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碑|纪录片《颜真卿》+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颜真卿碑石

文摘   2024-09-29 23:06   陕西  



颜真卿
—纪录片



🎬点击播放键▶️收看《颜真卿》第一集:

🎬点击播放键▶️收看《颜真卿》第二集:

🎬点击播放键▶️收看《颜真卿》第三集:

🎬点击播放键▶️收看《颜真卿》第四集


🎬点击播放键▶️收看《颜真卿》第五集:

免责声明:该纪录片为央视免费资源,仅供学习,谢绝商用!(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含图片),源于网络下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琊[yá]临沂(今山东临沂)。先祖颜之推北齐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幼年丧父,由母亲殷氏抚养长大,伯父颜元孙也对其教诲颇多。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鲁公”。他为人清廉正直,严谨端正,是四朝元老,深得历任帝王的信任。

颜真卿擅长楷书、行书,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丛立如林而著名,馆藏7通颜真卿书碑,是国内收藏最多的颜真卿真迹碑石,分别为多宝塔碑(44岁)、郭氏家庙碑(56岁)、争座位帖(56岁)、臧怀恪碑(62岁)、马璘新庙碑(71岁)、颜勤礼碑(71岁)、颜氏家庙碑(72岁),这些碑石是颜真卿不同时期书法巨碣,博物文化君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碑林里的颜真卿】。

一、《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建成,首题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又名《千福寺多宝塔碑》、《多宝塔感应碑》等,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碑文的作者岑勋,是著名诗人岑参的从弟;题写碑额的徐浩,是张旭的学生,也是当时的书法名家。碑刻工匠是当时知名艺人史华。

多宝塔指安置释迦佛与多宝佛的佛塔,据《多宝塔碑》碑文记载,西京(今陕西西安)龙兴寺高僧楚金禅师静夜诵读《法华经》时,觉得时有多宝塔浮现眼前,于是发愿修建多宝塔,后选中了千福寺作为多宝塔安放地。千福寺旧址位于唐长安安定坊,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时立寺。在众人襄助下,多宝塔始建于于天宝元年(741年),天宝四年(744)落成,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逝世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天宝十一年(752年),在多宝塔前立《多宝塔碑》。

碑文书法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二、《郭家庙碑》

《郭家庙碑》,亦称《郭氏家庙碑》《郭敬之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铭并序》。此碑刊刻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唐代宗李豫隶书题额“大唐赠太保祁国贞郭公庙碑”。颜真卿撰文并书丹。螭首方趺,总高371 厘米、宽 126厘米、厚 42 厘米。30行,满行58字,楷书。碑阴为郭氏后世之姓名、官爵,凡三世,共27人,分三栏,共34行,行书。碑两面剥损较为严重,字迹漫漶不清。碑石原在西安市社会路,1951年入藏西安碑林

《郭家庙碑》系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建立家庙,叙述了郭子仪的家世及武功业绩。碑阴刊刻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姓名。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唐朝名将,以武举累进官爵,官至天德军使并九原太守。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叛军史思明。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长安洛阳收复后,因功高升任中书令,后又升任汾阳郡王。代宗时曾亲自说服回纥与唐联兵击退吐蕃。德宗时尊为尚父。郭子仪是唐代的名将、名臣,自玄宗到德宗时都有功于唐王朝及皇室,是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当时是显赫的名门望族。

《郭家庙碑》是颜真卿五十六岁时所书,此时正是他书艺成熟精湛、气力充沛之时。碑文书法雄秀豪纵,格力天成,横轻竖重,纵横舒展,横向坚细有力,竖画饱满丰润、端庄正直,又内向环抱、遒劲宽博,以中锋雄壮之笔力一气呵成,以篆籀之法使得结字雄强茂密、浑厚含蓄、温润刚健、中和磊落。其书法风格十分突出,他夸大了横画的细劲,加深了竖垂和撇、捺、点的粗壮纵力,通体伟劲磅礴。

