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朱松纯,收到了来自哈佛的一个厚厚的大信封。为了追求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学术知识,他离开家乡远赴美国,加入国际数学家协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曼福德(David Mumford)的研究团队。
没想到,2020年8月,已成为世界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朱松纯,毅然放下他在美国的庞大实验室(当时他名下的博士生多达37名)与科研团队,回到了中国。
朱松纯教授的这一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是“放弃”。毕竟,他在海外成就斐然: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在多所世界顶级名校任职,拿到UCLA终身教职;曾获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两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
不过,这一重大决定,对朱松纯来说却是“圆梦”。他的几次重大人生抉择,无论是放弃保研、放弃斯坦福职位、放弃美国实验室,梦想始终如一——追求人工智能的“大一统理论”。
▼点击海报,入手重磅新书
在朱松纯出国留学的90年代,中国在计算机领域还很落后,缺乏研究人工智能的条件。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回国4年多来,朱松纯牵头创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领导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站在科学前沿。
图:根据AIRankings最近5年(2019-2024)的国际排名,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回归,从拓荒到引领,“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已经浮现。朱松纯将其概括为两个关键:为人文赋理,为机器立心。
重磅面世的“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首次呈现朱松纯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哲学思考与路线规划。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饶毅
倾情作序!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罗切斯特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罗杰波,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原部长强世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熙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Unitree宇树创始人、CEO、CTO王兴兴
重磅力荐!
01
世界知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哈佛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视觉、统计建模与计算、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自主机器人等。曾任职于美国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认知科学领域多个国际奖项。
斯隆奖、马尔奖、赫尔姆霍茨奖得主,两次担任美国(联合英国)视觉、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合作项目负责人,两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长期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科学的统一数理框架。
克服重重阻力,弃美归国
诠释当代顶尖科学家的选择与坚守
图:朱松纯家乡鄂州的一位老师为其归国送来的一幅字画
1991年,为了追求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学术知识,他放弃了稳妥的保研,选择了机会渺茫的出国深造。1992年,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师从国际数学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曼福德教授。
1997年,他来到“人工智能重镇”斯坦福大学任教,却不愿受被浓烈的商业氛围所扰,几个月便毅然辞职。
2020年,他放弃美国提供的优渥条件,克服重重阻力,以“国家战略科学家”的身份回归祖国。
2021年,他推动建立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国家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每年输送上百名顶尖人才;并多次受邀到政府、党政机关部门进行宣讲培训。
回国以来,朱松纯牵头创建的团队,已经在通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原创性科研成果:
图: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小女孩 “通通” (Little Girl)——“通通”是一个有“心”的人工智能体,她具有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以及社会协作能力,同时拥有类人价值观。
布局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教育路径——在北京大学设立了“通班”与“智班”,目标是把这一批中国最聪明、最刻苦的学生,培养成智能科学领域新一代顶尖复合型人才。
建立了独创的以“理”(能力体系U)与“心”(价值体系V)双系统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理论体系——用中国智慧推动人工智能后半场的发展,让智能体成为“理心合一”的硅基智慧生命体,这是破解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关键。
朱松纯教授
携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小女孩(Little Girl)“通通”
▼点击海报,入手重磅新书
独家精装套书,赠送精美书签及思维导图
首发6.5折优惠,截至12月27日24点
书签底纹与封面设计呼应,配有朱教授独家印章,增添典藏趣味。
02
历史关头,这套著作回答了人工智能的“中国之问”
每每站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中国人总会听到来自历史的叩问。无论是“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杨振宁三问”,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中国之问”——
为什么AlphaGo、ChatGPT没有在中国诞生?
为什么中国只能出现“百模大战”?
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
归其根本,中国人能否建立自主的、原创的独立思想和流派,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引领世界的科创中心?
朱松纯认为,这考验着科学家的哲学责任和使命感,回答“中国之问”,一定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走人工智能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创新之路。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认为,朱教授带领我们思考了一个深远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成为具备“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体,它们将如何与人类社会共生? 是否可以让这些智能体具备人类的善与美,成为“与人类终极互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成为冷漠的、纯工具性的存在?
