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最大的奥秘:旧元素,新组合(附半镜先生《古画记》)

文摘   2024-12-22 13:31   河北  



编辑隆重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

故事情节设计终极方法:情节原型与千变情节
编故事最大的奥秘:旧元素,新组合

所有故事都是在重述元情节,都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



 

    你好,我是半镜先生。以下的文章内容,节选自我的课程《扒桥段—故事情节设计的终极方法论》。


于正,在中国过去的十多年间,应该是曝光度最高,也是最高产、最富有的编剧。他这个人,颇有争议性。他身上贴的最大标签,是抄袭。但他涉嫌抄袭的作品,却又屡屡得到最高的收视率。这让他从一个无名枪手,攀爬到了娱乐圈的顶端。

无疑,于正是个聪明人。

他的聪明不仅仅在于他能够洞悉观众需求,打造大众喜欢的影视作品,在于他的商业才能,和影视项目的把控和运作能力,更在于他一流的内容生产能力。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如果他不能持续打造内容,如果他的内容做的不好,那么他的种种能力,既是他是商业天才,他的一切动作,将都无处着力,变成空中楼阁。打造内容的能力,是于正最核心的能力,也是他最擅长的事情。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内容这个核心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我对于正有着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

我认为,第一,于正是真正顶尖的编剧高手,他的水平,超过国内99.9%的编剧。他就是不去抄袭,也能够干掉99.9%的编剧。他自身剧本这样的编剧实力。

第二,于正是个商业天才,他深谙影视市场的规律和内容产品之道。他这个人极其聪明,也极其勤奋,他针对中国影视市场的现状,采取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商业策略:风险最低,成本最小,速度最快,而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在做影视产品。

第三,真正懂创作的人,都知道:抄和创,原本就一线之隔。他拔萝卜的动作,太快了,没有时间洗干净,也或者故意不去洗,因为彻底洗干净会增加金钱和时间成本啊。而市场的需求有那么旺盛,只要不出致命的大问题,就先满足需求——这种做法,在道德上他肯定有问题,但从商业上来讲,他绝对是对的。

有一个骂于正的知名编剧,说过一句评价于正的话,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这种东西,并不是靠抄袭本身就能做到的,其实,他不抄袭,都可以做到。只是抄袭会大大增加他的产量。

我认为,这个编剧是行家,也看了透于正的做法。这也是反对者给予于正创作实力的认可和评价。

圈里的人,基本都是骂他,骂他抄袭。

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怎么去向他学习?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如何做内容,如何编故事方面,于正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他做内容,编故事,真正地做到了产出又快又多又满足大众需求。他做故事的技术就是真正有效的,甚至,可以称为是第一流的。

那么,于正是怎么做内容,编故事的呢?

下面,我们来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2006年的《大清后宫》,是于正在剧本上被指责抄袭的开始,播映时,于正成了焦点,媒体质疑其“是否涉嫌抄袭”,他以“集大成”回应,他说:

“我当初创作时就将《大清后宫》定位为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囊括了《金枝欲孽》《大长今》《冬季恋歌》等经典剧的成功之处,目的就是挑战《金枝欲孽》创造的收视奇迹”。

《大清后宫》是他在创作上的重要转折,从此以后,“集大成”逐渐成为于正创作思路的核心理念。他在阐述这个转折的时候,说:

我以前创作的时候,特别大的痛苦就是素材少。你写什么,自己很得意,却发现人家都写过了。我每部戏开头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情节是以前没有过的,比如胭脂雪的开头,男主角钓鱼把范冰冰钓上来了。但这种情节对我来说很少,为什么我的写作那么难呢?在写《大清后宫》的时候我也遇到了瓶颈,自己很得意的片段,很快发现和电视上已经播出过的,很雷同。

他引用了林语堂的故事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创作思路的发端,他这么说:

但有一天我看到林语堂的笔记,林语堂说他想翻译红楼梦没有翻译成功,他就照着红楼梦的框架翻写了京华烟云。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大千世界的故事就这么多,没有什么新意的,关键是我要传达的感觉是对的。我觉得人物好看是真的,故事都是一样,所有的戏别人都写过了,无非生老病死,这个桎梏一旦脱开了,我的创作就顺利了很多。

那以后,他成为了一年能出三部戏以上的高产编剧。

琼瑶抗议于正新剧《宫锁连城》抄袭时说:《梅花烙》剧情+《鹿鼎记》身世+《还珠格格》主角=《宫3》。《宫3》中的人物命运和人物设定与《梅花烙》如出一辙。于正的《宫1》播出时,也被发现与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雷同,只不过人物背景穿越到宫廷。曾与于正合作过的某编剧曾说,于正很早就动过效仿《梅花烙》的心思,于正曾要求把《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新戏。

电视剧容量大,一部剧可以“融合”几部剧的影子,这种把背景换掉,只扒人物关系和桥段,来回拼贴,不做连续拷贝,凑凑又一剧的的做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香港影视圈经常发生,他们当时是向好莱坞扒桥段。国产影视剧也素有抄袭的传统。相互抄、抄英剧、美剧、韩剧,只要能看得到的,都一并拿过来“本土化”一下,便塞给观众。到现在,依然几乎是编剧圈的潜规则。

也就是说,不是单单一个于正在这么做,而是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于正呢?是因为他做的太好了,太突出了。就成了最耀眼的那一个。同时,也证明,于正的技术,比他们全部,也都强多了。

其实,不仅影视圈如此,你看看网文圈也是如此。

不仅现在如此,你翻看文学史看看,古今中外,一直是如此。

《京华烟云》脱胎于《红楼梦》,《大宅门》也脱胎于《红楼梦》,而《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金庸的《连城诀》也脱胎于《基督山伯爵》。

 

为什么那么多的故事都似曾相识?

为什么电影,网文,小说圈的抄袭事件层出不穷?

为什么于正的做法会真正有效?

 

确实,虽说前人和后人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其中的矛盾与冲突总是惊人的相似,并且逐渐演变出固定的形式和套路。有人认为:“武大郎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被后人变种演绎多少回都不能叫抄袭。牛仔惩恶扬善,基督山伯爵复仇,被后人发挥借鉴都少次,都不能算抄袭。不然世界上就没‘故事’这回事了。故事的模版本来就这么多,讲来讲去都是那几个结构本源。”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抄袭现象里,或许,正隐藏着更接近故事创作本质的深层规律?