此碑中的颜书已完全从初唐的欧、褚风范和张旭笔法中脱胎净尽,升华为地道的颜体自家风貌,成为盛唐书法的典范。此时的颜书可以说达到了我国书法史上自“二王”之后另一个继往开来的高峰,颜真卿是当之无愧的今楷第一人。王澍评此碑道:“当时以鲁公《自书告》雍容朗畅,不类鲁公平生风格,为其晚岁极深到之作。今观此碑,与《自书告》略同,而朗畅处更出《自书告》上,直使人不复思《自书告》矣。”

三、《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在代宗广德二年(764)十一月致定襄王郭英义的信件稿本,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

颜真卿在信中对他做了严正的告诫,甚至斥责他的行为“何异清昼攫金(白昼打劫)之士”。手稿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信中反映了颜真卿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精神。

在艺术表现上,《争座位帖》全篇劲挺豁达,姿态飞扬,在圆劲激越的笔势与文辞中显现了他那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他血管里流的是盛唐文化的血,他心中高扬的是“精忠奉国”的自信大旗,在这种真情推动下,无怪乎在清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那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争座位帖》不少笔意是从颜书楷体演化而来,写得更为疾速,更为放逸,书风跌宕浪漫,全以中锋用笔,气足意满,杀纸之气溢于纸外,似乎天地之间贯穿着股豪迈的正义力量,无坚不摧。虽是信手写来,但笔笔之中气韵饱满,静动有态,大小参差。以直笔为主,浑厚藏拙,质朴苍劲,奇伟秀拔,笔势纵横,笔力矫健,笔锋雄劲爽利。

《争座位帖》笔法中的圆劲,是篆籀的生化,在圆润之中更有劲节,飞动之中更带韧性,融北朝的雄浑遒逸和中唐的肥劲宽博于一炉,劲立拔豪宕,姿态飞动。

四、《臧怀恪碑》

《臧怀恪碑》,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篆书题额《唐故东莞臧公神道碑》9字,唐大历五年(770)刊立。螭首方趺,通高467厘米、宽124厘米、厚42厘米。碑文正文28行,行58字至64字不等。颜真卿55岁时撰文并书,翰林待诏光禄卿李秀岩模勒上石。部分字有缺损或漫漶,但尚可识读。原在京兆府三原县长坳乡臧怀恪墓前,1980年入藏西安碑林。

臧怀恪(668-724),字贞节,唐代莒州北乡人,官至上蔡县开国侯。于开元十二年(724)病逝于鄯城,诏赠右领军卫大将军。肃宗时,又因其子臧希让之功追加其为太常卿工部尚书。

《臧怀恪碑》书法艺术:第一,颜体书法总体风格雄浑大气、古朴厚重,极富庙堂之气,而《臧怀恪碑》具有俊秀、温润之气。此碑结体宽博疏朗,疏秀雄健,浑厚圆劲,比《多宝塔感应碑》更为宽博,也不像晚年所书的《颜氏家庙碑》凝重雄浑,而以“秀润劲健”的书风面目出现。第二,此碑结体修长,笔墨干净,线条细瘦,章法自然,行气贯通,不同于颜真卿其他碑中的庙堂之气,而是具有书卷之气。

五、《马璘残碑》

《马璘残碑》,亦名《马公庙碑》,全称《扶风郡王马璘新庙碑》。唐大历十四年(779)刻立,程浩撰文,韩秀实题额,颜真卿71岁时书丹。螭首,碑已残损为小块,残宽114厘米,碑文多漫漶。楷书。1950年入藏西安碑林。

碑主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字仁杰。岐州扶风(今属陕西)人。唐朝中期名将。别名马镇西。马璘出身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末年,马璘仗剑从戎,在安西都护府(治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安史之乱时两京失守,玄宗外逃,肃宗即位,马璘率兵勤王护驾。肃宗命其统军平叛,马璘屡挫叛军,升任镇西节度使。

宝应元年,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代宗即位,此时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均殂,史朝义统领叛军。马璘在与叛军的关键决战中,大破叛军,立奇功,获授试太常卿。此役使叛军受到重创,次年史朝义自尽,安史之乱结束。

