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 使命必达 | 学科间协作谱新篇——血液净化肾内协作为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健康   2022-03-21 09:52  

申XX,女,5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律血液透析2年8月余,该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多脏器功能衰竭,一般情况较差,患者透析频率为2周5次,因经济条件较差,一直拒绝每周3次透析,该患者透析不充分问题长期存在。近期反复两次入院。

5天前该患者再次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入住肾脏病医院二病区。此次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室科内高度重视,杨军主任要求运用科内“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小组与病房主管医护完成跨科间协作,为该重症患者迅速制定有效安全的诊治方案。

本次跨科病例讨论在2022年3月20日晨交班后开始,由病房主管刘炳曼医师进行病例汇报,肾脏病医院二病区主任刘向东主任医师、副主任李瑾副主任医师、张连云主任医师、朱铁锤副主任医师、韩惠淑主治医师、王云主治医师、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区李婷主治医师、“医护患”一体化患者所在组组长曹雪婷护师、血液透析责护高帆及轮转规培医师参会。分别就患者目前病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诊疗建议,肾脏病医院二病区李秋萍护士长就患者的下一步护理措施包括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发表了意见。最后由肾脏病医院二病区主任刘向东主任医师做最后总结发言,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 主管医师汇报病例

△ 病例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 血液净化医护床边查看血液透析患者

本次就患者危重情况进行了充分的病情讨论,为患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要在内科病房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为抓手,加强血液透析,每周透析至少3~4次,逐渐下调干体重,在病人可耐受情况下每次透析适当增加超滤量,每次透析前测量中心静脉压,根据中心静脉压制定脱水量。此外需要患者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水钠摄入,透析间期增长体重不超过干体重的3%。有效纠正患者的反复心衰和肺部感染,减少患者住院次数,进一步减少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长期生存率。

随着医学学科不断细分,学科之间融合交叉并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形成跨科协作诊疗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医院不断探索实践的医学新模式。跨科协作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学科群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单一治疗、重复治疗和过度治疗等问题,同时还通过打破专业偏见,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开展诊疗工作、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区已多次与危急重症相关科室、感染疾病科室开展多次学科间协作诊疗,未来将与神经内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开展进一步的协作诊疗,为更多的患者保驾护航。

科室简介

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区开展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如普通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组合人工肾、ARRT、CRRT(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单纯超滤、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等,其中CRRT、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是我科的特色诊疗技术,CRRT联合血液灌流主要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如心血管功能衰竭、液体负荷过重、多脏器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败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乳酸酸中毒、挤压综合征、药物和毒物中毒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主要用于伴有高胆红素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症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胆汁淤积性重症肝病、急性胰腺炎等。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包括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紫癜、ANCA相关肾小球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急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严重感染等。另外,血浆置换可以作为免疫抑制的辅助疗法,治疗或预防实体器官移植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目前开展的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技术有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中心静脉半永久血透导管置入术、传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人工血管内瘘术、内瘘超声介入诊疗技术,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及内瘘的使用寿命均很高。本科室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肾性营养不良、功能不良血管通路等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文字:李婷、关林萌

图片: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区

新医一附院肾脏病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拥有30余名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其中高级职称10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20人。肾脏病医院下设8个二级机构,包括4个科、2个血液净化室、肾脏免疫研究所和综合管理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