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人一度认为,财富会随着时间逐步积累,人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然而,今天的现实却狠狠打了这个“普遍富裕”的美梦一巴掌。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M型”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正在向两极倾斜,腰部的中产阶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中低阶层。
“M型社会”撕裂的是梦想
以前,我们常说“努力就有回报”,但如今大多数的人发现,哪怕再努力,生活的压力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高昂的房价、内卷的教育、日渐紧缩的就业市场,已经让无数的中产家庭不堪重负。那些曾经拥有稳定收入、希望通过努力攀登社会阶梯的人,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推向下坡路。
看看我们身边吧,大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豪车、名表、奢侈品店铺林立,似乎富人们的生活光鲜亮丽得让人不敢靠近。但同一座城市里,数不清的年轻人蜗居在狭小的出租房里,可能忙碌一天,连一顿像样的晚餐都负担不起。更勿论这几年毕业即失业的三四千万大学生。买房早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有人戏称,"我不是没房子,是房子不要我。"
底层逻辑:财富分配的不平衡
为什么中产阶层的处境会越来越难?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衡。过去,经济增长的红利曾让一部分人快速积累财富,而资本的力量正在让富者越富、穷者越穷。那些掌握资本和资源的精英阶层,轻松通过资本运作、资产投资不断膨胀自己的财富,而普通人却在为房租、水电、食品涨价而焦虑不安。
尤其是房地产,这个被誉为“财富制造机”的行业,成为了压垮中产阶层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18~21年购房的大量人群,正在承受着房价打骨折、房贷利率雷打不动的痛苦。另一边,高房价不仅压榨了无数年轻人的未来,还让他们失去了本该用于提升自我、享受生活的资源和精力。难怪有人调侃:“房子,才是中国的‘成人礼’。”
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内卷化加剧
更让人绝望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在降低。曾经的“寒门贵子”故事,现在已经成了少数人的神话,阶层固化日益明显。教育资源的差异,直接把孩子们的人生出发线分成了高低两端。富人家的孩子轻松进入一流名校,名企,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拼尽全力,却依然在考研、就业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不仅如此,“内卷”这个词成为了当下的时代符号。无论是职场,还是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被逼着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赛道上拼命奔跑。工薪阶层的加班成了常态,职场竞争愈加激烈,付出和回报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这种超负荷的生活方式,不仅压榨了人们的身体,还让人们的心灵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疲惫。
中低阶层的时代,意味着社会的失衡
中低阶层时代的到来,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更是社会失衡的信号。一个健康的社会,理论上应该是中产阶层占据大多数,财富的流动性保持顺畅。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推向社会的底层,阶层分化加剧,社会活力被逐渐耗尽。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酷。我们没有权力去选择出生的家庭,没有办法轻松跨越阶层的藩篱。可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如何面对这个时代的权利——是继续沉沦,还是勇敢奋起?我想,大多数人正在沦为中低阶层的现实不能被忽视,我们可以选择打破这个“不平等的怪圈”,让自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中低阶层的奋起,不是对精英阶层的宣战,而是对公平与机会的呼唤。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赚钱?(注意下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如何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找到赚钱的出路?我在大前研一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年企业和个人的实践,探讨企业和个人在中低阶层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创造财富,给出4个锦囊。1. 企业瞄准“下沉市场”,用好“新奢华”与“工厂直销”策略大前研一曾指出,企业在“M型社会”下必须瞄准中低阶层,也就是所谓的“下沉市场”。虽然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有限,但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反而在细分市场中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品牌的成功正是通过提供价格适中、品质有保证的产品来满足这些消费者的“品质生活梦”。国内的名创优品和小米,也是典型的“下沉市场”成功案例。名创优品用极具设计感、价格亲民的商品吸引了大批中低阶层消费者。而小米则凭借“性价比”这个旗帜,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脱颖而出。对于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中低阶层实际需求,又能让他们感到“生活品质提升”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日本的大山公司推出“可更换沙发套的沙发”,不仅降低了换沙发的成本,还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国内的工厂直销模式也在这一思路下蓬勃发展,利用去中间化的方式降低产品价格,同时确保利润。企业要想在下沉市场中分一杯羹,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价格亲民、产品有品质、用户体验好。尤其是在“新奢华”策略中,提供那些让人感到“加点钱就能享受高级感”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有效满足中低阶层“偶尔犒劳自己”的需求,形成持续消费。例如,一些咖啡机、电动牙刷等高品质小家电产品,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提供“高端体验”,迅速打开市场。自由职业者和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其实并无太大差别。你依靠自己获得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小生意”。在当今的中国,自由职业者正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新媒体、自媒体、线上教育、咨询等行业。个人如何从企业的成功中获得启发呢?第一,自由职业者可以模仿企业的思路,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无论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小红书,还是其他平台,个人都可以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服务来吸引和维护客户群体。例如,许多博主通过自家农产品的直销视频吸引消费者,直接从果园发货,不仅保证了品质,还建立了“原产地”的品牌信任感。这和企业采用工厂直销的模式如出一辙。第二,个人创业者可以借鉴“新奢华”策略,通过营造特定的消费体验来吸引用户。比如,一些自由职业者提供的服务,虽然收费不低,但通过精心设计的服务流程和个性化的体验,成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设计师、摄影师或生活方式类的博主,他们不仅提供产品,还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氛围,让用户觉得自己在消费时得到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更是一种“品味”和“品质生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运营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名创优品、小米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在运营上的不断优化。对于个人而言,如何运营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是能否获得持续客户的关键。大前研一指出,个人在中低阶层时代必须重新思考对生活形态的认知,不再一味追求大房子、豪车和高昂的消费,而是通过有效管理时间和资源,提升生活品质。这一点对于自由职业者尤为重要。自媒体创作者、博主们其实是在做一种“长尾”生意,靠的是与粉丝的长期信任关系。内容的持续产出、服务的不断优化以及与粉丝的情感连接,都是运营的核心。正如黄有璨在《运营之光》一书中所说,“细水长流”才是运营的真谛。个人要在自媒体平台上实现盈利,必须依靠长期的内容积累、持续的粉丝互动,以及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4. 中低阶层的消费观正在变革,企业与个人需顺势而为在“M型社会”背景下,中低阶层的消费观也在逐步改变。房子不一定要买大的,车子不一定非得豪华,孩子的教育不再是烧钱的战场,而是转向“陪伴”和“引导”。这些新的消费观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对于企业而言,提供“租赁服务”或者“共享经济”模式,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万科泊寓(长租公寓)、一嗨租车(共享汽车)等模式迎合了当下年轻人不愿意背负沉重房贷和车贷的生活方式。同样地,教育领域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商机,线上教育、亲子陪伴类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了中低阶层的首选,毕竟,父母的时间与陪伴远比昂贵的补习班更有价值。在中低阶层时代,企业和个人的赚钱之道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深入下沉市场,提供符合中低收入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性地打破传统的“奢华”与“平价”界限。而个人则要学会像企业一样运营自己,依托品牌、信任和持续的内容输出,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抓住这个时代的脉搏,既要懂得迎合市场需求,又要有勇气创造需求,才能在变化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