 

现在,我们不说别人,请你反思你自己的创作:你在构思和写作一个故事的时候,难道从来没有模仿和借鉴过别人故事里的元素,或创意,或构思,或结构,或情节,或人物,或场景,或思想,或风格,或感觉,或句子,等等。

你觉察了吗?其实,你在做一个故事的时候,你的意识反应过程,心理程序和创作动作,跟于正在做的,是一模一样。不仅是你,任何人在做一个故事的时候,他的意识反应过程,心理程序和创作动作,都是如此。

 

很多人是无意之中在这么做,这样的人,还没有觉醒,很多发生在自己心灵内部的现象,他自己都还没有搞明白。还有的人,是有意识这样做的,但他们的认知层次太浅,方法也不系统不科学,导致看得不够深刻,技术不灵光。

所以,他们都做不好。都比不上于正。

 

这些现象的背后,也许正隐藏着一个关于故事创作的天大秘密。无数次的,你跟这个秘密擦肩而过,却没有抓住。也许你也一直和这个秘密在一起,却始终没有堪破。

 

你比不过于正,他们比不过于正,原因特别简单,是他们不会抄。

我一直认为:在故事创作领域,抄和创,仅仅是一线之隔。创造与抄袭,两者发端于同源,意识反应过程,心理程序和创作动作,是完全一样的。究竟你是抄袭,还是创造,决定于你的见识,功力和技术。他们不会创造,只会抄袭,是因为他们认知肤浅,技术欠缺。

 

今天这个“扒桥段课程,我就是在给你揭开这个关于故事创作的天大秘密,让你能够摸到故事创作的真正门径。让你学到于正的技术,并超越于正。教给你如何播出萝卜,还洗干净上面泥,让从抄袭中学会创造,让你在模仿中学会腾飞。

 

最后,我用世界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过的一句话,做结:

其实,我每部戏都是这儿抄点,那儿抄点,然后把他们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欢的话,观众大可不必去看,我就是到处抄袭桥段的,伟大的艺术家总要偷桥段,是偷,不是他妈的什么致敬。

这是昆汀·塔伦蒂诺说过的原话。他是个诚实的人。他不虚伪,他敢说真话,很可爱。绝大多数人,是不敢说真话的。但不管你说不说,你都是同样的做法。因为这是规律,这就是本质。你不这么做,你就什么都做不出来。

昆汀·塔伦蒂诺还说过更直接的,他说:

我不是模仿,我就是抄,我所有的作品,都是抄,才有了《低俗小说》。

如果你的见识,功力和技术,都够了,抄,到你手里,也会跟昆汀·塔伦蒂诺一样,就变成了创。

 

别误会,这个课程,不是教你如何抄,而是教给你如何更加轻松简单高效的创。

  

故事原创论(下)

 

抄袭,人人反感,一个作者,一旦被贴上抄袭的标签,就成了过街老鼠,业内会人人喊打。所以,我们开始推崇原创。

什么是原创呢?

字典上的解释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

原创,是来自作者的灵感,独立完成的创作。跟模仿与抄袭,是反义词。

原创不属于歪曲篡改他人创作或者抄袭、剽窃他人创作而产生的作品,亦不属于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他人已有创作而产生的作品。特指自己写的、非抄袭或转载的作品

总之,原创强调的是自己做出来的全新的东西,不能够模仿,抄袭或剽窃。

 

我曾问过300多个之前学拉故事1.0”课程的学员。我问他们:什么是原创故事?他们大部分人的回答,大概是这个意思:原创就是靠自己的脑袋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

 

当我看到他们这样回答,这样理解的时候,当我看到他们的脑子里被这样的想法或观念牢固占据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已经被整个社会的原创教育彻底洗脑了,已经深深地中了原创毒了。

你是这样理解原创的吗?

如果是。那我告诉你,第一,你深深地误解了原创,第二你已经注定在这条道路上死定了!你的这种“原创认知,就会注定让你在创作道路上,非死老劲也难折腾出好东西。也有可能会做出一两个像样的,但绝对不可能源源不断,稳定持续地做出来好东西。

你还没有觉察吧?你还不知道吧?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所谓的凭空原创是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故事创作的根本规律的。

这种方式怎么可能会诞生出来真正一流的好作品?

 

创造最大的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原创。过分强调:要靠自己,从零,凭空,创造出来一个新事物。

 

据我观察,90%以上的创作者,都在这个致命的大误区里掉着呢。

你出不来,你不觉悟,你不改变认识和思维,你不改正做法,你怎么可能会有效地创造?

 

听到这里,可能你要问了,说半镜,你这么反对原创,你不会是在教我们抄袭吧?那我现在明确告诉你:我不是反对原创,也不是在教你抄袭。我是在给你对于原创的正确认知,和在给你剖析出来故事创作的本质和深层规律,让你看明白,看清楚,到底该怎么做,和教给你一套简洁,高效的故事创作方法。

 

下面我给你分析一下:

第一,凭空原创,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

 

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也没有凭空诞生的事物。

任何的新事物,都是以旧事物为基础,为原料,从旧事物中诞生的。

所有的新东西,也无非是把旧东西打散,重组、再重组。

 

自然界,乃至宇宙内的万物,皆是如此。

你生活环境中的,一切人工造物,也是如此。

你抬头所看到的一切,天空云朵,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你低头所看到的一切,大地,小草,砂砾,水痕,路面。

你环顾四周所看到的一切,树木,楼房,汽车,学校。

它们都是如此。

 

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人类在所有领域的创造和树建,都是如此。

摸得着看得见的领域如此,一切无形的观念,理论和思想,也是如此。

人类的一切艺术创造活动,也无不如此。

你阅读的书,无论是经济历史,哲学地理,物理化学,还是心理学,行为学,进化论,宗教思想……无论那个一个学科,无论哪一个流派,无论哪一个哲人的著作。

你所欣赏的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影视,还是建筑。

它们都是如此。

 

其实,就连你都是如此。

你的肉体,是你爸妈的组合,他们的旧基因混合而诞生了一个新的你。

你的精神,也直接继承了他们的心灵基因。

 

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诞生。新事物再变成旧事物。然后又有新事物从中诞生,它们成为后来的新事物的营养或组成部分。整个宇宙之内,一切有形东西,和一切无形的东西,都处于一条这样的演化链上,都是这条演化链上的一环一扣。

 

没有例外。

编故事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纯原创

 

第二,凭空原创,违背故事创作的根本规律。

 

创造的奥秘,是:旧元素,新组合。新东西是以旧东西为原料做成的,而不是凭空诞生。

人类的一切创造行为,都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想象,也不是从零开始的凭空捏造。而是使用现有事物进行跨界,杂交,融合,再造出的新事物,简单来说就是旧元素+新组合,这才是创造的本质,这才是简单,高效的创造方法。

对故事来说,创意就是故事的灵魂,情节是骨架,它们都是构成故事的基础材料,它们就像活的生物一样,一直在繁殖和进化,每个故事的创意和情节,都可以像动物一样被解剖,看见其内部元素,逻辑和结构,把旧创意解构之后再重构,旧创意和旧创意融合,就能繁殖出新的创意,把旧情节解构之后再重构,旧情节和旧情节融合,就能繁殖出新的情节。

故事创意和故事情节的进化,遵守清晰,严格的规律和法则,弄明白了创意和情节的规律,就能只手推动故事的演化,进行源源不断的故事创新。

任何故事创意和情节都是借用其他故事的原料构建出来的,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原创,也就是说任何创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须以其他旧事物为原料,此创意来源于彼创意,此情节来源于彼情节。新创意来源于旧点子,旧元素新组合,旧框架新视角,旧关系新联结,就是故事创造的根本规律。

 

所谓创新和创造,最大的奥秘就是——

旧元素,新组合,

旧事物,新关系,

旧内容,新形态,

旧框架,新逻辑,

旧功能,新表达。

 

一个旧物,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旧框架,这个框架里的旧元素旧逻辑旧组合旧信息,都是凝固的,大多是失去生命力的。因为信息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信息会者就会损耗,会死亡,会变得陈旧,失去新鲜的生命力。旧物里的信息一般都是失去生命力的凝固信息。

他需要首先进行拆框,把原有的旧逻辑打破,然后与外界的信息进行新的连接和杂交,从而能够形成新的组合新的框架,新的逻辑,然后让信息再生,让信息重生,这就是通过信息组合,让信息得到了新的繁殖。信息要不断重组,要不断的进行信息杂交,信息繁殖,要不断的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旧元素新组合,其本质就是把旧有信息创建新秩序的一个过程。说简单点就是变序。即改变原来的秩序和顺序,换个方向,换个角度,换个目的,一切创意其实质就是更改事物的秩序的过程。

 

所有创造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利用已有的东西进行再造而成的。故事也是如此。再造,就是利用经典的故事元素或经验证有效的故事元素,进行全新的组合。从新视角,新形势,新框架的角度,将这些有效的故事元素进行重组。


这些经典或验证有效的故事元素在哪里呢?

