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旅行社大战职业骗子

文摘   财经   2024-07-26 08:35   北京  

“跑路”、“查无此人”,为何旅行社成了暑期骗子最爱?


领域 | 旅行社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01


今年暑期,旅游业有个奇怪现象:做正经生意的旅行社都在抱怨没客人,一些职业搞诈骗的却以旅行社名义赚得盆满钵满。


昨天,成都野界旅行社爆雷再度撕裂了这道行业伤疤,上百名受害者在社交媒体上血泪控诉该旅行社收了钱,却在行前以各种名义被“鸽”了。



从受害人维权群信息来看,被诈骗金额已经过百万。


“野界”的受害者还在哭天抹泪,但相比前段时间同样发生在成都的“贾岚事件”那就是毛毛雨了。


7月初,成都海游假期等多家国际旅行社先后发布严正声明:有人自称贾岚收取直客或同行团款,再以各种理由表示不能按照原计划出行,但又拒不退款给对方,涉及金额较高。



金额有多高?


据网友爆料,受骗人数已经超过千人,涉及款项超过3000万元。


说来惭愧,在当前运营环境下,有多少正常经营的旅行社能在一个暑期收客款超过3000万呢?


由此,业界纷纷愕叹,“这'贾岚’还真特他娘的是个人才......”


这些旅游行业的害群之马在暑期招摇过市,让正经经营生意的旅行社苦不堪言。


一名成都的旅行社A君和我苦笑道,“野界”、“贾岚”等事件后,一些用车、景区资源方直接拒绝和我们合作,这就是后遗症吧......


坏人作恶,好人背锅,这个夏天,旅行社诈骗事件带来的涟漪效应不会轻易消散。


02


暑期旅行社相关诈骗案件频出背后,有部分媒体将矛头指向了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认为这些平台上的“避雷帖”使得一些不法旅行社能够长期存在并进行诈骗。


对,也不全对。


其实即便在没有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时代,各类旅行社集资诈骗案例也屡见不鲜,就像曾经旅行社门店爆雷是不少游客的心头噩梦,一家门店跑路卷走的资金动辄在数百万到上千万。



再比如,微信公众号卖货盛行的年代,旅界曾经曝光过的寄居蟹旅行未来好宿等民宿、旅游预付卡模式割起韭菜来同样风生水起,受害者资金轻轻松松过亿。


彼时,没有人会质问为何门店所在街道小区、写字楼,宣传预付卡的公众号平台为何没有负起责任,这说明问题并不仅仅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导致的,而是长期以来就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我关注到这次涉事的“成都野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家正规挂牌的旅行社,就连这样看似合规的旅行社也出来搞诈骗,那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个行业的门槛更低了?


答案还真的是。


举个例子,在很多地方,现在成立一家旅行社的资金要求已经约等于没有。


回溯疫情期间,一些城市退还旅行社质保金是为了共度时艰,让艰难求存的旅行社得以喘息,这完全可以理解。


但这两年,一些城市为了鼓励文旅经济发展,取消了旅行社质保金,改为旅行社保险或者旅行社保单+保函等手段,初衷是给企业减负,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玩坏了”。



说白了,骗术自古有之,以往还有个20万旅行社质保金,现在连这道坎都没有了,那就让他们的试错成本变得非常低,可以不停发出虚假消息钓鱼,筛选出潜在的受害者,靠信息差对他们进行各种诱导和欺骗。


从“成都野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所在的四川省来看,现在就可以采取旅行社保单+保函的手段来申请旅行社资质。


由此,一根网线背后是人是鬼无人知晓,这无疑是对当下旅行社监管体系的新考验。


03


除了门槛降低带来的旅行社诈骗案件丛生,我再和你们说个扎心的事实:假冒旅行社的骗子得手更重要的点不在骗子身上,而在普通人身上。


近期被骗的游客不少,但身边也有不少同业叫好的声音,很多同业认为被骗的游客不值得同情,经过这一次就知道,年轻人的成人礼压根不是什么毕业旅行,而是买了个教训。


想起最近身边一些朋友咨询相关旅行线路,当我把一些正规旅行社的优质线路给到他们,对方往往会撇撇嘴。


言外之意可能是找这些传统社“太low了”。


有的还会追问我“你为啥不推荐个小众、精品的旅行社?”


后疫情时代,通过传统旅行社门店、OTA报名旅游的方式被视为“过时”。


所以,搞诈骗的为啥屡屡靠旅行社得手?很多人,真的是不听劝的,直到打完钱要出门了,才突然清醒自己是不是被骗了。


实际上,从成都野界诈骗手段来看,签约的旅行社与给消费者展示的旅行社运营主体根本不是一个,相信有过一点社会经验的都会敏感地意识到这中间难道不存在一些“猫腻”?


事实上,只要认真查询签约的成都野界会发现,早在本次跑路前,这家旅行社就已经“臭名昭著”,在当地文旅局投诉榜常年挂名。



所以,在我眼中旅游反诈这件事情的重点从来都在于事前拦截,而非事后追索。


这就像是防范艾滋病一样,真正的核心是科普安全性行为,以及事前保护措施,真的事后得病了,那确实是没办法。


很多事情就是事前不防范,事后没有道理可以讲的。


04


如今,小团体、定制化、去中心化的旅游方式更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年轻人又往往更相信自己情绪上的判断。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经过这一次“毒打”,相信更多年轻人会意识到潜藏在身边的“镰刀”: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旅行产品预订前必备的几件事真的不能忽略:

账号运营主体和签约主体是否一致?


企查查上看看企业有无舆情、被起诉?


地方文旅局账号看看这家旅行社是否常年被投诉?

总之无论在社交媒体还是在线旅游平台,下单前是真的要做好功课,擅用搜索能帮你避不少坑,省不少钱。


同时,对于我们的旅行社有没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呢?也有。


当下,对年轻人人来说,只要内容有趣,能够创造情绪价值,他们就会主动去帮助你传播,而如果一个旅行社产品无趣,即使产品真的好,是正确的,他们也不愿意把这东西说出来。


信息过载的时代,大家相比起正确更追求趣味。


或许,相比钱被骗子赚走更痛心的是我们这些做正经旅行社生意的反而在社交媒体上赚不到游客的钱,这才是我们业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暑期旅行社相关诈骗案件高发?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   END   ————

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在看和给旅界添加一个“星标”哦!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

旅界
每日为你讲述最动听的文旅商业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