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饲料对动物身体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合理饲料配方的科学。它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的进步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畜禽,而畜禽的营养需求根据年龄、体重、性别、品种、运动量、生产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通常的饲料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粗饲料主要是指植物材料,如草料、干草、青贮料等,含有较高的纤维素和低级碳水化合物,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浓饲料则指含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如粮食、油料、豆粕等。根据营养学原理,饲料的配方应考虑到动物的营养需求和不同饲料的营养含量和消化率,合理搭配保证动物营养均衡,并符合经济效益。
动物营养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科学地配制饲料和管理饲养,可以提高畜禽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肥肉比例,使得肉类质量更加优良。同时,科学的饲养方法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的效益和利润。
除了畜禽的营养需求外,饲料的品质和安全也是动物营养学十分重要的方面。饲料中含有不合适或者过多的成分可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价也是动物营养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合格的饲料应该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更新。
第一篇配合饲料中常用的饲料原料
第一节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的种类主要有:谷实类,如玉米、麦类、高粱、稻谷与糙米等;粮食加工副产品,如米糠、
麸皮、玉米种皮等;淀粉质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干制品;饲用油脂(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及其
他。这类饲料的无氮浸出物含量为59%~80%,消化率90%(糠麸类除外);粗蛋白含量低(3.7%~14.2%),
品质差(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低);除某些糠麸类粗纤维达17%外,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
粗脂肪在糠麸类中最高可达19%;B族维生素含量较丰富,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但黄玉米含胡
萝卜素);钙少磷多,钙磷比例严重失调,植酸磷比例大,吸收利用率低。其他元素的含量低。一.玉米
我省地处我国的玉米带上,是我国玉米的主产省之一。玉米总产的70%~75%作为饲料。玉米的
可利用能值是谷类籽实中最高的,因而享有”饲料之王”的美誉。玉米的粗纤维含量低(约2%);无
氮浸出物高(达72%),且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脂肪含量高,达3.5%~4.5%。根据国家标准质量指标,
一级饲料玉米的粗蛋白质≥9.0%、粗纤维<1.5%、粗灰分<2.3%;二级玉米相应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8.0%、<2.0%与<2.6%;三级玉米则分别为≥7.0%、<2.5%与<3.0%。可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
①水分:含水量高的玉米,不仅养分含量降低,而且容易孽生霉菌,引起腐败变质,甚至导致动物
霉菌毒素中毒。成熟期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仍可达30%以上,且玉米籽实外壳有一层蜡质,能阻止籽
实内水分的散发,难以干燥。在高温高湿和温差变化大的地方,玉米容易变质。入仓玉米的水分含量
应小于 14%。
②贮藏时间:随贮存期延长,玉米的品质相应变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和色素含量下降,
有效能值降低。
③破碎粒:玉米破碎后即失去天然保护作用,极易吸水、结块、霉变并引起脂肪酸的氧化酸败。
贮藏玉米中破碎粒比例越大,越易变质。
④霉变情况:霉菌及其毒素对玉米品质影响极大,其主要是降低适口性和畜禽的增重,并使畜禽
产生特异性中毒症状。如黄曲霉毒素,使鸡腿畸形而导致死亡。在霉变玉米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D、
和维生素A可缓解中毒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小麦价格常常低于玉米,小麦已越
来越多地被用作饲料。小麦对各种动物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小麦的粗纤维含量和玉米相当,
粗脂肪含量低于玉米,但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是谷实类籽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者,小麦的能值也
3
较高,仅次于玉米。小麦蛋白质含量依产地及品种而异,高的可超过16%,低的在11%左右,但其氨基
酸结构不佳,尤其赖氨酸等必要氨基酸含量较低。小麦是所有谷物中最适宜杂食鱼和草食鱼的淀粉
质原料,能改善颗粒料硬度。饲用小麦国家标准质量指标:粗蛋白质(%):一级小麦》14.0、二级小
麦》12.0、三级小麦》10.0;粗纤维(%):一级〈1.0、二级<3.0、三级<3.5;粗灰分(%):一级<2.0、