答案是:在前人的作品里。


从前人的旧故事里扒出元素关系框架,逻辑功能效果。等等故事元素。再进行移植融合重组分解交换等等变换处理,就能够得出全新的故事。

每个经典的故事里,都藏着一个经典的故事创意,故事模板,故事情节,拿出来创意,情节和模板,用来重新演绎新的故事,照样会很好看,作为创造,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任何百分百的原创失败率都是99.9%,所谓创造就是把实际上已经存在的,被验证过是经典的东西拿过来再进行重新组合,编故事是这样,写小说是这样,写剧本也是这样。这才是迈向写作成功的正确道路。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纯原创。

“原创的真正含义,是:以新的方式,对旧的元素,进行重组。

 

著名魔术师loster说过:我从不发明新魔术,而致力于改良古老的戏法,如果旧的戏法能够加上自己的创意,那他就不像是别人的,就成了新的戏法。

 

听到这里,或许你又要问了,半镜,你说的不对。我写的故事,就是纯原创。我的故事,就是凭自己的脑子,想出来的。没有模仿,没有借鉴任何别人的故事。也没有受任何别人故事的启发。

真的是这样吗?

我告诉你,如果你具有深层的内观能力,如果你能够对自我进行深度反省的能力,你就会看到你头脑里每一个念头和观念的来龙去脉,你的任何一个观念和思想,如果你能够追朔到它的源头,你都会发现,它是从外部来的。而且,十有八九能够明确追朔到它来自那个人,那本书,或那个别人的作品。

也就是说,现在你头脑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外部,来自别人。

你头脑里对故事或小说的全部理解和认知,你所掌握的所有技巧,你拥有的全部素材,都是来自外部。你的头脑,只不过将之加工了一下,在输出来而已。

 

你所有的观念,思想和意识,都是外部的东西,进入你的大脑后,在里面混合,融合后的一堆东西而已。你就是在头脑内部混合出来了新的东西,你这个东西也是以你之前吸纳进来的旧东西为原料的。

 

你完全靠自己的脑子想出来的就是纯原创?真的是吗?

还有,不管你的脑子里想出来什么故事点子,无论是创意,还是剧情,还是人物,还是结构,还是某个场景,某种感情等等,你脑子里所能想到的一切,我告诉你,都已经有前人想到,并表达出来了,而且他们做的比你好。你如果没见过,那是因为你孤陋寡闻,视野狭隘。


你脑子里能诞生的一切想法,不仅以前有人已经想到,并表达出来了。就是现在,和将来,还有有人想到,并表达出来,而且会做的比你好。

 

也就是说,你所能想到的,关于某个故事的一切,不管你想到的是什么,都早就已经从世界上存在了。而且,前人想出来的这些,已经得到了检验,那些有效,那些无效,那些高效,那些低效,你只要用心看看,就能判断出来。

 

你还迷信原创吗?

怎样做才是更快捷,更有效,更有保障的编故事的方法?

这方法,这答案,呼之欲出啊!

 

 

以上内容,节选自半镜先生扒桥段》课程

想学习更多,请报名订阅《扒桥段》

↓↓↓↓


这是一套故事情节设计的终极方法论

简洁实效,直指本质

 

美人在骨,不在皮。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的骨相决定故事的皮相。


故事“骨相”是有桥段组成的。

每个真正的编故事高手,都是精通“桥段”的高手。


  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桥段就是剧情的基本粒子

学会抽取,变换,重组桥段,你就能随心所欲设计故事情节了 




一套你闻所未闻的故事创作方法论

直指故事创作本质,直指故事创作根源

简洁,实效,颠覆,震撼


直接拨开一直困扰你的故事创作迷雾

颠覆你的故事认知,震撼你的创作三观

让你的故事创作系统立马升级


你听完就会发现:你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白学了

一套让你相见恨晚的故事创作课程


故事设计终极方法论

扒桥段

故事的情节原型与千变情节

专为职业故事人量身打造的课程


主讲:半镜先生

目前国内最专业,最系统,最实用的“故事创作”课程


最新课程 干货密集

更简洁,更系统,更实用



主讲介绍

半镜先生,故事创作实战派和故事研究者。写作半镜奇谈系列故事。前出版人,和图书作者。曾写作出版实体图书100多本。现居石家庄,带领团队在做原创故事和漫画。业余从事故事研究,举办故事创作培训。其人具有一眼洞穿事物本质的智慧,其课程简洁实效,直指本质,极具穿透力和震撼性。讲授有《拉故事》《扒桥段》《冲突线》《故事原理》等课程。“半镜奇谈”系列漫画,院线电影等已启动。


适用对象

1.想提高编故事能力的人

2.想提升故事鉴别力的人

 

适用范围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网络小说,通俗故事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动画剧本,漫画脚本

 

课程介绍

这个课程讲的是换元法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具体运用。同时,这也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故事原创认知论,会刷新你故事创作的视野和三观;这也是一套另辟蹊径的故事创作方法,让你在编故事和设计情节方面,实现简洁,实用,高效,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威力。这堂课,也是带你进入故事殿堂的一条奇特门径,让你直接窥见故事创作的本质。从而转换你的思维模式和创作观念,帮你发现故事创作的崭新洞天


本课程是半镜先生亲身故事创作实战经验和长期故事研究成果相结合而开发的一门实用型故事创作课程。该课程的重点讲解故事情节,给你详细解析故事/情节的基本粒子”——桥段,教你正确认识桥段,学会抽取和变换桥段,学会重组桥段,以及建立属于你个人的桥段库,教会你高效的故事情节设计方法,从而令你的故事创作水平,直接跃迁到一个新境界。


本堂课成里,半镜先生会告诉你: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这不仅是创作的真相,更是一种接近本源的,高效的创作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写短篇小说等小故事,用来写电视剧,长篇小说,网络小说等大故事,则会更加高效。

 

课程大纲


学员反馈

来看看学过的人对课程的评价

点击下标题方即可阅读

↓↓↓↓↓↓

“扒桥段”100名学员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课程方式

在线课程(音频为主+ppt+图文视频资料)

+学员交流和老师指导微信群

+作业和练习


即刻买,即刻听

不用等待,不用安装APP

一次购买,长期复听

在线平台,简单方便

拿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听



课程价格

原价698

 现在立马购买,享受折扣特惠

仅需398



优惠随时会截止

请抓住最后机会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马上抢占“扒桥段”名额

该课程已经上线

即刻买,即可听



下面是半镜先生写的故事

你看看就能判断他的故事创作实战水平


只有真正会编故事的人

才能真正教会你编故事



编辑推荐语

    半镜先生,是真正掌握了“编故事精髓”的人。其故事构思奇巧,情节诡异,常在天马行空之后,又突然峰回路转,令人脑洞大开,恍然大悟,极具娱乐性与可读性。

    他的故事回归故事本源,追求纯粹的故事乐趣,每个故事都是脑力激荡的结晶,能够给人巨大的新奇感,和丝丝入扣的悬疑张力,往往让人一读惊艳,二读上瘾,三读欲罢不能。他写故事的唯一要求是:好看!好看!好看!


