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错的老街窄巷里,藏着一些老行当,纵然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却依然还是那个味道。40年前,来自浙江温州的棉被加工手艺人陈久旺,带着对弹棉花技艺的热爱与执着,踏上了临武这片土地。从此,他的弹棉花生涯便与这座小城紧密相连,匠人匠心,织就了无数冬日的温暖。
一大早,位于农贸市场的这家简陋却温馨的棉被加工店内,机器轰鸣,陈久旺已忙碌多时。他将一块块棉花投入弹花机中,瞬间,这些棉花便化作蓬松柔软的棉絮,从机器的另一端缓缓流出。陈久旺手持竹棒,细心地将这些棉絮卷起,准备进一步加工。他将棉絮均匀地铺在压床上,经过反复地揉搓与压磨,原本松散的棉絮逐渐变得平整紧实。陈久旺将压好的棉被放入订花机中加固,一床崭新的棉被便做成了。
陈久旺介绍,80年代都是用手工磨棉被,磨盘重20斤,要磨一个多小时,早上6点多钟就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钟。
这家十几平方米的棉被加工店,虽然陈设简朴,却承载着陈久旺夫妇几十年的辛勤与汗水。65岁的陈久旺老家在浙江温州,1982年来临武。当时,他和同伴背着弹棉花的工具,走遍了临武的各个乡镇,为村民们手工弹制棉被。那时的他,还没有开设自己的门面,但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对品质的坚持,很快便在十里八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陈久旺告诉我们,8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机械并不多见,大多以手工弹棉被为主,手工弹棉花的过程烦琐而艰辛,需要经过打碎、整平、拉棉纱、打磨、加固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然而,正是这份对技艺的热爱与执着,让陈久旺的棉被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陈久旺说,手工弹棉被第一步是把棉花抓碎,然后再放在弓里面打。经过打平、打匀后,再拉棉线,打磨以后上边,而且要做正反两个面。做一床被子至少需要4个小时,两个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两床被子。
陈久旺提到,棉花弹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弹出来的棉花是否均匀。棉花被要想用着舒服,中间区域要厚一些,而两边要薄一些。相比原来的手工弹棉花,现在的机械化使得效率提高了不少,做出来的棉被也更加暖和。
立冬过后,随着寒意渐浓,人们纷纷开始筹备过冬的棉被,陈久旺的棉被加工店也迎来了繁忙季。
顾客蒋冬爱和骆素芳对陈久旺的手艺纷纷点赞,认为他做的棉被质量很好,盖起来舒服而且非常保暖,一床棉被子可以使用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陈秀才是陈久旺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做棉被。现在他在文昌路经营了一家棉被加工店,这里拥有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机器,做棉被也开始走向专业化。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陈久旺的棉被加工店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陈久旺对匠人精神的追求从未改变。他始终坚信,只有用心做好每一床棉被,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与认可。
原文详情
记者:黄玲艳 雷婉婷 戴梦瑶(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