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儿女30岁了,还做这两件事

文摘   情感   2024-11-27 00:01   山西  

杨绛先生曾说过:

“无论枕边人忠与不忠,始终明白一件事,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下半生拼的不是老公,而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开心优雅的人生。”

自从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你才会明白孩子的教育何其重要。

他们是家庭香火的继承,更是家族发展的希望。

人奋斗忙碌一生,到老后,这个家终归要交给子女运营。

不论发展如何都已成定然,家庭未来还得靠子女去改善提升。

很多人都说,家庭的衰败,最大的源头是资金的缺失,但实际上,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儿女30岁了,还在做这两件事。

01

儿女反目,惦记老人家产

有人说:子女依靠父母而生,却不应受父母所控,父母教育子女生情,却不应被气所困。

通俗点来讲,父母与子女本就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处世标准,尽力做好自己即可,不应有太多绑定纠葛。

有的父母,秉持“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点,尽好自己的养育意外,其他事便不再插手管制,任由儿女肆意发展。

而有的父母,总觉得自己该不遗余力,全心付出,万事都感觉会亏欠子女,故而会不停消耗自己,以满足孩子的私欲。

子女年轻时,父母这样付出还能理解,但儿女已经成家立业,父母依旧如此,便有所不当了。

父母无底线的付出,只会换来子女的不领情,养成他们只知依赖,不断汲取的坏习惯。

在他们看来,父母的一切都理应属于他们,因此,有不少子女,父母尚在,就已经惦记上他们的家产了。

甚至为了老人的家产,造成手足反目,家庭矛盾不断,稀碎破裂的惨剧。

电视剧《家产》中,兄弟间便因财产争得面目全非,父亲本希望他们手足间能互相扶持,和谐相处,但没想到儿女的心思,早早的便已透露。

剧中,老父亲本想召集子孙,好好地吃一顿年夜饭,没想到饭桌上的众人早已心怀鬼胎,暗流涌动,连筷子都没心思动。

老人去世不久后,更是将彼此的丑陋嘴脸揭开,为争家产,闹得不可开交。

虽然最后结局是美好的,手足在利益和亲情间,选择了亲情,在纷争与和谐间,选择了和谐。

但现实却并不会这么幸福,只要涉及利益争夺,结局大多是手足反目,老死不相往来。

手足间的情感就此破碎,父母的期望也以遗憾收尾。

本可以美满的家庭,却因儿女的势利衰败,这样的后果,着实让人心寒。

02

浑浑噩噩,没有人生目标

村上春树曾说过:

“有限的目标,能让人生变得简洁。”

能影响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程度,而是目标感。

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你所付出的一切,才不至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目标感的人,不会在无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不会被困难挫折打败,反而会想尽办法,解决所遇困惑,继而去达成既定目标。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省自律,飞黄腾达。

但现实中,已成年却依然毫无规划,生活过得浑浑噩噩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没有宏远的追求,更没有踏实的人生目标。

更多的状态是享受当下,匆匆过完一天,便算是对自身的满足,对人生的交代。

有这种想法作为的子女,注定会碌碌无为,毫无成就,人生也将毫无波澜。

或许老后回首往事时,会责怪父母的教育,后悔自己的选择,但那时早已悔之晚矣。

毕竟已经错过了奋斗的黄金期,成就的机会也已经流失,只能接受当下的迷茫与平凡的自己。

对子女赋予极大期望的父母,也该清醒明白,孩子没有明确目标,终将庸庸度日,平淡余生。

曾仕强曾说过:

“你的孩子是来渡你的!能不能获得福报,取决于你自己!”

也就是说,子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主要看你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比起物质给予,精神抚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孩子人格健全,温暖善良,才会成就更完美的人生,赢得更耀眼的成就。

励志语录
看励志语录,获人生智慧;将语录照进现实,让励志成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