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中学:“五心共育”大思政课融合“道德感悟行”

文摘   2024-12-17 17:54   重庆  

2023年3月,云阳县“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建设全面启动,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高效推行,各级各类学校高频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形成了思政育人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云阳教育政务微信将陆续推送一批有成效、有内涵的“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建设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希望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育人“金课”。

今日推送:云阳中学——“五心共育”大思政课融合“道德感悟行”的实践策略

     一、实施背景
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简称“云阳中学”或“云中”)创建于 1902年,是原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 339人,在校学生 4516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云阳“五心共育”大思政课,旨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育人新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继云阳开展的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后,云阳中学道德感悟教育创新性地提出了“感·悟·行”的“三元”德育模式和育人理念,以“在观中感,在感中悟,在悟中行”的独特实践路径,成为推动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的有效载体。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构建“三元一体”德育模式
“五心共育”大思政课提出要探索“一条路径”,创新育人模式。让师生在生活场景中接受体验式、沉浸式的教育,在实践中做到学、思、悟、行。道德感悟教育秉持这一理念,注重“三元一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观中感,在感中悟,在悟中行。
在观中感,落实“五心共育”学而思。云阳中学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建构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将道德感悟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采用 EDIUS、AE、PPT等软件,制作开发每期时长 40分钟的主题班会课程,通过校园网络和多媒体在同一年级,同一时间,同一内容给师生集体观看、讨论。主题班会课程融入视频、音乐、文字、图片等多种元素,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置身于创设的德育情境中,并在情境中产生情感与精神上的共鸣,促进思想情绪上的转变。
在感中悟,落实“五心共育”思而悟。在“观中感”是信息输入的发生机制,为保障学生“感中悟”思想体悟的输出,云阳中学创建保障内深加工后的信息输出多元平台,创建了各式平台,开展了各式活动。如参观校史馆,学习了解革命校友彭咏梧的事迹,在观中感悟革命先烈爱党爱国的精神;进行“徒步环湖道,思悟长征路”的户外徒步活动,在活动中感悟长征精神。
在悟中行,落实“五心共育”悟而行。“在观中感”“在感中悟”这两环节激发学生思想情绪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而这些思想道德情感认知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为中,“知行合一”才能实现道德感悟教育的终极目标。云阳中学开展贯彻落实“五心共育”的各类实践活动,如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开展“登高骋怀,植树造林”活动,把对于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珍视之情,化为切实的爱护环境的行动。
(二)建立完善“五心共育”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五心共育”的具体内涵,云阳中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地构建了“五心共育”课程体系,创设了 300余期序列化、体系化的“道德感悟教育”德育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序列和实践序列两大部分。
在课程序列方面:设计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六大主题,全面贴合“五心共育”大思政课的精神和要求。围绕“五心共育”的“忠心”“诚心”“信心”,设计制作出《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品味中秋》《春暖清明》《改革复兴,强国有我》等一系列德育课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充满自信,让学生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五心共育”的“匠心”设计制作了《执着求精传非遗》《大国重器小部件》等一系列课程,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感悟成长,立志成为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的国家栋梁之材。围绕“五心共育”的“爱心”设计制作了《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珍爱生命》《宽容》等一系列课程,让学生爱父母爱师长,学会感恩,爱生命爱自己,学会珍重。
在实践序列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关键课程作用,践行“五心共育”提出的“用活各类资源”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积极开展与德育课程内容一致的各项实践活动。如校园主题展板、标语标牌、班级文化等进行融合,演讲会、辩论会、“非常云中音”等活动贴切跟进,全面传递正能量,切实优化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同时,学校还注重将德育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以体验式、沉浸式等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落实“五心共育”大思政教育,在“学、思、悟”的教育之后落实到“行”,让“五心共育”落实落地见效。
(三)优化道德感悟教育保障条件
1.搭建“两大平台”,夯实道德感悟教育发展根基
一是搭建专门工作室平台。在“感悟行”德育模式的研发与实践中,学校在课时、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立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工作团队,并成立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同时,县内有 15所中学加入工作室(各个学校相继成立道德感悟教育工作站),全体成员每月一次会议研讨,持续开展“每周一问”活动。通过“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引领全县德育工作,落实“五心共育”大思政教育。
二是搭建课题研究平台。通过“中学道德感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市、县级课题和学校校本课题研究,助推德育研究工作,有力促进全体成员育德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学习,工作室成员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助力提升所在学校和本人的德育工作,各项目学校思政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全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思政教师,每年有数十篇高水平思政教育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效果良好。
2.落实“三项机制”,保障道德感悟教育落地生根
一是课时保障机制。虽然高中课时分秒必争,但学校一直将每周星期二晚上第一节课作为道德感悟教育的专门课时。
二是年度考核机制。学校建立了道德感悟教育班级考核制度,与班主任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县教委已将各高中学校实施道德感悟教育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三是宣传推广机制。通过道德感悟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将道德感悟课程实时发布,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加强宣传,效果良好。
三、成果成效
实践证明,“五心共育”大思政引领下的“感·悟·行”三元一体德育模式是科学的、系统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破解了目前中学德育的三大难题:一是学校德育的空洞说教,二是教师的育德能力参差不齐,三是德育的实效性、有效性欠缺。在“五心共育”大思政引领下,云阳中学道德感悟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一是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县委书记陈道彬,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茂涛,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李保宣等领导多次到云阳中学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指导工作。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重庆原市长黄奇帆等领导同志曾莅临工作室指导工作。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黄政在听取学校道德感悟教育工作汇报后,给予了“模式创新,具有生命力”的高度评价。
二是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道德感悟教育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学校申报的“中学道德感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均被确立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同时出版发行了《感悟行》《感悟行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等书籍。
三是创设主题的德育课程。围绕“五心共育”设计的六大主题课程,制作出集“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欣赏性”为一体的系列德育课程 300余期。学生通过主题班会、队会等时间,采取观摩、体验、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等形式活动,“在观中感、在感中悟、在悟中行”。学生在自主式的体验,主动性参与中,打破德育传统的“空洞说教”方式,为“五心共育”的开展和落实提供了范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龙角中学、凤鸣中学、江口中学、南溪中学、盘石中学等十几所学校相继成立学校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通过道德感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落实“五心共育”。
四是进行对外的交流展示。坚持请进来。近年来,云阳中学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先后接待了来自四川、湖北等省外知名中学和重庆市内重点中学数十个考察团等的考察。坚持走出去。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主研人员被邀请去江苏淮阴教育集团、云南云天化中学等知名中学作感悟教育专题报告,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在市内主城中学以及周边区县重点中学多次举办道德感悟教育专题讲座。
云阳中学的道德感悟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五心共育”大思政课,让道德教育成为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真正地“唤醒”学生,以心灵为凭,以感悟为途。让学生的信心、爱心、忠心、诚心和匠心都落地生根,在今后的成长中,滋养他的一生
云阳教育精彩回顾

云阳教育
宣传教育政策,展示教育形象,传播教育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