 

 

古画记

/半镜先生

 

 

 

1.

 

收藏是一种对物品进行收集与保存的行为。

收藏的对象,通常是具有高价值的物品,如古董字画等,但也可能是连你想都想象不到的,稀奇古怪物件。

收藏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赚钱或保值,有的则纯粹是为满足自己的爱好。

在收藏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或具有一定影响力人,一般被称为收藏家。

一个收藏家的藏品,往往需要丰厚的经济基础做底蕴,普通人大多难以为之。

这个离奇的故事,和收藏品有关。

 

2.

 

郑大军是个商人,而且是个极其成功的商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成功的投资,以及拥有多的连他自己都数不清的产业。

正是因为有钱,他才养得起自己的一个特殊爱好——收藏山水画,尤其是古代山水画。

许多保存至今的古代画作,原本已价值不菲,而名家的,往往更是天价。但只要他知道谁手里有名家山水画,就一定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花费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去买下来。

就这样,大量的名家山水画,不断向地郑大军手中汇聚。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他的藏品之丰富,已足以令任何同行诈舌。

各类收藏都有自己的圈子,在山水画收藏领域,郑大军是顶级藏家和领军人物。他对山水画的鉴赏,自然也是行家。

他对山水画的流派,风格,和历代各大家,都了如指掌。

在他的藏品中,有王希孟、董源、李成、巨然、范宽、沈周等等,大量的名家画作。

但他最喜欢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副无名山水画。

 

3.

 

那是一副7尺来长,3尺来宽的立轴画卷。

上面画的是一座巍峨大山,山势陡峭,重峦叠嶂。山间烟雾缭绕,山峰直入云霄。云霄之上,山顶又显现出来。

山顶是一片空地,空地上有一间茅庐。还有一条蜿蜒如龙的小道,在云雾中乍隐乍现,直通山顶。

这幅画上,没有作者签名,也没有印章落款。不知道作者是谁。

所以,郑大军称它为“无名画”。

这幅“无名画”,是郑大军5年前,在古玩市场的一个地摊上捡漏得来的。

当时,他远远的,便一眼看中了这幅画。一询价,价格不贵,就买了下来。这大概就是眼缘吧。

等回家之后,仔细一看,才开始让郑大军感到震惊。

这幅画,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笔法,而且画技高超,绝对能算得上是顶级的精品。

如果作者能画到这种程度,那他应该早就成名了。但作品上没有署名,在画市上也从未出现过同类作品。

郑大军为了探清这幅画的渊源,几乎请教遍了国内山水画方面的画家,学者和收藏家。

有的人说,不可能凭空出现一副这种顶级水平的画作,应该是某位大家的匿名之作。

但也有人反对,因为从风格和笔法上,他不像历史上,或活着的任何一位画家。

任何一位画家的作品,都带着自己独有的“基因”,业内的行家是很容易辨别出来的。即使是某位大家匿名作画,也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基因”剔除干净。

所以,绝大多数人倾向认为,这是某位隐世高人的作品。

如果,真的存在一位这样的隐世高人,那么对山水画界来说,可真的是重大发现。

经过一番折腾,郑大军依旧没有搞明白这幅画的来源。但业内人士却一致公认了这幅画的高超技艺和艺术价值。

这更增加了这幅画的神秘性。

外面也有很多人,想一睹他这幅神秘无名画的风采,他都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前后只给10来个知己好友展示过。

曾经有人出价3000万,要购买这幅画,却被郑大军一口拒绝了。

第一郑大军根本不缺钱。

第二他实在是太喜欢这幅画了。

他喜欢这幅画,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几乎每天都要拿出来看看,有时候连睡觉,都抱着不肯松手。

自得到这幅画以来,他已经观摩,欣赏了无数遍,甚至画面上的每个细节,都深深的刻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就是这幅画上,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4.

 

那天,郑大军又拿出这幅无名画欣赏。

突然,他发现画上出现了一处异常。

就是,在山顶茅庐的窗户里,多了一个针尖大小的黑点。

山顶的茅庐,只有一粒黄豆大小,而窗户则如同米粒。在这米粒大小的窗户内,在偏左的位置,现在出现了一个更小的黑点。

郑大军相信自己对这画,已了如指掌,在他的记忆中,窗户里明明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黑点。

但是,他又不能100%肯定。

或许,窗户里原本就有黑点,而自己没有注意到。

这样一幅复杂的山水画,画上那么多的细节,谁又能保证自己能够100%的都记准记牢了呢?

郑大军疑惑了半天,最终认为,是自己没有记住画上的这个细节,而没有怀疑是画的问题。

又过了两天,郑大军再次打开画卷。

自然而然的,第一眼就去看那扇窗户。

这一看,不由得令他嘴里发出“咦”的一声怪叫,同时,他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画卷。

只见窗户里的黑点,已从左侧移动到了右侧。

画里原来有没有黑点,他无法确定自己的记忆是否记正确,但这个黑点的位置,他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画中一个墨点的位置,怎么可能会移动?

但他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别人不会相信,反而可能会把他当成精神病。

为了确定这件诡异的事情,郑大军对那副画做了精心的布署。

第一,他用精密的尺子,对那个“黑点”的位置,进行了测量和标记。

第二,他把画挂到墙上,打上灯光,并用两台打开的摄像机,对准画上的窗户。

如果,那个黑点再次移动的话,他就能够获得客观的证据。

 

5.

 

那一天,郑大军坐卧不安,一天跑到画前看了好几次。但画上的黑点,却似乎没有移动。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起来,郑大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幅画。

果然,那副画上的黑点,又移动了!

虽然移动的位置很小,不注意看,几乎难以觉察。但它,确实又移动了。

郑大军用尺子测量出了移动的具体距离,记录下来。然后,又把摄像机的录像拷贝出来,在电脑上进行加速快放,也能明显看到黑点的移动。

现在,虽然没有办法证明画上这个黑点,是不是凭空多出来的,但却已可以完全证实:这幅画上有一个黑点,能够自己移动。

面对这样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郑大军实在是憋不住。他就邀请了三位好友,一起来见证。

这三位好友,以前都看过他这幅画,也都是书画圈里的人士。其中一位是画家,两位是收藏家。

三人接到邀请的时候,都不相信,以为郑大军在开玩笑。但等看到录像的时候,却无不目瞪口呆。

于是,4人便推却一切事情,在郑大军的家里,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这幅古怪的山水画来。

 

6.

 

那个黑点,确实是在一直不停的移动!

郑大军等4人,兴奋的摩拳擦掌。

测量和录像,继续进行。他们另外还找来了高倍放大镜,对那个黑点进行连续观测。

由于距离太远的缘故,加上那个黑点,实在是太小,在高倍放大镜下,依然看不清那个黑点是什么。

黑点继续从窗户里向左移动。4天后,消失在了窗子的右侧。

窗子右侧就是茅庐的门。

虽然现在看不到黑点,可他们猜测:黑点在屋子里,依然在继续朝门的方向移动。

但他们心中却又都忐忑不安,担心黑点从此以后不再出现。

他们依然轮流坚守在那幅画前。

直到第16天,那个黑点,果然在茅房的门口内出现了!

众人一阵高呼。

他们都想知道:这个黑点,究竟是什么东西?和它最终会移动到哪里去?

