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管迎香,泰州市凤凰初级中学心理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曾主持与参与多项教育课题研究,获得泰州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赏
奖励作为一种外在的肯定方式,能够让孩子明确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
·追求成就感与满足感
·渴望得到额外的关注与陪伴
·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
·肯定与鼓励
首先,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愿望。这样的回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讨论奖励的意义
接着,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奖励的意义。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奖励的本质,并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
·注重内在动机
在回应中,家长可以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能够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奖励上。
·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如果孩子确实希望有一个奖励机制来激励自己,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立一个合理的奖励机制。这个机制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和努力程度,而不是仅仅基于成绩。
案 例
初一年级的小明,他的家长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比如考试成绩好时就买游戏机、买名牌衣服等。然而,这些方法每次使用后效果逐渐减弱,最后都不再奏效。现在小明的学习积极性显著下降,这让他的家长感到非常苦恼,不知所措。
分 析
该案例中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揭示了过度依赖外部奖励的局限性。虽然游戏机、买名牌衣服等奖励短期内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激励方式难以持久。随着奖励的频繁使用,其效力逐渐减弱,孩子的学习动力也随之下降。更重要的是,长期依赖外部奖励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本身失去内在动力,将学习视为一种获取奖励的手段,而非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
解决方式:
▶重燃内在兴趣
尝试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或话题,将这些内容与学习相结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设定小目标和即时反馈
与孩子一起设定短期、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即时的正面反馈。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我提升,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或获得物质奖励。
▶家庭合作与共同学习
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调整奖励方式
减少物质奖励的使用,转而采用更多精神层面的奖励。奖励应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相匹配,而不是仅仅基于成绩。
“泰老师”倾听室
有位家长留言,孩子考完试,按老规矩给小奖励,想让他知道努力被家长看见。但最近几次孩子说同桌奖励比他好,家长该如何回应?
泰州播报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986374806@qq.com
往期荐读 ●速看!招生新规!
●明年起,拟延长至63周岁!
●断崖式暴跌!泰州人挺住! ●注意!2025年加班工资有变
了解更多资讯
记得收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