二级2.0、三级<3.0。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小麦作为猪、鸡饲料时,实际能值变异很大,
其原因在于小麦中淀粉性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一种可溶性多糖一一阿拉伯木聚糖。该物质能
增加鸡消化食糜的粘稠度,从而降低养分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在鸡日粮中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
可降低鸡消化道食糜的粘稠度,有效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
三.小麦麸
小麦麸是小麦加工成面粉时的副产品。主要由麦种皮、糊粉层、少量胚芽和胚乳组成。由于淀
粉质的大量减少而使能值较低,小麦麸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均超出14%,但品质较差;维生素含量
丰富,特别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但烟酸利用率仅为35%;磷含量高,主要是植酸磷,利用率低。
在新鲜的小麦麸中存在着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对植酸磷的利用有帮助;小麦麸物理结构疏松,含有适
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饲用小麦麸的国家标准质量三项指标,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粗
灰分分别为:一级麸:≥15.0%、<9.0%、 <6.0%;二级麸≥13.0%、<10.0%、<6.0%;三级麸:≥11.0%、
<11.0%、<6.0%。使用小麦麸时注意的问题是:
①小麦加工成面粉前,有一个润麦阶段,加水生产出的麦麸如未充分干燥,则不能长期贮存。麦
麸水分必须降至13%以下贮藏。水分多的麦麸在温暖季节易发霉生虫,腐败变质,降低麦麸的品质。
②小麦麸的能值较低,不适宜作为肉用仔鸡高能量日粮的组成部分,以免影响仔鸡生长速度。
四.米糠
米糠是稻米加工过程中糙米精加工成为精米时的副产品,它由糙米皮层、胚和少量胚乳构成。
米糠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赖氨酸含量也高于玉米。米糠含脂肪高,且大多属不饱和脂肪酸,油
酸及亚油酸占79.2%,油中含有2%~5%的维生素E。米糠的粗纤维含量不高,有效能值较高。米糠含
钙偏低,而含磷高,且主要是植酸磷,利用率不高。米糠的适口性较好。一般畜禽饲料均可使用。
新鲜米糠用量过多,可能使猪体脂变软,嗣体品质变差,所以用量宜控制在15%以下。米糠饲喂家禽
的效果不如猪,需控制用量,否则会影响家禽生长。按饲用米糠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一级米糠的
粗蛋白质(%)≥13.0、粗纤维(%)<6.0、粗灰分(%)<8.0;二级米糠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12.0、
<7.0、<9.0;三级米糠则分别为:≥11.0、<8.0、<10.0。使用米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米糠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且活性较高。大量饲喂未经失活处理的米糠,可引起动物蛋白
质消化障碍。
②米糠中植酸含量高,可能会影响矿物元素和某些养分的利用率,从而抑制鸡的生长。
③米糠的油脂含量高,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发热和霉变。氧化变质的米
糠适口性变差,可导致动物严重腹泻,甚至死亡。
第二节蛋白质饲料
4
蛋白质饲料在配合饲料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
能量饲料少得多,一般在日粮中占10%~20%。蛋白质与无氮浸出物可利用能值相差不大,而蛋白质
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又较低,有些豆类籽实中含脂肪比谷类籽实多得多(达15%~24.7%)。因此,配合
饲料时,不能忽视这类饲料所含有的丰富的能量。
一.大豆、大豆粕
大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通常将大豆经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饼,而将
用浸提法或预压浸提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粕。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于谷类蛋白质,必需
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2%以上,但蛋氨酸含量不高。脂肪含量高达17%,可利用能值
高于玉米,属高能、高蛋白质饲料。与大豆相比, :豆粕、豆饼中除脂肪含量大大减少外,其他养分
并无实质差异,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相应增加,而有效能值下降。:豆粕是畜禽饲料应用最广的蛋
白质饲料。根据饲用大豆粕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一级大豆粕粗蛋白质≥44.0%、粗纤维<5.0%、粗
灰分<6.0%;二级豆粕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42.0%、<6.0%、<7.0%;三级豆粕则为: ≥40.0%、
<7.0%、<8.0%。
所有大豆、大豆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大豆中存在着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脲酶、抗血凝集素、胃肠胀气因子以及大豆抗原等,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主要的有害物质。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多不耐热,通过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大豆去毒方法一