图: 以“理”(能力体系U)与“心”(价值体系V)双系统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理论体系
这种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美”,就是朱松纯30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的大一统理论”:
“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不是大模型做出来的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它一定是一个非常美的、简单的东西。我相信它一定存在,所有的科学都追求用最简约的模型来解释纷繁复杂的现象。”
基于多年的学术探索和跨学科研究的经历、观察和思辨,朱松纯用这套著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正本清源。
《为人文赋理》:
从通用人工智能视角看中国思想
▼点击书封,入手重磅新书
回溯亿年历程、千年根脉、百年变局
为中国思想构建数理体系
《为人文赋理》主要讲述如何为中国思想寻找数理模型与体系架构,指导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将中国思想的先进性转化成智能时代的强大生产力。
▼
#滑动查看《为人文赋理》目录#
[目录]
推荐序一 探索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协同发展之路
郝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推荐序二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实践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推荐序三 具备“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体,将如何与人类社会共生
饶毅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前言 历史关头: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
第一部分 为人文赋理,谈通用人工智能与中国思想
亿年历程:文明演化的关键
智能与非智能的边界:“心”的出现
价值系统:先天与习得的价值层次
认知架构:拓展、升维的思维空间
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一元多体与多元一体
中国思想“和合”的根源:信息偏差与描述式建模
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数理解读
《河图》《洛书》,中国最古老的数理认知
天圆地方,中国最古老的几何认知
阴阳,中国最古老的视觉认知
道家的风水:错误归因与场景可供性
《易经》: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决策模型与随机计算
占卜:蒙特卡洛采样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与数据驱动的概率模型
陆王心学:“心”即是“理”,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哲学思想
因果报应,价值的“记账”系统
禅宗:基于心智模型的高阶通信与主观唯心论
汉字造字:具身智能、心智与会意的妙用
百年变局:为天地立心的探索
思想概念与关键词的总结
UV失衡: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造大型社会模拟器:求解未来人类社会UV平衡态
第二部分 “心”与“理”的平衡,谈人生意义
初读文学《赤壁赋》与重读学术《赤壁赋》
苏轼的哲思: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活明白”
当今学子的困惑
初读文学《赤壁赋》:横槊赋诗
重读学术《赤壁赋》:清风明月
三读哲学《赤壁赋》:“心”与“理”的平衡
人生的有限与无穷:人生的终极价值
入世与出世:心欲与天理的平衡
从人工智能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
社会不朽论:中国价值观的人生意义与极限值
中国人的“三不朽”
社会不朽论
第三部分 学术人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爱因斯坦评论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读书与科研的功利思想,价值观的错位与扭曲
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探讨思想自由的“清风明月”境界
在士与仕之间游走,技术与资本的博弈
学术人生的价值与评估:科研的三个时期
三十功名逐一统,八万里路怀家园
我的家庭教育与初等教育
放弃保研资格,去哈佛大学追求人工智能统一理论
导师的支持
卷积神经网络不是一个统一理论
不随波逐流,是性格使然吗
人工智能这一波热潮,我们还在追赶吗
谈“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科研的职业化发展
如何看待众多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
中美人工智能差距之我见
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
科学的前沿与我们的机会
晴耕科研,雨读金庸
“通班”的寒假作业
人生的参照
学术与江湖,聪明人与矢志不渝之人
胸怀伟大理想,践行爱国情怀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勇于担当的杰出人才
人才成长的“中心极限定律”
成长的基本要素
选择与被选择
人才成长的关键指数:SCI指数
践行家国情怀
结语 开展有组织科研,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搭建人文社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向连接,促进通用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赋能
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通俗来说就是要重造能够匹配人类各种能力与智力、符合人类情感与伦理价值的通用智能体。训练通用智能体类似于培训学生,需要赋予其思想(世界观)、价值取向(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人生观、社会观),而且除了个体层面,还需要在更大层面上构建智能社会的整体。
因此,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构建文化思想的理论根基是高度相关的。
朱松纯教授从中国思想中提取精华,将“理心合一”用作AGI的核心哲学思想,反哺AGI发展,绘制AGI的中国路线图。他在书中探索了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深度交叉,建设“新文科”和智能社会治理基地的重要路径。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认为,这些著作致力于构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在方法上,作者从数理建模的视角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方法,对文科学者颇有启发意义。
开创性地以通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来解读中国思想,如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中国思想是根植于人类认知架构基础上、由“心”驱动、推己及人、在几千年的世俗社会中演化而来的智慧结晶,中国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复杂决策体系。
为此,朱松纯在书中独创性地采用了“从通用人工智能看中国思想”的视角,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如阴阳、风水、易经、禅宗、理学、心学、汉字等,用人工智能数理模型对其进行解读。
比如:
道家的风水-错误归因与场景可供性