 

7.

 

3天后,黑点移动出了茅庐。

12天后,黑点移动到山顶边缘,开始沿着云雾中的那一条蜿蜒小道,开始下山。

又过了一个月后,黑点沿着下山的小道,已经下移了4寸左右。距离越来越近,黑点的体积,也开始渐渐变大。

此时,已经有了米粒大小。

郑大军正在高倍放大镜下,观测那个黑点,他皱了皱眉,问:

“诸位,你们来看一下,这个黑点像什么?”

其他三个人,轮流看了一番,却都不肯说话。因为,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终,还是郑大军发话。他清了清嗓子说:

“我看这个黑点,有点像一个人的轮廓!”

此时,其他三人才纷纷点头。

他们继续每日观测。

又过了两个月,黑点又向下移动了一尺多的距离。此时,已变得有绿豆大小。

不需要再用放大镜,仅用肉眼,就能分辨的出来,那是一个中年男人。

又过了一个多月,黑点已经变成了黄豆大小。

那个人,能够被看得更加清晰。不仅看清楚了他的发型,还看清楚了他身上的衣着。

从衣着来看,那不是古代人,而是一个现代人。

在一幅古代的山水画里,居然有一个现代的男人,正在沿着画里的山路,一步步下山!

这事情,真的是不可思议之之极!

要不是亲眼目睹,说出来,真的是谁都不会相信的。

这让郑大军他们兴奋不已。

 

8.

 

画里下山的男人,离他们越来越近,变得也越来越大,他们把他看得也越来越清楚。

又过了两个月,画中的男人,已经变成了拇指大小。不仅能清晰地看到他的面容和五官,还能看清楚他脸上的表情。

他似乎十分焦急,又极度疑惑。

他在山道上,正在慌忙奔跑,心中好像恍惚恐惧之极。

郑大军他们,就把这个男人的肖像画了下来。然后托关系,到全国人口的数据库里,去进行查找比对。结果没有查到这个人。

他们又把男人的肖像画发布到了网上。重金征求关于此人的信息。也无果。

画中的男人,还在不断变大,逐渐靠近。

又过来两个月,他变到了三寸有余。已经能够看清他浑身的每一个细节。

接着,到半尺大。

还在继续靠近。

越来越大。

到两尺大,三尺大,四尺大。

到后来,显示出了他的半身。

他的身体,已经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山水画卷,只能透过他的身侧,双肩,和头顶,还能看到原来的山水。

此时此刻,郑大军他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一幅山水画,而是一幅半身肖像画。

就好像那个惊恐之极的男人,正在和他们面对面站着。

他们开始感到恐惧!

但事情还在继续往更诡异的方向发展。

 

9.

 

那个男人的身体,还在画中不断缓缓靠近,前倾,他的脸变得越来越大。

最终,那个男人的脸,完全贴在了“画卷”上,就像贴在玻璃上一般,五官都被挤压的变了形。

他巨大的双掌,也按在了“画卷”上!

这时,画面上只剩下了一张因极度恐惧而面肌严重扭曲的大脸,和两个手掌。

画卷上原来的山水内容,几乎已被完全遮住。

他正在张着大嘴,在歇斯底里地,高呼着什么。

他嘴里的龋齿,和掌纹都清晰可见。

 

郑大军他们,又用摄像机对着这张脸,录了11夜。然后,通过快放才看清楚,他似乎在反复喊叫着一句话。

通过对口型,很容易便知道了他喊话的内容。

他反复在喊叫的,只有两个字——

救命!

 

10.

 

这件事,之所以和我扯上关系,是因为被郑大军邀请的三个人里,有一个是我的朋友。

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他们不再觉得有趣,而是目瞪口呆,继而便开始感到极度的恐惧。

事情已经远远脱离了了他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神秘而恐怖的领域。

他们看见画卷上那张面容扭曲,狂呼救命的脸,便感觉脊背生寒,浑身打颤。

但他们又想搞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其中一人,便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认识一个经历过许多稀奇古怪事件的人!”

于是,他们就一起来找我了。

 

11.

 

他们一上来,并没有向我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拿出那幅诡异的画给我看,然后,征询我的意见。

我看了看画面上扭曲的人脸,和按过来的巨大双掌,说:

“画的内容很古怪,但画的很生动。不过,这幅画的背景,似乎不太协调。”

我指了指男人双肩后露出的山水内容。

听到我这样回答,我那个朋友似乎松了口气,和郑大军对望一眼。

郑大军点点头。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们刚才是在测试我。

我有些不悦,微微皱起了眉。

但那位朋友立马向我道歉,并说:

“半镜,你不要生气,你听一下我们的事情,我保证,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然后,郑大军他们,才七嘴八舌的把事情的经过,给我说了一遍,并出示了这些天来他们所录的录像。

郑大军一开始说,便激发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等他讲到画里的人,在大喊“救命”之时,我也大大吃了一惊。

郑大军讲完之后,便跟其他三人,一起直直的盯着我的脸。良久,郑大军才忍不住发出一连串的疑问:

“镜先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副古代的山水画中,会出现一个现代人?而且这个人还能够从画中移动,能从山顶一路跑下来?他是谁?他怎么进到画中的?还有,他为什么要大喊‘救命’?他遭遇了什么危险?”

 

12.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因为我也没有头绪,而是要求给我点时间,让我好好看看那些录像。

我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反复看那些录像。

这三天里,他们一直守候在旁边。

直到第4天,我才洗了个澡,吃了些东西,去睡了大半天。醒来之后,才把他们召集的我的书房,和他们讨论这个事情。

我把录像投影到墙壁上,调整到画中人半身的画面,指着他身上的衣服说:

“你们看,这个人虽是现代人,但从他身上的衣服判断,他不应该是现在的人,时间应该往前推一些。”

郑大军问:

“那他应该是什么时间的人?”

我回答:

“应该是1940年左右的人,而且,应该是一名知识分子。”

说完,我从书架上取下来一本书,翻开其中一页,指给他们看。

“你们看,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们,大多都是这种打扮。”

他们对比一看,都连连点头。

我接着说:

“所以,你们找人的方向错了。不应该是去现在的人口数据库里查找,而应该去找那一段时期的档案资料,重点应该锁在那一时期的知识分子身上。”

他们点头。

于是,我们又制定了新的寻人计划。

我们几个人联合发动我们的关系,找到了几位中国近代史专家,拜托他们去查找。他们能够从国内最详细的档案资料中,以最快的速度查找相关线索。

另外,从网上再次发布了那人的照片,配上了新的情况说明,并把酬金提高了数倍。

等把一切布置完毕,我才说:

“我们的寻人计划,现在方向应该是对了。但不一定会有效果。或者,即使能找到线索,恐怕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不过……”

“不过什么?”

郑大军追问。

我答:

“不过,我可能有更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直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什么办法?”

他们忍不住齐声问。

我没有回答,而是挥挥手,说:

“我们先看录像。”

 

13.

 

接着,我又开始放录像。

现在的录像,是经过高速快进的,把过去几个月的录像,压缩到了一个多小时。

看上去,就是一个人以正常的速度,从山顶的茅庐里走出来,沿着山道下山,并来到画面进前,扑上来高喊救命。

我把这一个多小时的快进录像,又加快速度,在10分钟内,就播放完了,并且反复播放了三遍。

一边播放,我一边指着画面提醒他们:

“你们看,你们注意他的脸的方向。他的脸,始终对着画面,好像一直在盯着前方的什么东西。我认为——”

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下。

郑大军忍不住催促。

“你认为什么?”

