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岁月如歌 不停进取 ——记我校财政1991级校友、世界卫生组织财务官于友群

文摘   2024-11-08 23:44   北京  

其实我本没有所谓“人生信条”,只是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于友群


于友群校友,女,1991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就读于国有资产管理专业。1995年毕业,纽约州立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硕士和会计方向MBA。曾就职于北京市对外经贸控股公司,曾担任一家港资财务软件公司北京办事处代理,壳牌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曾就职于德勤纽约,从事审计工作,现于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担任财务官。

在中财大读书的四年时光中,她勤勤恳恳,努力向上,团结友爱,帮助同学,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勇往直前的同时,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收获了同窗情谊。毕业后,于友群校友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员。

                                   记者:张晶晶、温馨、李嘉怡


大学:勤奋学习 难忘友谊


回想起在中财大的时光,于友群校友告诉我们,在中财大的四年,是她人生中充满着欢乐的一段成长历程,也是一段对她而言极为珍贵重要的奋斗经历。中财大给予她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有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因为大学生活的磨砺,她才能够在职场上越走越远,并且始终保持着出发时的初心,热爱这份工作、这个行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着事业上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当问到为什么当初会选择中财大的国资专业时,于友群校友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各方面经济体制、经济环境改革的大背景下,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当时的时代需求选定了经济类专业。选择中财大是因为于友群校友本身就是一个北京人,留京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当时,中财大作为一个颇具特色的财经类专业学校,深深地吸引着她,也让无数像她一样想为祖国的经济事业奋斗的学子前赴后继,在这里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八十年代末国资局成立不久的背景下,于友群校友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专业有着明晰的前景。国资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有会计、金融、经济的基础,还要有国有资产管理和评估的知识,不仅强调书本上的学习,更强调实际应用能力。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于友群校友慢慢适应了在中财大的生活。对于中财大,她赞不绝口,抛开当时的学校基础设施来看,中财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以说是一流的财经类院校师资力量强悍,学生生源优秀,同学们都是当年全国各地的尖子生,有的甚至是省状元,他们都选择了中财大,聚集在这里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当时的中财大,人才济济,不尚浮华。
于友群校友曾经在国资91班读书,在这个班级里,同学们团结互助,感觉就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她。于友群校友还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进中财大的本来就是优秀的学子,大家齐聚一堂,虽然各有个性,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精神联系,和他们一起成长的日子,真的让于友群校友感觉很快乐,这样的大学生活让她怀念至今。于友群校友还特别地提到了当时的班主任马海涛老师,当时研究生刚毕业的他,对于学生们可谓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和同学们的相处很融洽,师生一起努力,打造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暖心班级。
于友群校友说,在中财大的这四年里,通过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她学到了丰富而有深度的专业知识,为自己进入相关领域打好基础。至今,于友群校友依旧对中财大充满着感激之情。她说,自己常常会回母校探望,看到母校如今的宏伟气派,看到学校里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们,看到中财大如今的斐然成就,内心总是充满着自豪与喜悦,深深为自己是中财大人而感到无比庆幸与骄傲。

职场:积极进取 追求卓越

在中财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后,于友群校友满怀信心地进入职场。最开始,她在一家港资财务软件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独当一面。后来,于友群校友随家庭迁居美国,选择在纽约州立大学攻读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科学硕士,和专修会计方向的MBA。她和我们介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从信息角度研究怎样得到适合的数据,这对她在会计领域、在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都很有益处。攻读这两个专业,使她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增加了她在职业规划上的优势。
谈到在美国的学习过程,于友群校友说在美国学习很注重团队合作,不管是自由组队,还是老师指定分组,很多的项目都是在大家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的。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和队友们达成很好的交流,才能够保证项目如期完成。于友群校友很喜欢这样的团队合作,她认为这会是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不只是练口语,还可以吸取队友的很多想法,学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拿到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和会计方向MBA后,她顺利拿下了德勤纽约的offer。谈到在德勤的工作经历,于友群校友和我们分享到,有时会就审计方案与主管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就需要和主管去交流,讲清利弊,根据审计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案。她认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原则问题,当然要坚持;技术上的问题,如果自己认为是对的也可以有坚持的一面,积极地与同事、领导讨论和协调,选择最适合项目的方案。当然在讨论的时候需要注意谈话方式,在尊重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技术性难题,她说道,经过培训,如果能在一个岗位上做的话,原则上不会遇到很难的问题。有一些技术问题在百度、谷歌上搜索就可以找到相应答案,大家都可以解决。而真正的技术难题,是不会找到现成答案的,这时就需要和同事、主管讨论,在团队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好的建议,共同去解决问题。团队中也会有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同事,平时都可以向他们请教,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于友群校友告诉我们,在职场范围内,技术上有难题,总是可以通过向别人请教找到解决方法,关键还是要学会很好地与人沟通,达成一致或者能找到比较好的折中方案。
谈及加入世卫组织的原因,于友群校友展现出了她谦逊的一面。她认为自己能够进入世卫这样的国际大舞台都是“误打误撞”的,她讲道,由于丈夫工作变动,她决定从美国迁居瑞士,虽然她可以调到德勤瑞士,但那里规模较小,会有频繁的出差等待着她。再次考虑到家庭原因,她选择了放弃,随后将目标转向了国际组织。
当时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对她感兴趣,给了她宝贵的机会,权衡利弊之后, 她选择了后者。她认为,世卫组织是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奋斗,受益人群更广,“我虽然没有医学背景,但是希望在后台,从服务的角度为全社会的人民卫生健康尽一点绵薄之力。”
于友群校友因为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迅速获得了世卫组织的认可。她也与我们分享了世卫组织对能力和品质的要求。
首先,是要有过硬的财务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其次,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国际组织相当于一个文化大熔炉,员工可能来自194个成员国,即使不是每个成员国都有代表他们国家的雇员,覆盖面也是十分广阔。她强调,除了语言上的敏感度,更要注意到民族文化方面的差异。而这就需要包容的心态和强大的沟通能力。于友群校友回忆道,正是中财大给了她锻炼沟通能力的机会。大学时,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都带有自己家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简单说来,当时宿舍需要打热水,宿舍成员如何排班就需要相互沟通,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水滴石穿,微小的积累最终让她拥有卓越的沟通能力。其次,中财大也提供了很多身边的榜样他们“和谐相处、乐善好施、真诚热情、为人着想”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于友群校友。从这个时候开始,乐于助人的小树芽就在她心中茁壮成长,冥冥中引导着于友群校友加入世卫组织,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尽一份力量。
在世卫组织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刚入职的时候,于友群校友就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她发现从不同的ERP报告中取来的数据,即使对它的定义相同,结果却并不一致。所以需要员工从中“东挑西拣”,取得完善的数据,耗时耗力。但这个下马威难不倒于友群校友,她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培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将ERP系统中的报表全部调出来,放到表格文件中进行后期加工,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准确率。除此以外,与捐款方沟通也是难题。从捐款方的角度,他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制定的一些规则,可能与世卫组织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冲突。这时就需要他们进行协调,采取折中的方法化解矛盾。
展望未来,于友群校友展现出了优秀的中财大人的气魄。一是希望自己继续保持努力乐观的状态,二是希望自己可以鼓励带动更多的中国职员加入世卫。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中国人仅占全职人员的百分之三,虽然临时人员也占一定比例,但并不能代表中国人在其中的话语权。于友群校友希望国人可以在世卫组织中散发更耀眼的光芒,发挥更强大的力量。

转载自: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

审核:陈士平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