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学生社会实践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开展调查研究的动力,积极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假,电影与电视学院立项9个团队项目,分别前往5省7市1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期推文,将向大家介绍来自我院的“镜访非遗-楚韵流传”、“寻访京津冀里的红色印记”、“针指之间绘锦绣挺膺担当谱新篇”三支社会实践团队的社会实践故事。
01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力量
“寻访京津冀里的红色印记”实践团队,前往西柏坡地区参观西柏坡廉政教育馆、西柏坡纪念馆后,奔赴河北省保定市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走进学校、社区,为中小学生开展宣讲。
走进红色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参观,筑牢信仰之基。参观途中了解到,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走向全面执政。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补足精神之钙。从第一展厅的“走进西柏坡”,到第十一展厅新时代继往开来“走向复兴”,实践团队成员们一路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奋斗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震撼人心。
传播精神
参观完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后,实践团队走进学校、社区,为中小学生开展红色历史宣讲,普及二百余人次,让革命精神在西柏坡这块红色土地上绵延,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书写着穿越时空的“赶考”答卷。
指导老师石凌表示,怀着崇敬之情去,带着深入思考归。作为新时代传媒学子,要在新征程上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组成员:孟浩宇 陈奕儒 杨鹏宇 段馨竹
指导老师:石凌老师 龚航老师 王梦雨老师
02
赋能汉绣新活力,共建治理新篇章
“针指之间绘锦绣,挺膺担当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刘蓉的带领下走进湖北省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黄龙山社区汉绣技艺培训班,黄龙山社区的党委书记邱颖邀请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老师担任本次培训的主讲人。
走进汉绣
黄春萍老师向在场汉绣学习者们详细介绍了汉绣的基本知识和针法技巧:“刺绣是一个非常享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从颜色搭配到穿针引线再到细致绣制,每一步都需要大家投入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在汉绣绣制体验课上,绣线打结和针脚不匀是刺绣小队同学们普遍遇到的难题,通过黄老师的细心指导,同学们在不断地尝试和修正中渐渐掌握了汉绣的技法要领,感受到汉绣的美丽。
实践体会
当汉绣遇上摄影,一条条丝线便在实践团队摄影师手中巧妙地完成了从“瞬间”到“永恒”的转变,豪迈大气地汉绣制品也给摄影本身增添了新的线条和肌理。
汉绣知识问卷调研小队也来到了商场、超市、社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同学们针对汉绣的历史底蕴、宣传方式、传承现状等问题向周边居民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研。
在问卷调研过程中,有受访群众表示,“没怎么听说过汉绣“,提出了诸如“现在都是机器生产,人工的汉绣作品应该很贵吧”等疑问。不仅如此,问卷调研小队成员们还发现汉绣的发展面临着诸如“年轻一代兴趣不足”、“产品本身缺乏宣传”等困境。
活动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子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会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汉绣的独特魅力,帮助汉绣永葆活力、永放光彩。”
团队力将传媒学子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运用到汉绣的传承与发展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实践组成员:刘美梦 邱海锋 董鑫想 郑 柔
曹雅茹 陈希蕾 吕婧元 曹宇涵 邹卓恒 吕尚乐
夏宇凡 朱晓志 卢逸雪
指导老师:刘蓉老师
03
镜访非遗,楚韵流传
实践团队走进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汉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先孝的工作室。而后前往湖北省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王场镇文化站”进行有关“汤格皮影”相关内容的采访与拍摄。古老的技艺和青春的活力在此碰触交融。
走进剪纸
武汉剪纸孕育于楚文化沃土,主题纹样以龙凤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其中凤为楚之图腾,在武汉剪纸中尤为多见。团队成员观摩工作室内的每一件作品、每一张照片,在行走中穿越时空。
江老师徒弟徐静坤还为实践团队准备了“武汉剪纸”传统婚服,其含有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五大剪纸纹样的元素,刻、剪在硬挺轻薄的绒布上,再与柔软衬布黏合在一起。
走进皮影
汤先成老师对皮影的传承、制作、零件组装等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并通过现场制作的呈现方式向参与此次采访的团队成员进行讲解。他表示,现今的“汤格皮影”至今已传承九代,历时两百多年。
“汤格皮影”的制作十分麻烦,但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采访,使更多人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下看到非遗文化,去了解“皮影”这一文化,实现广泛传播,增加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关注。
团队指导老师龚航表示:“非遗是连接传统文化以及参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新时代传媒学子更应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自信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组成员:杨 智 孟浩宇 李沐汐
宋梓昊 王 晶 刘 静 刘雨涵
指导老师:龚航老师 石凌老师
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本期介绍的三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皆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切入,深度挖掘,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讲述给更多的人,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贡献我们青年一代的力量!
图片:项目实践组成员提供
编辑:项目实践组成员 孔淑妍
责编:邱雪靖 周少妍
总编:萌 主
审核:石凌老师 龚航老师 王梦雨老师 刘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