我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说:

“我认为,画里的男人,在窗户里的时候,就看到了你们!他从山上,一路奔跑下来,就是冲你们来的!”

“啊!”

他们不禁一起惊讶的叫出声来。

沉默的半晌,郑大军才用颤抖的声音说:

“镜先生,你,你是说,画中的人,能看到我们?”

我说:

“应该是这样。通过他在画里的行动,和表情,应该能够基本肯定是这样。另外,还有他最后把脸贴在画面是喊救命,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几个人,把录像又看了一遍,最后一致点头。

我接着说:

“他一定是看到了你们。这情形,就像一个人在屋子里遭遇了危险,他通过窗户看到外面有人,便把脸贴在窗户上,向外呼救。”

停了好一会儿,郑大军才指着画面上那张扭曲的脸,嗫嚅着问:

“他现在,是不是,也能看到我们?”

我回答:

“应该是。”

顿了顿,我又补充:

“他应该是,一直都能看到,且一直都在,看着我们!”

郑大军的额头上,渗透出豆大的汗珠。

 

14.

 

“镜先生,你说的能直接知道答案的办法,是什么?”

郑大军终于忍不住,再次提问。

我依旧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我们能看到他,而他,也能看到我们。你们觉得我这个假设,能成立吗?”

他们几个人思索了片刻,郑大军抬起头说:

“应该能。”

我接着问:

“我们看画中的他,行动非常缓慢。那么,他从画中看我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郑大军皱了皱眉头,然后,试探着回答:

“那他,看我们,是不是就特别快?”

我点点头。

郑大军见自己说对了,显得十分高兴。

我继续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看他,特别慢,他看我们,非常快。”

郑大军他们摇摇头。

我说:

“我猜测,应该是画里边的时间流速,跟外面的不一样。画里面的时间流速,应该比外面慢的多。如果,我们能够让双方的时间流速基本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跟他直接交流!”

“跟他直接交流?”

听到这句话,郑大军兴奋的脸颊都发红了,双手不断地来回搓着,紧接着发问: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我说:

“第一,我们要算出双方的时间流速差。第二,让我们外面的时间流速跟里边的一致。”

“那究竟该怎么做呢?”

郑大军双眼放光。

我说:

“其实,我们马上就能做到!”

“啊!”

我解释说:

“你们曾用摄像机对着他的脸录了11夜。他一直在反复喊‘救命’。在那11夜里,他一共喊了31句救命。我们喊一句‘救命’,大约需要2~3秒。按平均2.5秒钟算,31句,一共需要大约77.5秒。也就是说,里面的77.5秒,大约相当于我们外面的11夜。11夜折合成秒,是86400秒。86400除以77.5,约等于1114。据此可以知道,我们外面的时间流速,大约是里面的1000倍。”

听我说到这里,郑大军才突然明白过来,他接过话茬,用激动到微微颤抖的语调,急速说:

“只要我们把要对他说的话录制下来,在画前摆放一个大屏幕,以1000倍的慢速刚给他,他就应该能看懂!”

我一拍桌子,大声说:

“对!”

 

15.

 

我们首先录了一句话。是郑大军说给他看。

“你能看到吗?”

然后,以慢放1000倍的速度,对着画播放。

同时,另一台摄像机,对着画录制他的反应。

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反馈。

他回答说:

“能!”

 

“耶!”

在那一瞬间,我们高兴的欢呼了。

他的回复,验证了我的猜想的正确性,虽然这种沟通方式比较慢,但也终于能够跟这位画中人,沟通了。

我们心中的一大堆疑问,都可以直接问他了。

接下来,我们5个人分别轮流主持,日夜不停地和他沟通。

但沟通的结果,很是出人意外。

我们从他的嘴里,又听到一件更加荒诞离奇的事情。

 

16.

 

跟他的对话,实际上时间很漫长,现在省略了具体沟通的过程,和反复确认信息的诸多细节,直接以对话的形式,把沟通的内容展示出来。

有一些我们的行动和思考,也穿插在其中。

下面是我们跟他交流的内容。

 

我们先问了一些关于他的基本信息。

我们:“你叫什么名字?”

他:“苏越。”(不是同音字,经和他反复确认,就是这两个字无误。)

我们:“你多大?”

他:“32岁。”

我们:“你是哪里人?”

他:“山东省西州县俞公镇。”(也跟他确认过,是这些字无误。)

我们:“你那边是什么时间?”

他:“1942年。”

我们:“那你是1910年出生的了?”

他:“是。”

我们:“你是做什么的?”

他:“俞公镇中学的国文老师。”

 

对于这个神秘的画中人,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他是谁。而且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

我们把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了那些帮我们调查他的历史专家朋友,他们立马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奔赴山东,去进行调查。

 

17.

 

我们接着交流——

我们:“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他:“我在俞公镇西三里外的虎牙山上。”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接着又纠正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身处的地方,还应不应该叫‘虎牙山’。我确实是进入‘虎牙山’的,但是……”

我们问:“但是什么?”

他:“但是,现在这里的山势山形,所有的地貌,已经全变了。所以,我无法确定,这里还是不是‘虎牙山’?”

我们:“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虎牙山’的?”

他叹了口气,说:“这事,说来话长。”

顿了良久,他没有回答我们的提问,而是反问我们:“你们看我是在什么地方?”

我们:“一副画里。”

他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画里?我为什么会在画里面?”

看来,他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画中。

我们再次问:“你是怎么进入‘虎牙山’的?”

他叹了一口气,说:“为了躲避日本兵!”

 

18.

 

1942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而且那一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艰难的一年。

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近乎全军覆没。129日,日军向菲律宾发动战争,五个月后菲律宾全境失陷。1225日,驻香港英军无条件向日本投降。19422月,驻印尼荷兰总督也向日军投降。中国南部国家,已基本都落入日军之手。

尤其缅甸陷落后,使得中国南方陆路补给线被掐断,物资无法到达战争前线,中国抗战军民士气跌入低谷。

此时的日军,几乎横扫整个东南亚,日军的嚣张气焰,已经达到顶点。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1942年夏天开始,河南偏又发生大饥荒。日军开始对敌后战区的八路军施行大扫荡和“三光政策”,致使我们的敌后根据地损失惨重。

 

据苏越说——

1942619日上午,日军佐藤英二联队4000余人,突然对山东与河南交界地区,展开了大扫荡,执行的就是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日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下午3点多钟,日军达到了俞公镇。

半小时后,俞镇村民被屠杀大半。

身为学校教师的苏越,带领300多名学生,向镇外的虎牙山方向逃命。路上,他们又遇到200多名逃避杀戮的村民。

苏越便招呼他们,带领着他们500多人,一起躲进了虎牙山。

而他们的身后,正有1000多名穷凶极恶的日军,正端着枪支,紧追上来。

 

我问:“为什么要带他们躲进虎牙山?”

他立即回答:“山里地势险峻,树木众多,容易隐蔽……”

但话没说完,他就停了。停止之后,不知为什么,他的面容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身体也开始不停地剧烈发抖。

过了良久,他才用震颤的声音说:“不是因为这个。我带村民进山躲避日军,是,是因为……”

他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急促。

我追问:“是因为什么?”

他大口喘着粗气,一字一顿说:

“是因为虎牙山能飞起来!”

“什么?”