般多采用3分钟110℃的热处理。豆粕是大豆经加工处理后的产品,其抗营养因子的活性大大降低,
但在加工过程中,加热不足或过度均会降低蛋白质生物学效率。用脲酶活性测定法可判断大豆的热
处理是否适当。
二.菜籽粕
菜籽粕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可利用能量水平较低,其代谢能值仅9.36兆焦/千克,适口性也差,
不宜作为单胃动物的唯一蛋白质饲料。菜籽柏的蛋白质含量为36%左右,其氨基酸组成的特点是蛋
氨酸含量较高,精氨酸含量较低,菜籽粕与棉籽粕配合使用可改善某些氨基酸的平衡。目前我国栽
培的品种大多仍为高芥酸(含芥酸50%~60%)、高硫葡萄糖甙品种,对菜籽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有
影响。菜籽粕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粗灰分(%)三项指标的国家标准质量为:一级菜籽粕: ≥
40.0、<14.0与<8.0;二级菜籽粕: ≥37.0、<14.0与<8.0;三级菜籽粕: ≥33.0、<14.0与<8.0。
使用菜籽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油菜籽实含有硫葡萄糖甙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本身无毒,但当籽实被加工破碎后,在一定
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经芥子酶的酶解作用等一系列反应,可生成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等毒性物质,
可引起畜禽的甲状腺肿大,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
②菜籽粕本身所含的芥子碱具有苦昧,适口性差。
③有些菜籽粕中还含有较高含量的单宁,具有苦涩昧,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聚合作
用,使菜籽粕颜色变黑,伴有不良气味并干扰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由于菜籽粕含有这些抗营养因子,
只有限量使用才能合理利用菜籽粕,一般在猪料前、中及后期日粮中分别使用不超过6%、10%和
12%时,对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没有明显不良影响;通常在肉仔鸡日粮中,菜籽粕可使
用达3%~5%;在产蛋鸡日粮中使用量为7%时,对蛋重、料重比也没有不良影响。
三.棉籽饼粕
5
棉籽饼粕是棉籽脱壳取油后的副产物。棉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达34%以上,但赖氨酸含
量较低(1.3%~1.5%),只相当于豆粕的50%~60%,精氨酸含量高达3.67%~4.14%,是饼粕饲料中精氨
酸含量较高的饲料。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主要取决于制油过程中棉籽脱壳的程度,有的棉籽饼粕
的粗纤维含量高(达13%以上),因而有效能值低于大豆粕。饲用棉籽饼粕的国家标准质量要求的粗
蛋白质、粗纤维与粗灰分三项指标分别为:一级棉籽饼: ≥40.0%、<10.0%与<6.0%;二级棉籽饼: ≥
36.0%、<12.0%与<7.0%:三级棉籽饼: ≥32.0%、<14.0%与<8.0%。
使用棉籽饼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棉籽的棉仁色素腺体中含有有毒物质一一棉酚。在脱油加工
过程中,一部分棉酚转入油内,一部分与蛋白质、氨基酸结合变成无毒的结合棉酚,但仍有一部分棉
酚以游离棉酚的形式存在于饼粕和油中。动物棉酚中毒后,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不育,有
时会发生死亡。游离棉酚是限制棉籽粕饲用的主要因素,一般可根据不同种类动物对游离棉酚的耐
受能力区别限用。
①单胃动物摄食游离棉酚过量或摄取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毒。在猪禽饲料中应当禁用含游离棉
酚高的土榨棉籽饼,对机榨浸出棉仁粕也要限量使用。未脱毒棉籽饼粕在产蛋鸡日粮中的最高用量
为10%,雏鸡和生长鸡为8%~10%。
②游离棉酚一般不会导致反刍动物中毒,但长时间采食过量、饲粮的构成又以棉籽饼粕和粗劣
干草为主时,也会引起不良后果。
③为安全利用棉籽饼粕,可通过热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发酵法等进行脱毒。
四.花生饼粕
花生饼粕是指花生剥壳后经脱油而得的副产物,花生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效
能值比大豆粕略高,蛋白质含量比豆粕高3%~5%,但其蛋白质品质
低于豆粕,氨基酸组成不佳。花生饼粕的粗纤维、粗脂肪较高,但脂肪熔点低,脂肪酸以油酸为主,
易发生酸败。花生饼粕适口性很好,有香味。饲用花生饼粕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为:一级花生饼柏
的粗蛋白质(%)≥51.0、粗纤维(%)<7.0、粗灰分(%)<6.0;二级花生饼粕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
42.0、<9.0和<7.0;三级花生饼柏分别为≥37.0、<11.0和<8.0。使用饲用花生饼粕时应注意的
问题有:
①生花生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可在榨油过程中经加热除去;
②花生饼粕极易感染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其种类有黄曲霉毒素B
、B
、G
、G
、M
、M
等,
1
2
1
2
1
2
以B
的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可引起畜禽中毒,雏鸡对其较为敏感,为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雏鸡、
1
肉鸡前期最好不用花生饼粕,其他阶段用量宜控制在4%以下。