《易经》-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决策模型与随机计算
占卜-蒙特卡洛采样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与数据驱动的概率模型
陆王心学-“心”即是“理”,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哲学思想
从朱教授个人的传奇经历,看颠覆性创新的普适性原则
图:1996年朱松纯与导师在大学杂志文章的插图,图中心是一个层次的视觉金字塔,两个箭头代表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两个计算机制。
纯粹的科学家精神:做学问的目的不是追求名利,而是做出独属于自己的成果,探寻事物的“第一性原理”
不随波逐流:不管是选专业,还是选领域,都不要“追着篮球跑”
敢于追求颠覆性创新,不满足于在别人的基础上修补
千年根脉:AGI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赋能,从中国思想中提取精华,反哺AGI发展
点击图片 查看大图
《为机器立心》:
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路线
▼点击书封,入手重磅新书
让AI不再缺“心”
点亮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
《为机器立心》主要讲述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主张赋予智能体完备的认知架构与价值体系,从而实现“由数据驱动”到“由价值驱动”的范式转变。
▼
#滑动查看《为机器立心》目录#
[目录]
推荐序一 探索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协同发展之路
郝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推荐序二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实践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推荐序三 具备“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体,将如何与人类社会共生
饶毅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前言 为机器立心,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引言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探源、局限与出路
难题:直面人工智能的中国之问
探源: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创新:突破数据统计的局限
出路:探索数据背后的因果与价值
新标:全球首个AGI评级测试标准
回到人工智能的中国之问
第一部分 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谜思
01 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
大模型与缸中之脑
是真的掌握了概念,还是仅仅形成了“隐藏记忆”
为什么大模型不是AGI
02 不是鹦鹉,而是乌鸦
未来目标:一只乌鸦给我们的启示
人工智能研究的认知架构:小数据,大范式
计算机视觉:从“深”到“暗”
认知推理:走进内心世界
语言通信:沟通的认知基础
多智能体:获取、共享人类的价值观
机器人学:构建大任务平台
机器学习:学习的极限和停机问题
03 理(U体系)与心(V体系)的对立与统一
智能:各种现象
智能的演化:“生命度”逐渐增强
智能的3个哲学阶段
V空间,人类具备先天的价值判断
U空间,智能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补充“心”与“理”体系中缺失的部分
第二部分 “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
04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个大一统理论框架,让AI眼里有活
两个系统完备性,让AI的脑袋不缺弦
三个基本特征,让AI能完成自主任务
05 八个关键问题,让AI具备三观
关键问题1:认知架构,机器与人如何“志同道合”
关键问题2:自我意识能否从智能体中涌现
关键问题3:如何让人工智能具备高水平的社会智能
关键问题4:价值驱动是模型进化的“刚需”
关键问题5:让机器人学会人类的价值函数
关键问题6:具身智能,知行合一
关键问题7:可解释性是“信任”的前提
关键问题8:价值对齐让人机互信
06 “四通八达”,通用人工智能的蓝本
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通界: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
通智测试: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通境: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
八达:联合产业创新,共建产业智能体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心”与“理”的统一之辩
附录 评级测试: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价值层级划分
致谢
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迷思
与只能完成预定任务的智能体不同,朱松纯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以及社会协作能力,同时符合人类情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通用智能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破除三个关键迷思:ChatGPT等大模型为什么不是AGI;不是鹦鹉,而是乌鸦;理(U 体系)与心(V 体系)的对立与统一。
鹦鹉学舌是通过重复训练实现的简单模仿,是一种低级智能;乌鸦喝水看似简单,却属于自主推理行为,是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高级智能,也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图:要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应该用“小数据,大任务”的乌鸦范式
创造性地提出通用人工智能的“1238”中国路线
“1”——一个大一统理论框架,让AI眼里有活;
“2”——两个系统完备性,让AI的脑袋不缺弦;
“3”——三个基本特征,让AI能完成自主任务;
“8”——八个关键问题,让AI具备三观。
展示了中国通用人工智能的四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通界: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
通智测试: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通境: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
跨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技,开创性地将中国思想与人工智能联系在一起,这套著作不仅是一次对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未来智能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
“1238”:清晰呈现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路线图,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必将到来
“数据溯源”:从源头捋清脉络,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感受人类迈向“奇点”的征程
点击图片 查看大图
滑动查看更多套书实拍图
03
重磅专家作序,一众大咖集体推荐!
