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深刻)

文摘   2024-11-26 00:01   山西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生在世,处处皆需讲究一个“度”字,“度”蕴含着为人的分寸与做事的格局,恰是这巧妙的“度”,让我们的人生得以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而在人生的漫漫旅程中,有至关重要的7度,分别是适度、速度、大度、力度、厚度、宽度以及高度。

唯有精准把握好这人生的7度,我们方能自如地掌控为人做事的尺度,于点滴分寸间,逐步迈向人生的新高度。

01

说话需适度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

语言所蕴含的力量,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古往今来,无数事例都印证了说话把握好尺度的重要性。

孔子曾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有智慧的人,深知说话适度的道理,一旦言语逾越了应有的限度,很可能就会给自己招来诸多麻烦。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有一位食客名叫毛遂。

毛遂自荐陪同平原君出使楚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成功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立下大功,一时声名大噪。此后,毛遂时常恃才自傲,说话也渐渐没了分寸。

一次,赵国与燕国交战,赵王欲派毛遂挂帅出征,毛遂却自认为口才了得,能凭三寸不烂之舌退敌,可战场之事非他所长呀。

但他却不知收敛,口出狂言,说自己定能轻松取胜。结果到了战场上,毛遂根本不懂军事指挥,导致赵军大败,他也羞愧自刎。

还有那三国时期的祢衡,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本应有着大好前程。

然而,他为人狂放不羁,说话毫无节制,常常对他人肆意讥讽、辱骂。

他先是当众羞辱曹操,后又对刘表等人大放厥词,最终惹得众人皆厌恶他,落得个被人杀害的悲惨下场。

由此可见,“祸从口出”绝非虚言,我们说话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人生的走向,关乎成败得失。

所以啊,为人处世,说话务必要适度才好。

02

办事讲速度

《兵经百字》里提到:“兵贵拙速,不尚巧迟。”

意思是说,做事只要速度够快,往往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成功。

曾经听闻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位画师,都接到了为城中富商绘制大型壁画的任务,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

第一位画师接到任务后,担心自己画不好,反复构思,不停地修改草图,今天觉得色彩搭配不满意,明天又觉得构图不够精妙,每天都在犹豫不决中度过,迟迟未能动笔。

而另一位画师呢,在详细了解富商的要求后,迅速确定了主题和大致构图,便马上开始动手绘制。

遇到问题时,他边画边调整,丝毫没有拖延。

结果,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位画师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壁画,赢得了富商的赞誉和丰厚报酬。

而第一位画师,直到规定时间到了,都还没完成一半呢,不仅丢了报酬,还坏了自己的名声。

《吕氏春秋》里讲:“力贵突,智贵卒。”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时间一长,人的热情和耐心就容易消磨殆尽,进而失去做事的最佳状态。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飞快,机遇稍纵即逝。

这既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倘若我们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就很容易被时代的浪潮远远抛下;

但同时它也是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那些做事雷厉风行、讲究速度的人,总能抓住机会,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03

胸怀应大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大度,是一个人最具魅力的品德,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唐朝有位名叫狄仁杰的贤臣,他胸怀宽广,为人豁达。

当时朝堂之上,有位官员曾多次在背后诋毁他,试图抹黑他的名声,还在一些事务上故意给他使绊子。

可狄仁杰得知后,并未因此而恼羞成怒,去与对方针锋相对。

有一次,两人在朝堂上相遇,那位官员本以为狄仁杰会借机报复,神色很是紧张。

然而,狄仁杰却主动上前,微笑着与他交谈,还关心起他的近况,就好像之前的不愉快从未发生过一样。

那位官员见状,心中十分愧疚,从此再也没有为难狄仁杰,反而对他心生敬佩,两人后来还成了能相互协助的同僚。

狄仁杰深知“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的道理,与其斤斤计较,陷入无谓的纷争,不如大度包容,化解矛盾,这样既能让自己心境平和,又能收获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就像古人说的:“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胸怀大度,不仅是对他人的宽容与退让,彰显出自己的涵养与情商,更是能让我们跳出琐碎的利益纠葛,集中精力去成就更为宏大的事业呀。

04

办事重力度

“言必信,行必果。”

如果说办事的速度关乎事情能否顺利开展,那么办事的力度则决定了最终所能取得成就的大小。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下令士兵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面对强大的秦军,他以这种超强的行事力度,激励着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威震诸侯,奠定了自己在各路义军中的霸主地位。

再看那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奉命抗击匈奴。他作战勇猛,行事果敢有力,每次出征都直击匈奴要害,带领将士们长途奔袭,不畏艰难险阻。

他曾率领八百骑兵深入敌境,斩获颇丰,立下赫赫战功。

正是凭借着这种超强的办事力度,他多次大败匈奴,为汉朝边疆的安定立下了不朽功勋。

从这些事例不难看出,一个人在做事时若能展现出强大的力度,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往往就能凝聚人心,克服重重困难,收获巨大的成功。

办事有力度,是一种强大的执行力,能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05

读书求厚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我们丰富内心、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而读书的厚度,更是决定了我们为人的深度与内涵。

大诗人杜甫,一生勤奋好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遍读古今典籍,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诗词歌赋,亦或是史书杂记,他都用心研读,不断积累知识,沉淀思想。

正因如此,他才能创作出诸多流传千古、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诗篇,成为唐代诗歌的一座高峰,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自幼便痴迷于读书,他读书从不求快,而是逐字逐句地精读,力求将每一本书读透、读懂。

一本书读完,他还会反复回味,梳理其中的脉络,挖掘深层次的内涵。

靠着这种扎实深厚的读书方式,他学贯中西,对中国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著作等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读书就如同盖房子,一砖一瓦慢慢堆砌,才能建成坚固而宏伟的知识大厦。若是读书时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那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真正汲取书中的养分。

只有追求读书的厚度,厚积薄发,才能让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我们变得更加有深度、有底蕴。

06

视野拓宽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个人的视野若是太过狭隘,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那便很难看清生活的全貌,把握时代的脉搏。

大家都熟知的郑和,他本是明朝的一名宦官,但他心怀壮志,有着广阔的视野。

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亚非众多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识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先进的航海技术等,不仅为明朝开拓了海外贸易,传播了中华文化,也让国内的人们通过他的见闻,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拓宽了整个国家的视野。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后期,统治者闭关锁国,目光短浅,只盯着国内的那点天地,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当西方列强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实力叩开国门时,清政府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由此可见,视野的宽度对于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能被眼前的琐碎所束缚,要努力拓宽视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追逐更美好的未来。

07

追求有高度

“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

一个人的追求倘若没有高度,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很难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就像周恩来总理,年少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的追求超脱了个人的功名利禄,着眼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始终坚守着这份高远的追求,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与发展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敬重与爱戴。

再看那些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们,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他的追求是让中国在航天领域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他殚精竭虑,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故事都告诉我们,追求有高度,才能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去攀登人生的一座又一座高峰,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理想。

08

人生“七度”,相伴同行

说话适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彰显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办事速度,是把握机遇的关键,体现着果断干练的能力;

胸怀大度,是化解矛盾的良方,展现出豁达包容的情商;

办事力度,是达成目标的保障,凸显了坚决执行的魄力;

读书厚度,是滋养心灵的养分,铸就了深厚渊博的内涵;

视野宽度,是展望未来的窗口,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格局;

追求高度,是驱动前行的动力,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正如酒因度数而醇厚醉人,人凭这人生的“七度”,方能成就完整且精彩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将这“七度”融入生活,一生顺遂无忧,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励志语录
看励志语录,获人生智慧;将语录照进现实,让励志成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