③用花生饼粕喂猪时,用量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为宜,否则会使猪的肉质变差、脂肪软化,
哺乳猪最好不用。
④对于水产动物,应禁用花生粕。
五.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是生产玉米淀粉和玉米油的副产品,也称作玉米面筋粉。正常玉米蛋白粉的色泽
为金黄色,蛋白质含量越高,色泽愈鲜艳。其蛋白质含量因不同生产工艺而差异很大,低的25%左右,
高的超过60%。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结构不佳,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不足,但蛋氨酸含量很
高。玉米蛋白粉含有很高的类胡萝卡素而呈橘黄色,蛋白质含量超过60%的产品橘黄色更鲜艳,在
畜禽日粮中可起着色作用,鸡日粮中常用。
6
六.鱼粉
鱼粉是以全鱼或鱼下脚料(鱼头、尾、鳝、内脏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加工
之后的粉状物。鱼粉营养价值高,是动物饲料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鱼粉的营养价值因鱼的品种、加
工方法和贮存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鱼粉含水量变异幅度在4%~15%之间不等,鱼粉含水量以低
为好,但含水量太低,说明加热过度,影响消化利用率。鱼粉蛋白质含量为40%~70%,进口鱼粉一般
在60%以上,国产鱼粉约50%。鱼粉蛋白质品质好,氨基酸平衡佳、含量高。鱼粉含粗脂肪5%~12%。
鱼粉的粗灰分含量较高,含钙、磷多,且利用率高,微量元素铁、锌、硒、碘等都较为丰富。鱼粉中
的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在加工时被破坏,但仍保留相当高的B族维生素。此外鱼粉含有的未知生长
因子也是常被应用的原因。但由于鱼粉价格昂贵,使用量受到限制,通常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低
于10%。使用鱼粉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鱼粉含有较高的组织胺,在鱼粉生产过程中,干燥或加热过度可使组织胺与赖氨酸结合,形
成糜烂素。鸡吃了含糜烂素的鱼粉,可发生肌胃糜烂,其症状为嗉囊肿大、肌胃糜烂、溃疡及穿孔、
腹膜炎等。鸡的饲养中发生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降低或取消鱼粉的使用。
②鱼粉含有较高的脂肪,贮藏过久,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适口性,幼龄动物使用后可能出现下
痢。
③有些鱼粉为咸鱼粉,盐分含量较高,使用时应调整配合饲料中食盐的添加量。
七.肉骨粉
肉骨粉是以动物屠宰副产品中除去可食部分之后的残骨、皮、脂肪、内脏、碎肉等为主要原
料,经过熬油后再干燥粉碎而得的混合物。肉骨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取决于原料种类、成分、加工
方法、脱脂程度及贮藏期。肉骨粉的蛋白质品质不好,氨基酸结构不佳,赖氨酸含量同豆粕的水平
相似,而且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不高,但肉骨粉是良好的钙、磷来源,不仅钙、磷含量高(钙10%、
磷5%左右),且比例平衡。普通肉骨粉的一般含量为粗蛋白质48%~53%;脂肪8%~12%;灰分22%~35%;
水分3%~8%;钙8%~12%;有效磷3%~6%;钠0.4%~0.6%。使用肉骨粉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生产肉骨粉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肉骨粉产品的质量。肉骨粉最易污染沙门氏杆菌,以腐
败原料制成的产品,不仅品质差,而且有中毒的危险。
②肉骨粉在畜禽日粮中的用量应受限制,幼龄畜禽最好不用,一般,鸡在6%以下,猪在5%以下
为宜。
③使用肉骨粉的同时,应对畜禽日粮中的钙、磷矿物质饲料作适当调整。
(4)近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因“疯牛病”而禁止肉骨粉的使用。
八.羽毛粉
羽毛粉是家禽屠宰脱毛处理所得的羽毛,经清洗、高压水解、干燥与粉碎所得的产品。羽毛蛋
白多为角蛋白,畜禽不能消化。加压加热处理可促使其分解,使羽毛粉成为一种可利用的蛋白资源。
羽毛粉含蛋白质84%以上,粗脂肪2.5%,粗纤维1.5%,粗灰分2.8%,钙0.04%,磷0.7%。其蛋白质中
胱氨酸含量高,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重要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很低,利用率不高,蛋白品质差。
使用饲用羽毛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羽毛粉的饲用价值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处理方式和水解
程度。羽毛粉饲用价值较低,主要用于补充含硫氨基酸需要量,日粮中的用量不可超过3%~5%,而且
需与含赖氨酸、蛋氨酸及色氨酸高的其他蛋白饲料混合使用。
第三节常量矿物质饲料
7
一.食盐在植物性饲料中钠和氯含量都很少。食盐是补充钠、氯的最简单、价廉和有效的添
加物。食盐中含氯60%、钠39%。饲料用食盐多属工业用盐,含氯化纳95%以上。食盐在畜禽配合
饲料中用量一般为0.25%~0.5%。食盐不足,畜禽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生产成绩不佳,并导致异嗜
癖。食盐过量,只要有充足饮水,一般对动物健康无不良影响,但若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畜禽食盐中
毒。使用食盐量高的鱼粉等饲料时应特别注意。
二.钙、磷单纯补钙的矿物质饲料种类不多,单纯补磷的矿物饲料也有限,生产中,同时提供
钙、磷的矿物饲料居多。
1、碳酸钙:碳酸钙为优质石灰石制品,沉淀碳酸钙是石灰石锻炼成的氧化钙,经水调和成石灰