朱松纯教授在《为人文赋理》《为机器立心》这两部著作中,对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为机器立心》主要讲述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主张赋予智能体完备的认知架构与价值体系,从而实现“由数据驱动“到“由价值驱动”的范式转变;《为人文赋理》主要讲述如何基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来构建数理模型,解构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为更好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些著作致力于构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在方法上,作者从数理建模的视角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方法,对文科学者颇有启发意义。
——郝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朱松纯教授的这套书不仅是技术著作,更带有深刻的人文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提出了一种实现AGI的具体路径,更重要的是,它启发我们思考人文与科技、人类与机器、价值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一套书能够启发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 来看待和理解智能的本质。无论是AI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还是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套书中获得新知和启发。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人工智能近来的技术突破震撼了世界,而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人类探索的精神。松纯兄的探索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本书从文理融合、跨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以技术为度量之尺,以哲学思想为探索之域,开启了与读者共同的探索之旅。这是一场跨越知识边界的冒险,是一次真正有趣且充满惊喜的思想旅程。
——沈向洋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
松纯的新书不仅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总结,也是对人类文明跃迁的呼吁。他通过东西方文明智慧鼓励我们深思“心”如何在智慧体中生发——这种发自本心的驱动力将是未来智能体超越任务执行、迈向自主创造的关键。
——饶毅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松纯一直追求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统一——Big AI,这我很赞同。近年来,他又凭借儒释道的深厚功底,融会贯通科技和人文大统一,这我很欣赏。很高兴这两本书把他的一系列思考系统整理成册,“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相辅相成,以飨读者。相信这两本书会对关注人工智能的科技和人文领域的人士皆有极大启发。
——罗杰波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亘古主题。面对即将来临的智能社会,科技如何为人文赋能,人文如何为科技引航,无疑是迫切的时代主题。朱松纯教授的两本书相互呼应,生动展现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勾勒出可能的未来图景,值得关心人工智能前沿发展的读者关注。
——强世功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原部长
全球杰出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学贯中西、跨越文理,将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古老的儒释道思想相比较、融通,提出“为人文赋理”“为机器立心”,诚东方西方文明互鉴、科学人文相辅相成之崭新篇章,值得热爱中国文化的现代读者高度关注。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朱松纯老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华人的杰出代表,与他相识二十多年,对他在研究中的追求和深入思考一直钦佩有加。过去二十多年,他能够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学术思想上不断开拓前进,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理交融的体系。这次很高兴看到他的大作出版,也算是对他过去多年思考的系统总结。我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讲,这不仅是学术大餐,更是思想盛宴,同时也祝朱松纯老师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中早日结出更大的硕果。
——陈熙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主任
对于机器人AI行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最至关重要的,其中把握AI发展的趋势是赢得未来最重要的核心。朱松纯教授在本书中深入探讨了AI当下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内容丰富,描述清晰,详细探讨了AI领域最核心、最关键的几个高层问题。这套书非常适合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人阅读学习,以提升对AI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大家对AI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王兴兴
Unitree宇树创始人、CEO、CTO
写在最后:
“我们希望北京成为世界的科创中心,这个科创中心必须有原创的思想、原创的技术路线,不再跟着人家的大模型、AlphaGo跑。我们要有这种胆量、气魄与定力,在新的科学花园中构造自己的理论。我们这一代人有可能只是做转移和铺垫工作,但是我相信我们能够做成领先世界的成就,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可以贡献给全人类的成果。”
——朱松纯
▲
点击海报,入手重磅新书
首发6.5折优惠,截至12月27日24点
本期策划:xiaoyu
编辑:芦丁
//湛庐文化//
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BD@cheerspublishing.com,
13911298303
点击“阅读原文”,挑选以上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