他这句话说的太突然,我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一字一顿说:

“因为,虎牙山能飞起来!我要带领村民们,离开这个命如草芥,民不聊生的战乱世界!”

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19.

 

我们和苏越的对话,还在继续——

我们:“虎牙山能‘飞’起来,是什么意思?”

他沉默的半晌,说:“虎牙山原本就是一座‘飞来峰’!”

他的话,令我的浑身一震,脑中轰鸣。

 

这真的是太意外了!

我万万想不到,事情会突然发展到这个方向上来。

这件事情,原本就笼罩着神秘的迷雾,不可思议之极。

这时候,居然又横空冒出来一个什么“能够飞的山峰”,让事情变得更加离奇,诡异!

 

20.

 

“飞来峰”,顾名思义,就是飞来的山峰。

“飞来峰”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说,据说各地有多处大大小小的飞来峰,其中最有名的,是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

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高僧慧理云游到这里,看到这座嶙峋的石山后,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

然后,他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寺庙,名叫“灵隐寺”,而寺前的这座小山,则被称为“飞来峰”。

 

而在民间传说中,和“飞来峰”相关的,当属济公和尚那一则,最为著名。

据相传——

灵隐寺有一个疯和尚,名叫济公。此人虽然疯疯癫癫,但却法力高强。一天夜里,他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得知远方有一座山峰,正在飞来。而山峰要降落的地方,正是灵隐寺前的一个村庄。

济公怕村民们被山峰压死,就到村里劝村民马上离开。可因他平时又疯又傻,经常捉弄人,所以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没有一个人离开村庄。

眼看山峰就要飞来了,着急的济公,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里,背起新娘子就跑。老百姓一看,和尚居然抢跑了新娘,就都拿起棍棒,高喊着追了出来。

人们刚离开村庄,就忽然变得天昏地暗,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座巨大的山峰从天而降,压没了整个村子。

这时,村民们才都明白过来,原来济公抢跑新娘,是为了引他们离开村子,拯救他们。

后人,便把这座自天而降的山峰,称为“飞来峰”。

 

21.   

 

我们:“你怎么知道‘虎牙山’是飞来峰?”

他:“从小就知道,因为是我们那边,人人都知道的传说。据说,虎牙山是300年前,突然从天而降,从南方飞过来的。虎牙山落下的地方是一条河,因它的降落,导致河流改道。而实际上,真的有一条河,流经虎牙山,到山前才改道绕山而行,绕过山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河道。”

我们:“也许这传说,只是当地人,根据山河的情况,穿凿附会出来的故事而已。”

他摇摇头:“不可能!我从小就对这种飞来峰充满好奇,经常偷偷上山。能从山上,找到许多奇怪的植物。渐渐长大之后,我才明白,虎牙山上的地质和植被,跟当地格格不入。而山上的许多植物,明明都是北方没有过的南方植物。这怎么解释?”

我们无言对答。

过了良久,他又说:“我相信虎牙山是飞来峰,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传说,和异常的地质与植被,而是……”

我们:“而是什么?”

他浑身一颤:“而是,我确实知道虎牙山能‘飞’!”

我们再次大惊:“你知道虎牙山能‘飞’?”

他:“是的!”

我们:“你怎么知道的?”

他大声:“因为,我试过!”

我们:“你试过?”

他:“对!”

我们沉默不语过了良久,他接着说:“我小时候经常上虎牙山,一次我在山体上发现一道裂缝,从裂缝进入山腹,里面是个小山洞。山洞的四壁布满了精密的仪器,山洞中间有一个控制台。台中间有个不断旋转发光的圆球,应该就是控制杆……”

我们连忙打断他:“停停停,怎么一座山中会出现‘控制台’了?”

他不服气地反驳:“一座山,都能飞起来。能飞起来的山,当然是会有人在控制了!具有‘控制台’,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吗?”

他停下喘了口气,继续说:“我认为,这是一种高水平的科技装置。起码,比我们的科技高级很多,以致我们无法理解。但我们不能理解,不能做到的事情,并不代表世界上别人就也不能做到。对不对?”

我们居然无言以对。

他接着说:“在理解了‘飞来峰’是怎么回事之后,我就天天惦记着那间‘控制室’,总想着去试试‘驾驶’一下这座山峰。等到我13岁那年,我终于忍不住了,有一天,便一个人在夜里,偷偷跑进虎牙山,进入控制室,把我的手掌放在了控制台的圆球之上……”

我们:“然后呢?”

他:“我的手刚一握住圆球,地面便传来了轰隆巨响,山壁四周的许多屏幕,便亮了起来。我从屏幕里看到,整个虎牙山正从地面拔地而起。在整座山峰,升起来离地面有56尺高的时候,我心中一慌,连忙把手从圆球上撤了回来。整个山峰,便立马落地,引发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隆’巨响。”

我们认真听着。

他继续:“我吓得连忙下山,逃回家中。第二天,听见村人议论纷纷,说昨夜发生了地震。他们没人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地震,而是我开动了‘虎牙山’!”

听到这里,我们忍不住发问:“所以,后来在日本兵屠杀村民的时候,你就想到了虎牙山,想把他们带入山中,然后,再‘驾驶’虎牙山,躲开日本兵的追杀?”

他:“对!”

 

22.

 

故事发展到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峰回路转,奇峰叠起。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事情眼看即将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时刻,又一次发生了突转,转向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23.

 

由于我们,和画里的时间,相差近1000倍,加上那种特别的沟通方式,所以,沟通的很慢,花费的时间极长。

为了求证苏越所说内容的真实性,我们又邀请另一组人马去他所说的地方,去进行调查。

领队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姓岳。我们可以称他为岳教授。岳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近代史专家。由他带队去调查,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在和苏越沟通过程中,每获得一个新信息,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发送给岳教授。

 

在岳教授一行人,出发不久之后,岳教授就给我打来了电话。

我一接电话,他就在电话中,对我气急败坏的破口大骂:

“半镜,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儿,在逗我玩儿吧?”

我被骂得一头雾水。

急忙从电话里追问:

“老岳,你消消气儿,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先别着急,慢慢跟我说说。”

电话那端不做声,只是呼呼喘着粗气,过了许久,气息才逐渐缓和下来。

只听见岳教授在电话中强忍怒火,说:

“半镜,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所以,我才相信你。你只说一句话,我就给你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但是,你却让我成了一个笑话?”

“老岳,怎么回事?是不是哪里有误会?”

岳教授的声音,陡然提高:

“你还问怎么回事?不就是你那破事嘛!你给我听好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说:

“你让我调查的地点,和人名,根本就不存在!”

“什么?不存在?”

一听他这么说,我也立马惊呆了。

我们原本认为,有时间有地点有姓名,虽然已经过了比较长的时间,但岳教授他们过去之后,应该立马就会有收获。

但是,现在,岳教授却反馈——

根本没有这个地点,也没有这个人!

 

24.

 

沉默良久,我才忍不住,忐忑不安地说:

“老岳,会不会是你们的调查……”

我话没说完,就被岳教授粗暴的厉喝声打断了。

他在电话那一端放声大喊:

“半镜,你个混蛋!你怎么能够怀疑我的专业性?我告诉你,如果中国地面上有这个地点和这个人,我一定早找出来他了。如果我都找不到,那这个地方和这个人,就一定有问题!换个别人,他们也照样找不出来!”