乳,再经二氧化碳作用而合成的产品。石灰粉俗称钙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钙不低于33%。一般
而言,碳酸钙颗粒越细,吸收率越好,但对产蛋鸡则以粗粒碳酸钙为好。
2、贝壳粉:贝壳粉是牡蛎等去肉后的外壳经粉碎而成的产品。优质的贝壳粉含钙高,杂质少,
灰白色,杂菌污染少。但如果牡蛎等肉质未除尽或水分高,放置过久便会腐败发霉贝壳粉的主要成
分含量为:钙36.0%、磷0.07%、钾0.10%、钠0.21%、氯0.01%、铁0.29%。贝壳粉用于蛋鸡、种
鸡饲料中,可增强蛋壳强度,片状贝壳粉效果更好。
3、骨粉:以家畜骨骼为原料,经蒸汽高压蒸煮灭菌后,再
粉碎而制成的产品(蒸制骨粉),一般为黄褐色或灰褐色,钙含量为24%~30%,磷含量为13%,蛋白质
为10%~13%。脱胶骨粉是经4个大气压处理,骨髓和脂肪几乎都已
除去,故元异臭,呈白色粉末,含磷量也较蒸制骨粉高(达15%)。
4、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磷酸氢钙的生产大多以磷矿石为原料,采用湿法磷酸及石
灰乳脱氟工艺,含钙量不低于21%,含磷量不低于16%,铅含量不超过50毫克/千克,氟与磷之比不超
过1/100。化工部制定的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质量标准规定:钙含量≥21.0%,磷含量≥16.0%,氟含
量≤0.18%,重金属(以铅计)含量≤0.003%,砷含量≤0.004%,磷酸氢钙的钙、磷利用率高,是优质
钙、磷补充料,在畜禽饲料中使用较普遍。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产品的含氟量不能超标,否则将对畜
禽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5、磷酸二氢钙:为白色结晶粉末,由磷酸氢钙或磷酸钙溶于磷酸中自由蒸发而成,含钙量不低
于15%,含磷量不低于22%,化工部制定的磷酸二氢钙产品质量标准规定:钙含量15.0%~18.0%、总
磷含量≥22.0%、水溶性磷含量≥20.0%、氟含量≤0.20%、砷含量≤0.004%、重金属(以铅计)含量
≤0.003%、水分≤3.0%、细度(通过500微米试验筛) ≥95%。磷酸二氢钙水溶性好,其钙、磷利用
率要比磷酸氢钙好,生物学效价居所有磷酸盐之首,常用于水产饲料中。
最高限量
3000
3000
3000
3000
需要量
78-165
37-55
50-80
80
铁(Fe)
最高限量
剂亚硒酸纳
③破碎粒:玉米破碎后即失去天然保护作用,极易吸水、结块、霉变并引起脂肪酸的氧化酸败。
贮藏玉米中破碎粒比例越大,越易变质。
④霉变情况:霉菌及其毒素对玉米品质影响极大,其主要是降低适口性和畜禽的增重,并使畜禽
产生特异性中毒症状。如黄曲霉毒素,使鸡腿畸形而导致死亡。在霉变玉米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D、
和维生素A可缓解中毒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小麦价格常常低于玉米,小麦已越
来越多地被用作饲料。小麦对各种动物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小麦的粗纤维含量和玉米相当,
粗脂肪含量低于玉米,但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是谷实类籽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者,小麦的能值也
3
较高,仅次于玉米。小麦蛋白质含量依产地及品种而异,高的可超过16%,低的在11%左右,但其氨基
酸结构不佳,尤其赖氨酸等必要氨基酸含量较低。小麦是所有谷物中最适宜杂食鱼和草食鱼的淀粉
质原料,能改善颗粒料硬度。饲用小麦国家标准质量指标:粗蛋白质(%):一级小麦》14.0、二级小
麦》12.0、三级小麦》10.0;粗纤维(%):一级〈1.0、二级<3.0、三级<3.5;粗灰分(%):一级<2.0、
二级2.0、三级<3.0。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小麦作为猪、鸡饲料时,实际能值变异很大,
其原因在于小麦中淀粉性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一种可溶性多糖一一阿拉伯木聚糖。该物质能
增加鸡消化食糜的粘稠度,从而降低养分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在鸡日粮中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
可降低鸡消化道食糜的粘稠度,有效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
三.小麦麸
小麦麸是小麦加工成面粉时的副产品。主要由麦种皮、糊粉层、少量胚芽和胚乳组成。由于淀
粉质的大量减少而使能值较低,小麦麸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均超出14%,但品质较差;维生素含量
丰富,特别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但烟酸利用率仅为35%;磷含量高,主要是植酸磷,利用率低。
在新鲜的小麦麸中存在着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对植酸磷的利用有帮助;小麦麸物理结构疏松,含有适
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饲用小麦麸的国家标准质量三项指标,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粗
灰分分别为:一级麸:≥15.0%、<9.0%、 <6.0%;二级麸≥13.0%、<10.0%、<6.0%;三级麸:≥11.0%、
<11.0%、<6.0%。使用小麦麸时注意的问题是:
①小麦加工成面粉前,有一个润麦阶段,加水生产出的麦麸如未充分干燥,则不能长期贮存。麦
麸水分必须降至13%以下贮藏。水分多的麦麸在温暖季节易发霉生虫,腐败变质,降低麦麸的品质。
②小麦麸的能值较低,不适宜作为肉用仔鸡高能量日粮的组成部分,以免影响仔鸡生长速度。
四.米糠
米糠是稻米加工过程中糙米精加工成为精米时的副产品,它由糙米皮层、胚和少量胚乳构成。
米糠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赖氨酸含量也高于玉米。米糠含脂肪高,且大多属不饱和脂肪酸,油
