,鼓形身筒,拱状圆盖,上配圆扁壶钮,与壶身相呼应;短流向上微微胥出,与壶身连为一体。
此器整体显浑厚、大气之感,可谓雅俗共赏之精品。
【 掇只 】
最后,在四海茶具博物馆的那把千金壶王,大亨掇只,自然也是真品。高熙曾赞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响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不过此壶未曾收录在珍赏中,或许当年未有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