同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叛唐,引吐蕃军东进。马璘领命抗敌,其身先士卒,突入敌阵,令敌胆寒,不敢与之对战,怯阵而退,马璘至此威名大震,代宗令其兼御史中丞之衔。随后数年,吐蕃屡犯唐边境,均被马璘领兵击退,马璘成为这个时期唐朝边防的重要屏障。并因功进爵。大历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777年1月26日),马璘在泾州的军中去世,终年五十六岁。朝廷废朝以示哀悼,并追赠司徒 ,谥号“武”。

马璘从军后恰逢唐中期战乱频发之时,给了马璘施展军勇才干的舞台,马璘不但忠勇,亦统兵有方,常以少敌众而能胜,从军生涯均在为唐朝守边护国而战,屡立奇功。终成一代名将。

颜真卿书《扶风郡王马璘新庙碑》时已经71岁,书风成熟老练,观此碑,虽存字不多,但仍显庄重雄浑气势。此碑书风近《颜勤礼碑》,用笔细腻精到,结体端正俊逸,拙中见巧,布局严正有秩,宽绰舒展,气韵浑厚雄强,生机郁勃。

六、《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kuí]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71岁时撰书并刊立的楷书,也是其为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颜勤礼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1948年由小碑林迁至西安碑林,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高268厘米、宽92厘米、厚25厘米。碑身四面书写刻字,今存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满行38字,左侧5行,满行37字,三面共计44行。

碑中部断裂,字有残损。该碑颜真卿为其曾祖父立的墓碑,碑文叙述颜氏的家世、先祖的官职及功绩,并记述了颜真卿兄弟几人的官爵,补充了史书记载之不足。整体为四面刻,一面磨去,刻宋人诗句“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字体中横细竖粗的变化强烈,每笔既丰腴又刚劲,既圆融又遒健,体现“颜筋柳骨”中的“筋”字。整体大气磅礴,浑然一体,端庄整齐,字字又顾盼有致,表现其真性情。结字端庄,集中表现了“颜体”的风格特征和艺术面貌。是颜真卿书法成熟阶段的代表作之一,确立了颜真卿的颜书风格。

《颜勤礼碑》为国家一级文物。自宋代以后,《颜勤礼碑》作为书法初入门者的取法范本,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世书家多受其影响。

七、《颜家庙碑》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也称《颜氏家庙碑》《颜惟贞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记载家族世系情况,撰文并书,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其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原碑现藏西安碑林。

该碑高330厘米、宽130厘米、厚33厘米,四面刻字,碑阳、碑阴各24行,满行47字,碑两侧各6行,满行52字,有界格。碑阳有北宋李准、李延袭题记,碑阴额上亦有文字为颜真卿所书,稍残。唐末战乱,城池缩小,此碑曾被抛弃郊野,宋代时与《开成石经》同被收入西安碑林。

《颜家庙碑》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唐人评曰:“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怒目,力士挥拳。”《颜氏家庙碑》以年高笔老、笔力遒厚,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该碑中所显示出的颜真卿书写方法,就是广为人们知晓和效仿的“颜体”。《颜家庙碑》作为一件艺术作品,被视为颜真卿楷书的最高峰。

《颜家庙碑》字里行间叙述着颜氏家族的“德行、书翰、文章、学识”。颜真卿赞扬其父颜惟贞继承了颜氏家风——“纷纶盛美,遂举集于君 ”,同时也勉励自己和后世子孙将颜氏家教、家风、家学融汇一体,发扬光大——“幸承遗训,叨受国恩,既荷无疆之休,敢扬不朽之烈”。

隋代与初唐的楷书,多以运指为长、结字左紧右舒,呈欹侧之势。颜书则加强了腕力的作用,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颜真卿正书,横画端平,左右竖笔略呈向内的弧形,这不仅造成庄重感,而且使整个结构圆紧浑厚,富有强大的内在力量。这一切都是突破旧格局的创新。《颜家庙碑》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颜真卿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



相关阅读:书法名碑|西安碑林博物馆《峄山刻石》赏析

西安博物文化
博物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