酸及亚油酸占79.2%,油中含有2%~5%的维生素E。米糠的粗纤维含量不高,有效能值较高。米糠含
钙偏低,而含磷高,且主要是植酸磷,利用率不高。米糠的适口性较好。一般畜禽饲料均可使用。
新鲜米糠用量过多,可能使猪体脂变软,嗣体品质变差,所以用量宜控制在15%以下。米糠饲喂家禽
的效果不如猪,需控制用量,否则会影响家禽生长。按饲用米糠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一级米糠的
粗蛋白质(%)≥13.0、粗纤维(%)<6.0、粗灰分(%)<8.0;二级米糠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12.0、
<7.0、<9.0;三级米糠则分别为:≥11.0、<8.0、<10.0。使用米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米糠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且活性较高。大量饲喂未经失活处理的米糠,可引起动物蛋白
质消化障碍。
②米糠中植酸含量高,可能会影响矿物元素和某些养分的利用率,从而抑制鸡的生长。
③米糠的油脂含量高,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发热和霉变。氧化变质的米
糠适口性变差,可导致动物严重腹泻,甚至死亡。
第二节蛋白质饲料
4
蛋白质饲料在配合饲料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
能量饲料少得多,一般在日粮中占10%~20%。蛋白质与无氮浸出物可利用能值相差不大,而蛋白质
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又较低,有些豆类籽实中含脂肪比谷类籽实多得多(达15%~24.7%)。因此,配合
饲料时,不能忽视这类饲料所含有的丰富的能量。
一.大豆、大豆粕
大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通常将大豆经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饼,而将
用浸提法或预压浸提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粕。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于谷类蛋白质,必需
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2%以上,但蛋氨酸含量不高。脂肪含量高达17%,可利用能值
高于玉米,属高能、高蛋白质饲料。与大豆相比, :豆粕、豆饼中除脂肪含量大大减少外,其他养分
并无实质差异,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相应增加,而有效能值下降。:豆粕是畜禽饲料应用最广的蛋
白质饲料。根据饲用大豆粕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一级大豆粕粗蛋白质≥44.0%、粗纤维<5.0%、粗
灰分<6.0%;二级豆粕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42.0%、<6.0%、<7.0%;三级豆粕则为: ≥40.0%、
<7.0%、<8.0%。
所有大豆、大豆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大豆中存在着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脲酶、抗血凝集素、胃肠胀气因子以及大豆抗原等,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主要的有害物质。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多不耐热,通过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大豆去毒方法一
般多采用3分钟110℃的热处理。豆粕是大豆经加工处理后的产品,其抗营养因子的活性大大降低,
但在加工过程中,加热不足或过度均会降低蛋白质生物学效率。用脲酶活性测定法可判断大豆的热
处理是否适当。
二.菜籽粕
菜籽粕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可利用能量水平较低,其代谢能值仅9.36兆焦/千克,适口性也差,
不宜作为单胃动物的唯一蛋白质饲料。菜籽柏的蛋白质含量为36%左右,其氨基酸组成的特点是蛋
氨酸含量较高,精氨酸含量较低,菜籽粕与棉籽粕配合使用可改善某些氨基酸的平衡。目前我国栽
培的品种大多仍为高芥酸(含芥酸50%~60%)、高硫葡萄糖甙品种,对菜籽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有
影响。菜籽粕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粗灰分(%)三项指标的国家标准质量为:一级菜籽粕: ≥
40.0、<14.0与<8.0;二级菜籽粕: ≥37.0、<14.0与<8.0;三级菜籽粕: ≥33.0、<14.0与<8.0。
使用菜籽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油菜籽实含有硫葡萄糖甙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本身无毒,但当籽实被加工破碎后,在一定
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经芥子酶的酶解作用等一系列反应,可生成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等毒性物质,
可引起畜禽的甲状腺肿大,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
②菜籽粕本身所含的芥子碱具有苦昧,适口性差。
③有些菜籽粕中还含有较高含量的单宁,具有苦涩昧,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聚合作
用,使菜籽粕颜色变黑,伴有不良气味并干扰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由于菜籽粕含有这些抗营养因子,
