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与运用: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红色文化与绿色铜仁融合发展探析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明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我们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学细悟、奋楫笃行,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贵州担当”和贡献“贵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发展放在心上,指示要“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等重要“红头文件”。“红”是铜仁最鲜明的底色,“绿”是铜仁最大的自然禀赋和发展优势。基于此,要始终坚持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全力以赴紧扣“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绿色生态公园、“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人文精神故园、“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的幸福生活家园和“贵人服务·一视铜仁”的创业兴业乐园的主旨要义,勠力同心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努力运用和发挥好梵净山IP释放的“多重效应”,因地制宜通过精准实施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品价值融合“变现”策略和路径,促使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品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红绿融合”之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彪炳史册: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披荆斩棘转战挺进铜仁,艰苦卓绝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存在的八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孕育了红二方面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再度挺进黔东,在这片热土上播下新的革命火种。红军将士英勇的足迹遍布梵山乌水间,激励数千铜仁儿女踊跃参加红军队伍,汇入滚滚的革命洪流。“革命楷模”周逸群、“红军虎将”旷继勋,是铜仁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1938年2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出版,书中记载了“黔东骄子——周逸群”。同期,署名林轶青的《中国的红星》一书中也记载了两个铜仁人的名字:周逸群、旷继勋。周逸群参加了“南昌起义”,是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主要创建人。他是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介绍人。彼时,4000多名铜仁健儿参加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三次担任红军军长的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是鄂豫皖苏区等三大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任总指挥组织和发动“蓬溪起义”,创建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旷继勋针对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军阀主义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的罪名,逮捕了旷继勋,于1933年6月将他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旷继勋时年36岁。1937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时,毛泽东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中央追认旷继勋为烈士,获得平反昭雪。铜仁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三次到达铜仁,第一次是红三军到铜仁创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第二次是红六军团西征转战铜仁并与红三军在木黄胜利会师,第三次是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后转战铜仁。“北有狼牙山,南有困牛山。”回顾红军转战铜仁的历史,困牛山战斗是其中最可歌可泣、最感天动地的悲壮史诗。甘溪遭遇战后,红18师52团经过毛坝交锋、朱家坝断后、关口分兵、营盘垴阻击,战至最后的指战员到达困牛山一带,“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的千古壮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广大铜仁人民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6000多名黔东子弟参加北伐战争,40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南昌起义,3000多名铜仁儿女参加工农红军,5万余名爱国志士勇赴抗日前线,8000余名志愿青年入朝作战,涌现出以周逸群、旷继勋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倾洒了一腔热血甚至牺牲生命。全市10个区县有7个列入全国革命老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建设收官,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贵州综合展示园、石阡困牛山战斗遗址保护展示园列入全省标志性体系项目建设等,着力打造“一区两园三带多点”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铜仁建设片区,促进全市重要革命文物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奋力创建铜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踊跃争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彰显“铜仁担当”和“铜仁风采”。“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之美,美在山水、山明水秀;铜仁之美,美在人文、人文素盛;铜仁之美,美在自然、天人合一;铜仁之美,美在资源、钟灵毓秀;铜仁之美,美在交通、四通八达;铜仁之美,美在风光、风光无限;铜仁之美,美在环境、安全和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倘若,美丽中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新时代画卷,那么,绿色铜仁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源”、人们心心念念追寻的“诗与远方”和人类最后朝思暮想中“永恒的净土”。“武陵正源”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武陵山脉的最高峰,被誉为地球同纬度唯一的“绿宝石”。它集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公园创建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素有“黔山第一”的美誉。巍峨梵净山横跨铜仁市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面积绵延775平方公里,是武陵山脉主峰、我国华南地区地质演化的重要窗口和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拥有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有野生动植物7925种,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是世界裸子植物物种最丰富、最集中的分布地之一,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珍稀濒危物种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的全球唯一分布地,集中展现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今年10月9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干事格蕾泰尔·艾吉拉博士致信,祝贺梵净山保护区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以赴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惠及人民群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持续加强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目前,正加快建成“梵净山国家公园”,全力实施好“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楠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等,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和更扎实的作风,呵护好素有“地球同纬度唯一的绿色翡翠”美誉的梵净山,有的放矢讲述好铜仁的绿色故事、维护好铜仁的绿色福祉和诠释好铜仁的绿色传奇。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省委对铜仁作出“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现如今,多重政策与机遇叠加带来的利好、铜仁丰富资源禀赋的特质与潜力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聚力加快把目标任务从蓝图纸上落实地上变为现实,为民生福祉加持“新引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铜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之以恒书写美丽中国新诗篇的铜仁生动实践和美好未来。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命题,我们要持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引领作用,推动绿色铜仁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今铜仁,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时俱进赓续红色血脉、激活人文底蕴、唱响绿色旋律,勠力同心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铜仁新篇章。红色文化是读懂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改革史的有效途径。绿色铜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红色文化优势,能促使人民群众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磅礴力量,从而心怀感恩、筑梦前行。绿色生态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绿色生态发展,奋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新作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首先,传承红色文化是助力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绿色铜仁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是新时代人民群众赓续红色血脉、肩负历史使命、走向幸福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力量源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扎实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做好文物史料发掘和保护工作,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只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挖掘,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有载体和内核,“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其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铜仁不仅要崛起武陵山,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铜仁的馈赠,是铜仁实现“绝地突围”、添彩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与资源优势。