他的声音,直刺我的耳鼓。

我皱了皱眉,把电话稍稍远离耳畔。

一直等电话那段的岳教授骂完,我再次不住的道歉,他才平静下来,给我详细说明了情况。

 

岳教授一行人,直赴根据苏越提供的位置——山东西北部,与河南交界的地方。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找到“西州县”,更不要提“俞公镇”了。他们扩大了调查范围,延伸到大半个山东,和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

为防止地名改名,和文字错误的情况,岳教授还请当地政府协助,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把字音相同相近的地名,都列入了调查范畴。

然而,却一无所获。

另外,在调查“苏越”这个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

随着我给他的信息不断提供过去,他们的调查范围不断延伸和改变,但我提供过去的所有信息,包括——

俞公镇中学。

“飞来峰”虎牙山。

1942619日的日军大扫荡。

日军佐藤英二联队。

以及,那次地震。

 

岳教授他们的调查显示:

以上所有事情,统统不存在!

 

25.

 

我彻底懵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苏越在说谎?

但根据他的表现判断,又不像说谎。而且,似乎他也没有说谎的动机,和必要。

 

可是,岳教授调查的结果,又显示:苏越所说的一切,纯粹是子虚乌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6.

 

我和郑大军他们商量后,决定暂时先不把这些情况告诉画里的“苏越”,而是继续跟他沟通。

我们等岳教授到来之后,再一起向苏越发问。

 

27.

 

我们和苏越的沟通还在继续。

我们:“你带领学生和村民,逃进虎牙山之后,怎么样了?”

他:“我们来到那道裂缝前,我让他们在外面等候,我一个人进入了那个山洞。进去我就把手掌放到那个圆球上。一切都跟上次一样,山壁四周的屏幕都亮了起来。山体开始剧烈震动,并渐渐拔地而起。透过屏幕,我能追过来的日本兵,惊愕地僵立当场!而那些学生和村民,也都惊恐的目瞪口呆!伴随着震耳的轰隆巨响,整个虎牙山,一飞冲天,一下子就飞到了半空之中!我当时兴奋的浑身发抖,满脑子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

我们:“然后呢?”

停了半晌,他才回答:“然后,又是一声爆炸的巨响。整个虎牙山,在半空中突然解体了。再然后,我的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们:“那你是怎么进到这幅画里的?”

他:“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此刻是在画中!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在一间山顶的茅庐里。而这山,地形和地貌也全变了,看上去也不像是虎牙山。更奇怪的是……”

我们:“什么奇怪?”

他:“更奇怪的是,我发现,我根本走不出这座山。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四周,都是一模一样的山。目力所及之外,全部都是灰蒙蒙的。我在山里,转来转去,也没有遇到我的学生和村民。我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山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我们:“然后呢?”

他:“接着,当我再次回到山顶的茅庐时,我看到这个方向上,有一点亮光。那情形,就好像一个人在深井中,抬头望见井口的亮光。我就朝着这亮光的方向,赶了过来。结果,到跟前发现,依旧出不去。面前好像隔着一块坚固的玻璃。能看到外面的情况,但外面的情形很奇怪,一切景物都在飞快的流转。我根本看不清外面是什么,直到……”

我们已经知道,他看到的是外面时间流速,加快了1000倍的世界。

我们:“什么?”

他:“直到偶尔间,我从那些飞速流转的景物中,看到了几个一闪即逝的人形!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外面有人!于是,我开始大喊:救命!”

他停了停,接着说:

“再接着,我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一张清楚的中年男人的脸,他在反复对我说着什么,通过辨认口型,我知道他是在说:你能看到吗?我就回答说:能!然后,就开始和你们,以这种奇怪的方式沟通了……”

 

28.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基本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其中还有很多疑点,没有搞明白。

最大的疑点,莫过于,他所说的一切内容,在阅教授的调查之下,证明完全是子虚乌有。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他所说的地点,不存在他这个人,也不没有发生过他所说的那些事情。

但是,他似乎又没有说谎。

 

等岳教授到来之后,我们经过反复的讨论分析,也没能对事情提出个明确的解释,只得到一些假设性的推测。

最后一致决定,由我来代表大家,向苏越摊牌,告诉他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和结论。

 

29.

 

这次,把我们几个人,都录在了录像里。

我站在最前面,和苏越对话。他们几个人,都站在我的身后。

在我向苏越讲明情况后,他的反应极其剧烈。整个人,仿佛突然遭到雷劈一样,瞬间呆若木鸡。

半晌,他才双目无神,有气无力的问: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我?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默默无声。

良久,他才抬起头,哭丧着脸,大声问:

“那我是谁?我究竟来自哪里?”

我们依然无法回答他。

 

30.

 

又过了许久,我才轻轻嗓子说:

“我们已经经过了讨论,对你遭遇的事情,有一个假设性的推测。虽然不一定是真实情况,但也可能是最贴近的一种可能性。”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问:“是怎么回事?”

我问:“你想过没有,如果虎牙山真是一座飞来峰,那么,它是从哪里飞来的?”

他摇摇头。

我继续说:

“我们认为,它是从另一个世界飞来的。”

他皱起眉头,不由自主地重复我的话:

“另一个世界?”

顿了一顿,我接着说: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可能存在很多平行宇宙。这些平行宇宙,有的很相似,有的截然不同。其中,一个世界的一座山峰——不管是什么原因,但照你所述,应该是那个世界的人,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科技,能够移山倒海,突破时空。那座山峰,不管是刻意,还是意外,落到了你的世界里去,变成了‘飞来峰’的传说……”

他打断我:

“什么?我的世界?”

我继续说下去:

“我们认为,你把遗落在你的世界的那座山峰,在偶然的机缘之下,启动起来,又让飞回了它原来的世界!”

他挥手,再次打断:

“等等,等等,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我的世界’?什么‘原来的世界’?……”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停住。因为,他显然已经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随机,他激动起来,一口气说:

“你,你是说,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我所经历的事情,都发生在另一个近似的平行世界里。而这座山峰,原本是这个世界里的东西,我启动它之后,它带着我飞回来了!是不是?”

我说:

“是!”

 

31.

 

这个故事,就到此为止了。

故事中的许多疑问,依旧没有找到答案。对于故事中的主要问题,我所给的,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结论。

严格来说,等于,根本就没给答案。

但是,我们渺小的人类,在面对浩瀚无际,变幻万千的宇宙面前,许多问题,是根本找不到答案的。

有的问题,即使暂时有了答案,但随着时过境迁,再来审视,往往也会发现,那些答案,许多也是错的。

 

32.

 

最后,再交代一下苏越的情况。

他依旧在那幅画里的深山中,不停地逛游。住,有一间茅庐。吃,有遍山野果。

他相信,那座山中,一定有一个山洞。而洞里则有着“控制台”。

他相信,他一定会找到那座“控制台”,总有一天,“驾驶”着那座山,再飞起来。

 

而这幅画,依旧挂在郑大军的书房里。

有时候,我们会去他家里,一起看着在苍茫大山中逛游的苏越。

 

甚至,有点羡慕起他来。

 

半镜先生201983日于石家庄

 

 


想看爆爽,超屌的奇闻怪谈吗

想要颠覆三观,炸裂脑洞的惊异体验吗


==半镜先生脑洞故事集==

惊奇 脑洞 悬疑 反转

让你一读上瘾,欲罢不能




听课方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购课堂

小说写作教室
一个专门教你写小说的公众号。提供小说创造技巧,写作方法,写作素材,网文素材,小说素材。想学编剧请加VX:ibanjing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