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得治。
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古语云:“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嫉妒缠心,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也见不得别人好。
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一种效应,名叫螃蟹效应:
在竹篓中放入一只螃蟹,必须要盖上盖子,不然它很快就会爬出来。但是,如果多放几只放进去,就不用再盖上盖子,因为是不会有螃蟹爬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在篓子里时,每只螃蟹都会争先恐后地朝出口爬,只要有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
把它拖到下层,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再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一只螃蟹能够成功爬出。
螃蟹的心理就是:如果我爬不上去,我就拉住别人,让别人也爬不上去。
人其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的人本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升职,然后就会有人说他是走后门,凭特殊关系得到的。
有的人本就天生丽质长得好看,就会有人说她是靠整容整的。
有的人靠自己的双手做生意赚了钱,就会有人说他赚的是黑心钱,为人极差。
孔子曾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会想法设法的抹黑你。
在这种人眼中,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如果有,那就是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
因为嫉妒,所以你不能比我好
佛经有云:“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
嫉妒是一把刀,最终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南北朝时期有位宰相,名叫殷景仁。他不仅自己尽心为朝廷效力,在他的引荐下好友刘湛也被委以重任,两人相辅相成,深受宋文帝的信任。
后来,朝中的几位老臣相继去世,殷景仁便向宋文帝居间刘湛,让他回到朝中,共同辅佐朝政。
然而,刘湛回到朝廷后,发现殷景仁的地位待遇都高于自己,于是心中生恨。想当初两人相识时,彼此的官职地位是差不多的。
为了谋害殷景仁,刘湛暗中勾结彭城王刘义康,企图借彭城王的权利扳倒殷景仁。同时,在宋文帝面前多次诋毁殷景仁,因宋文帝深信殷景仁的人品,丝毫不为所动。
计谋的失败,让刘湛起了杀心。幸好宋文帝察觉到他的阴谋,及时派人将殷景仁护送到西掖门外的宅邸养病,并派人严加防护。
阴谋被看穿后,刘湛决定铤而走险,拥立彭城王为帝。因为他觉得只有彭城王登上皇位,他才能打败殷景仁,独揽大权。
但还未行动,宋文帝就得到了密报,最后刘湛及其党羽全部被诛杀。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嫉妒让刘湛迷失了心智,为了攻击别人,甚至想要谋反,最后不仅断送了仕途,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比不上别人,索性就诋毁他,得不到别人所拥有的,索性就诅咒他,这样心里才会舒服,因为嫉妒,所以你不能过得比我好。
嫉妒的人,即使财富满室也走不出内心的贫乏;埋怨自怜的人,纵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内心的框框。
善妒的人也是悲哀的,不仅要为自己得不到的而痛苦,还要为别人所拥有的而痛苦。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始终盯着别人生活,以致于完全看不到自己手中拥有的幸福。
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佛经有云:"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所谓随喜,就是指无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对于佛家来讲,众生随喜是对治嫉妒的殊胜法门,嫉妒障碍清净,随喜他人,帮助他人成就功德,自己的智慧会愈来愈高,福德也愈来愈厚。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佛陀及其眷属应供。
当时有位贫女听到这个事情后,对此非常的随喜。
她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佛陀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
佛陀对贫女的心里清清楚楚。
傍晚回向功德时,佛陀便问国王:“您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您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
国王回答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佛陀先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可见,若是发自内心地随喜,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看到别人好,便心生嫉妒;看到别人丑,便心生厌恶;看到别人穷,便心生不屑;看到别人病老,便心生厌弃;看到别人不幸,就幸灾乐祸。
全无随喜之心,慈悲之心,同情之心。
人生无常,好与坏,美与丑,富与穷,健康与疾病,在瞬间都可能发生逆转,所以对别人好,对别人随喜,就是在对自己慈悲。
佛经讲:“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够衡量出大小,而诚心随喜的功德则无法衡量。”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切不可心怀嫉妒,对待别人要有平等心,包容心。
别人有所成就,不要心存嫉妒,应该平静地看待,应该心生赞叹,有一颗欢喜之心。
随喜他人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只要真正学会随喜,断绝了嫉妒心,你的福报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