要像守护生命和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绿水青山,坚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接力培植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和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需要。2024年9月9日,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铜仁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健全梵净山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锰污染治理攻坚突破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涵养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要健全产业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健全“六大生态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化投融资管理改革,深化开发区制度改革,完善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制,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格局,塑造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健全推进生态城镇建设机制,健全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机制,健全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工作机制,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建设舒适宜居的城镇生态。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完善促进文化惠民和文化繁荣体制机制,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繁荣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增收机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健全推进健康铜仁建设机制,健全推进平安铜仁建设机制,健全推进法治铜仁建设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建设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红+绿”发展模式可以把铜仁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有效盘活,加快转换为经济优势,实现红色和绿色相得益彰,文化与生态同频共振,为有效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途径。铜仁红色文化底蕴丰厚。铜仁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从分布位置来看,全市10个区县都有分布,以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石阡分布最为集中。根据2019年8月核查数据,全市现有重要革命遗址33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24个文物点,如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政权——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德江“枫香溪会议”会址,印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旧址等。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1处,如重要战斗事迹——石阡甘溪遭遇战战斗遗址和困牛山战斗遗址等。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71处,未定级的180处。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8个。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馆和木黄会师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周逸群、旷继勋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县木黄会师地、石阡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革命遗址(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会议旧址及陈列馆、甘溪红军战斗遗址、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遗址)等3个红色旅游景点入选国家公布的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铜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特色鲜明。现存的既有当时创建的红色革命政权旧址、红军住址及发生的战斗遗迹,也有许多红军留下的物资用品等实物,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和支撑。铜仁绿色生态资源丰富。好山好水在贵州,最美山水数铜仁。铜仁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境内生态优良、风景秀丽,集山青、水秀、瀑美、洞奇、谷幽于一体,四季有景、一步一景、处处是景。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一文中说:“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位居全省第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县县有穿城秀水、乡乡有青山绿水、村村有田园山水,梵净山、佛顶山峰峦叠翠、林木荫蓊,乌江、锦江、㵲阳河、龙川河、松江等河流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或漫步曲径或泛舟江上,观林木芬芳,听百鸟争鸣,赏鱼虾嬉戏,犹如置身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卷, 颇具“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诗情画意。据调查,铜仁市现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矿山公园。被誉为“黔山第一”的梵净山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12-18万个,堪称“天然大氧吧”“绿色大空调”,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的绝佳圣地,值得每个有缘人开启一段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旅居梵净山”舒心之旅。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品富集是革命老区最大的天然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执行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在此大背景下,借助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东风,绿色铜仁发挥地域优势,推动“红+绿”深度融合发展,既能助推乡村振兴,又能保留地域特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是推动铜仁红色文化、生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康养文旅”深化“红+绿”深度融合发展。革命老区的“红绿”资源具有天然发展康养文旅的属性和特质,关键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和整合这一天然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价值和绿色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带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富裕。探索“红绿”两种资源价值融合机制,实现价值倍升和价值转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主体作用,成为革命老区“康养文旅”产品的先行体验官。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会组织、文旅部门等协同发力鼎力推动“红绿融合”,开展主题教育、纪念英烈及红色宣讲活动,组织交叉互助疗休养。同时,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引入优秀市场运营主体,开发“红绿融合”研学及康养文旅产品。借助市场主体力量,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提升“旅居梵净山”区域公用品牌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有机结合铜仁特色旅游资源,定期策划举办“红绿融合”文创艺术会展、山地越野等文体赛事;通过线上众筹合作,寻找康养文旅项目合伙人,线下创新开展“认养一棵梵净山老茶树”“我在铜仁种植一亩有机稻田”等形式,打开铜仁康养文旅市场,实现“红绿”资源价值高效转化。以“研学之旅”强化“红+绿”深度融合发展。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吸引全国各族青少年通过集体旅游、集中研学等方式,体验“沉浸式”研学之旅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想,在红色研学活动中深刻感悟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厚重内涵,激发并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据新华社记者郑天虹、王莹、廖君调查和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现在,铜仁市正在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景区与教育部门携手合作开展研学游,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铜仁红色旅游发展再推上一个新台阶。以“干部培训”催化“红+绿”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品富集是铜仁最大的天然优势,也是党校干部培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整合资源、扬长避短和开拓创新,通过省市区(县)三级党校联动发力,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打响“红绿融合”干训品牌;配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建设“三支队伍”,为“红绿融合”干训提供人才支撑;探索“乡镇(街道)党校+强村富民公司”最优协同合作模式,创新“红绿融合”干训体制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灵活优势,充分整合当地“红绿”资源,打造“红绿融合”干训精品等等,多举措多形式力推“红+绿”深度融合发展。铜仁是革命老区,是贵州省红色旅游重要的资源地,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八大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如今,铜仁市正在有机结合“一区两园三带多点”总体布局,重点依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贵州综合展示园,困牛山战斗和木黄会师核心展示园,结合梵净山、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朱砂古镇、石阡温泉等重点旅游景区,精心规划并推出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线路、红六军团西征甘溪遭遇战线路、和黔东革命根据地线路等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力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让人民群众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铜仁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凝心聚力让城市释放澎湃动能,用充满魅力的“铜仁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中国之美”。要始终坚持把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始终坚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努力运用和发挥好梵净山IP的释放的“多重效应”,探索拓宽“两山”转换路径,聚力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品深度融合发展,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凝心聚力书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答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源:多彩贵州网)(作者系高级记者、铜仁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铜仁市首批“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