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金刚经》5000 多个字,最重要的十三句。

文化   2024-10-15 21:13   江苏  


金刚经有多个译本,流传最广的就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全文共32品5000多字。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品都第十六品,核心观念是讲破相。
第二部分:第十七品到第二十三品,核心观念是讲破除我执和得失。
第三部分:第二十四品到第三十一品,核心是破除着相,着于空相。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二品)
如果一个人过于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或寿命的概念,那他就还没有达到菩萨的境界。
因为真正的菩萨是超越了这些执着和界限的,他们看待一切都是从更宽广、更包容的角度出发。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菩萨,就要学会放下这些执着,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自由、更加开放,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人。

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与布施。(第四品)
菩萨在修行时,不会执着于任何固定的方法或形式,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同时积极地进行布施,支持他人。
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应该像菩萨一样,不拘泥于固定的方式,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同时积极地去支持他人,共同成长。记住,无所住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是要有适应性和变通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五品)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表象其实都是虚幻的,如果能看透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那就能看到真实的如来,也就是真理本身!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看透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它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4,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第六品)
佛法就像是过河用的筏子,一旦过了河,筏子就要舍弃,不能再背着它走。同样的道理,佛法尚且要舍弃,更何况是那些不符合佛法的非法之物呢?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适时放下,不要执着于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要敢于舍弃,才能不断前行

5,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第七品)
所有的圣贤都是通过实践“无为”的方法来达到高尚的境界的,尽管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无为”。
“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强求,顺应自然,做到心态平和、行为适度。就像水一样,它自然地流淌,不刻意去改变方向,却能滋养万物。学习这种“无为”的智慧,让自己更加从容、自在地面对生活。

6,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第八品)
佛法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去实践、去领悟的
就像是一颗种子,只有种在土里,经过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不能只是把佛法挂在嘴边,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

7,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品)
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牵绊。不应该因为看到美丽的色彩、听到悦耳的声音、闻到芬芳的气味、尝到美味的食物、感受到舒适的触感或思考到某种法则,就心生执念
真正的修行,是应该做到心无所住,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而又能生出慈悲和智慧的心。这样的心,就像明镜一样,能照见万物的真实面貌,却又不被万物所染。

8,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若心有住,即为非住。(第十四品)
超脱于各种表象和执念,就能领悟佛的真谛。而如果心里还有所执着,那就还没达到真正的境界。

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第十八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想法和心境,都是难以捉摸和把握的

1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二十一品)
真正的智慧,是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的,因为言语总是有限的,而真理却是无限的。真正的“说法”,可能是超越言语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1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第二十三品)
所有的法门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更高或更低。这就像说,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其价值,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所以不用纠结哪种方法更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

12,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第二十九品)
真正的智者,他们的心灵是超越时空的,既不来自任何地方,也不去往任何地方,所以他们被称为“如来”。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第三十二品)
世间的一切,都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短暂无常。
学会放下执念妄想,珍惜当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感悟生命的真谛。


正念成长的公众号
健康|事业|家庭|实践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成长之行
版权声明:
1、内容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本平台旨在传播好内容,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正成长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