只有限量使用才能合理利用菜籽粕,一般在猪料前、中及后期日粮中分别使用不超过6%、10%和
12%时,对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没有明显不良影响;通常在肉仔鸡日粮中,菜籽粕可使
用达3%~5%;在产蛋鸡日粮中使用量为7%时,对蛋重、料重比也没有不良影响。
三.棉籽饼粕
5
棉籽饼粕是棉籽脱壳取油后的副产物。棉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达34%以上,但赖氨酸含
量较低(1.3%~1.5%),只相当于豆粕的50%~60%,精氨酸含量高达3.67%~4.14%,是饼粕饲料中精氨
酸含量较高的饲料。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主要取决于制油过程中棉籽脱壳的程度,有的棉籽饼粕
的粗纤维含量高(达13%以上),因而有效能值低于大豆粕。饲用棉籽饼粕的国家标准质量要求的粗
蛋白质、粗纤维与粗灰分三项指标分别为:一级棉籽饼: ≥40.0%、<10.0%与<6.0%;二级棉籽饼: ≥
36.0%、<12.0%与<7.0%:三级棉籽饼: ≥32.0%、<14.0%与<8.0%。
使用棉籽饼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棉籽的棉仁色素腺体中含有有毒物质一一棉酚。在脱油加工
过程中,一部分棉酚转入油内,一部分与蛋白质、氨基酸结合变成无毒的结合棉酚,但仍有一部分棉
酚以游离棉酚的形式存在于饼粕和油中。动物棉酚中毒后,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不育,有
时会发生死亡。游离棉酚是限制棉籽粕饲用的主要因素,一般可根据不同种类动物对游离棉酚的耐
受能力区别限用。
①单胃动物摄食游离棉酚过量或摄取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毒。在猪禽饲料中应当禁用含游离棉
酚高的土榨棉籽饼,对机榨浸出棉仁粕也要限量使用。未脱毒棉籽饼粕在产蛋鸡日粮中的最高用量
为10%,雏鸡和生长鸡为8%~10%。
②游离棉酚一般不会导致反刍动物中毒,但长时间采食过量、饲粮的构成又以棉籽饼粕和粗劣
干草为主时,也会引起不良后果。
③为安全利用棉籽饼粕,可通过热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发酵法等进行脱毒。
四.花生饼粕
花生饼粕是指花生剥壳后经脱油而得的副产物,花生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效
能值比大豆粕略高,蛋白质含量比豆粕高3%~5%,但其蛋白质品质
低于豆粕,氨基酸组成不佳。花生饼粕的粗纤维、粗脂肪较高,但脂肪熔点低,脂肪酸以油酸为主,
易发生酸败。花生饼粕适口性很好,有香味。饲用花生饼粕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为:一级花生饼柏
的粗蛋白质(%)≥51.0、粗纤维(%)<7.0、粗灰分(%)<6.0;二级花生饼粕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
42.0、<9.0和<7.0;三级花生饼柏分别为≥37.0、<11.0和<8.0。使用饲用花生饼粕时应注意的
问题有:
①生花生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可在榨油过程中经加热除去;
②花生饼粕极易感染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其种类有黄曲霉毒素B
、B
、G
、G
、M
、M
等,
1
2
1
2
1
2
以B
的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可引起畜禽中毒,雏鸡对其较为敏感,为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雏鸡、
1
肉鸡前期最好不用花生饼粕,其他阶段用量宜控制在4%以下。
③用花生饼粕喂猪时,用量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为宜,否则会使猪的肉质变差、脂肪软化,
哺乳猪最好不用。
④对于水产动物,应禁用花生粕。
五.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是生产玉米淀粉和玉米油的副产品,也称作玉米面筋粉。正常玉米蛋白粉的色泽
为金黄色,蛋白质含量越高,色泽愈鲜艳。其蛋白质含量因不同生产工艺而差异很大,低的25%左右,
高的超过60%。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结构不佳,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不足,但蛋氨酸含量很
高。玉米蛋白粉含有很高的类胡萝卡素而呈橘黄色,蛋白质含量超过60%的产品橘黄色更鲜艳,在
畜禽日粮中可起着色作用,鸡日粮中常用。
6
六.鱼粉
鱼粉是以全鱼或鱼下脚料(鱼头、尾、鳝、内脏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加工
之后的粉状物。鱼粉营养价值高,是动物饲料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鱼粉的营养价值因鱼的品种、加
工方法和贮存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鱼粉含水量变异幅度在4%~15%之间不等,鱼粉含水量以低
为好,但含水量太低,说明加热过度,影响消化利用率。鱼粉蛋白质含量为40%~70%,进口鱼粉一般
在60%以上,国产鱼粉约50%。鱼粉蛋白质品质好,氨基酸平衡佳、含量高。鱼粉含粗脂肪5%~12%。
鱼粉的粗灰分含量较高,含钙、磷多,且利用率高,微量元素铁、锌、硒、碘等都较为丰富。鱼粉中
的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在加工时被破坏,但仍保留相当高的B族维生素。此外鱼粉含有的未知生长
因子也是常被应用的原因。但由于鱼粉价格昂贵,使用量受到限制,通常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低
于10%。使用鱼粉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鱼粉含有较高的组织胺,在鱼粉生产过程中,干燥或加热过度可使组织胺与赖氨酸结合,形
成糜烂素。鸡吃了含糜烂素的鱼粉,可发生肌胃糜烂,其症状为嗉囊肿大、肌胃糜烂、溃疡及穿孔、
腹膜炎等。鸡的饲养中发生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降低或取消鱼粉的使用。
②鱼粉含有较高的脂肪,贮藏过久,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适口性,幼龄动物使用后可能出现下
痢。
③有些鱼粉为咸鱼粉,盐分含量较高,使用时应调整配合饲料中食盐的添加量。
七.肉骨粉
肉骨粉是以动物屠宰副产品中除去可食部分之后的残骨、皮、脂肪、内脏、碎肉等为主要原
料,经过熬油后再干燥粉碎而得的混合物。肉骨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取决于原料种类、成分、加工
方法、脱脂程度及贮藏期。肉骨粉的蛋白质品质不好,氨基酸结构不佳,赖氨酸含量同豆粕的水平
相似,而且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不高,但肉骨粉是良好的钙、磷来源,不仅钙、磷含量高(钙10%、
磷5%左右),且比例平衡。普通肉骨粉的一般含量为粗蛋白质48%~53%;脂肪8%~12%;灰分22%~35%;
水分3%~8%;钙8%~12%;有效磷3%~6%;钠0.4%~0.6%。使用肉骨粉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生产肉骨粉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肉骨粉产品的质量。肉骨粉最易污染沙门氏杆菌,以腐
败原料制成的产品,不仅品质差,而且有中毒的危险。
②肉骨粉在畜禽日粮中的用量应受限制,幼龄畜禽最好不用,一般,鸡在6%以下,猪在5%以下
为宜。
③使用肉骨粉的同时,应对畜禽日粮中的钙、磷矿物质饲料作适当调整。
(4)近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因“疯牛病”而禁止肉骨粉的使用。
八.羽毛粉
羽毛粉是家禽屠宰脱毛处理所得的羽毛,经清洗、高压水解、干燥与粉碎所得的产品。羽毛蛋
白多为角蛋白,畜禽不能消化。加压加热处理可促使其分解,使羽毛粉成为一种可利用的蛋白资源。
羽毛粉含蛋白质84%以上,粗脂肪2.5%,粗纤维1.5%,粗灰分2.8%,钙0.04%,磷0.7%。其蛋白质中
胱氨酸含量高,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重要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很低,利用率不高,蛋白品质差。
使用饲用羽毛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羽毛粉的饲用价值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处理方式和水解
程度。羽毛粉饲用价值较低,主要用于补充含硫氨基酸需要量,日粮中的用量不可超过3%~5%,而且
需与含赖氨酸、蛋氨酸及色氨酸高的其他蛋白饲料混合使用。
第三节常量矿物质饲料
7
一.食盐在植物性饲料中钠和氯含量都很少。食盐是补充钠、氯的最简单、价廉和有效的添
加物。食盐中含氯60%、钠39%。饲料用食盐多属工业用盐,含氯化纳95%以上。食盐在畜禽配合
饲料中用量一般为0.25%~0.5%。食盐不足,畜禽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生产成绩不佳,并导致异嗜
癖。食盐过量,只要有充足饮水,一般对动物健康无不良影响,但若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畜禽食盐中
毒。使用食盐量高的鱼粉等饲料时应特别注意。
二.钙、磷单纯补钙的矿物质饲料种类不多,单纯补磷的矿物饲料也有限,生产中,同时提供
钙、磷的矿物饲料居多。
1、碳酸钙:碳酸钙为优质石灰石制品,沉淀碳酸钙是石灰石锻炼成的氧化钙,经水调和成石灰
乳,再经二氧化碳作用而合成的产品。石灰粉俗称钙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钙不低于33%。一般
而言,碳酸钙颗粒越细,吸收率越好,但对产蛋鸡则以粗粒碳酸钙为好。
2、贝壳粉:贝壳粉是牡蛎等去肉后的外壳经粉碎而成的产品。优质的贝壳粉含钙高,杂质少,
灰白色,杂菌污染少。但如果牡蛎等肉质未除尽或水分高,放置过久便会腐败发霉贝壳粉的主要成
分含量为:钙36.0%、磷0.07%、钾0.10%、钠0.21%、氯0.01%、铁0.29%。贝壳粉用于蛋鸡、种
鸡饲料中,可增强蛋壳强度,片状贝壳粉效果更好。
3、骨粉:以家畜骨骼为原料,经蒸汽高压蒸煮灭菌后,再
粉碎而制成的产品(蒸制骨粉),一般为黄褐色或灰褐色,钙含量为24%~30%,磷含量为13%,蛋白质
为10%~13%。脱胶骨粉是经4个大气压处理,骨髓和脂肪几乎都已
除去,故元异臭,呈白色粉末,含磷量也较蒸制骨粉高(达15%)。
4、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磷酸氢钙的生产大多以磷矿石为原料,采用湿法磷酸及石
灰乳脱氟工艺,含钙量不低于21%,含磷量不低于16%,铅含量不超过50毫克/千克,氟与磷之比不超
过1/100。化工部制定的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质量标准规定:钙含量≥21.0%,磷含量≥16.0%,氟含
量≤0.18%,重金属(以铅计)含量≤0.003%,砷含量≤0.004%,磷酸氢钙的钙、磷利用率高,是优质
钙、磷补充料,在畜禽饲料中使用较普遍。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产品的含氟量不能超标,否则将对畜
禽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5、磷酸二氢钙:为白色结晶粉末,由磷酸氢钙或磷酸钙溶于磷酸中自由蒸发而成,含钙量不低
于15%,含磷量不低于22%,化工部制定的磷酸二氢钙产品质量标准规定:钙含量15.0%~18.0%、总
磷含量≥22.0%、水溶性磷含量≥20.0%、氟含量≤0.20%、砷含量≤0.004%、重金属(以铅计)含量
≤0.003%、水分≤3.0%、细度(通过500微米试验筛) ≥95%。磷酸二氢钙水溶性好,其钙、磷利用
率要比磷酸氢钙好,生物学效价居所有磷酸盐之首,常用于水产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