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文化 | 上山,登布袋和尚走过的那座山

文化   2024-11-06 18:02   上海  
点击观看弥勒文化宣传片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过程。容得下世间的千姿百态,便能经得起命运的跌宕起伏。


慈悲为怀的弥勒菩萨,成为了这一哲学理念的生动诠释。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是佛教五大菩萨之一,也被称为“未来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满面笑容、袒胸露腹、盘腿而坐。这些神情姿势极具感染力,无一不传达着乐观、旷达的心境。几千年来,他亲和慈悲,包容万物的智慧与幽默深入人心。直至今日,弥勒已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欢喜慈悲、自在包容的精神烙进了中国人的内心。



举目全国,谈及朝圣弥勒菩萨的圣地,雪窦山无疑独占鳌头。雪窦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享有“大慈佛国,弥勒圣境”之誉。


雪窦山风光


如今,雪窦山紧密依托历史底蕴,深入推进名山、名寺、名僧、名校、名著“五名”工程,打造出了诸多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俯瞰雪窦,全山寺庵以佛教三慧学“闻、思、修”为名山规划理念,匠心独运地打造出下雪窦、中雪窦、上雪窦三大区域。下雪窦以佛学院为核心,由听闻佛法而生智慧。中雪窦以资圣禅寺为核心,由思维而生智慧。上雪窦以永平资国教寺为核心,由修习而生智慧。


雪窦山资圣禅寺


走进千年古刹资圣禅寺,一抹金黄色在黑色琉璃瓦中,熠熠生辉,格外夺目。那便是1991年落成的弥勒宝殿。殿正中供奉着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坐像,其袒腹屈膝,笑容可掬。


999尊弥勒菩萨 可左右滑动查看

两侧殿壁巧妙布局,展现五大名山道场宗风,更有999尊小弥勒菩萨像环绕其间,寓意“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这是全国首个在主殿中供奉布袋弥勒的寺院。随后,山中各寺相继兴建供奉弥勒菩萨的宝殿,成为雪窦山独一无二的弥勒道场特色。


人间弥勒


登高望去,全球最高的露天坐姿铜质弥勒菩萨伫立雪窦山间。2008年,佛像圆满落成。星云大师于此提笔书“人间弥勒”,开示 “人人即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


造像的每一处设计都蕴含着深厚佛法:佛身高33米,意喻布袋和尚三月初三圆寂和弥勒菩萨于兜率内院三十三天居住;佛身连同基座总高度为56.74米,意为56.74亿年后弥勒下生成佛,开龙华三会,普度众生。


弥勒圣坛远景


弥勒圣境,岂止于斯?2014年,雪窦山启动“弥勒文化园”新篇章,形成了“一核一带两组团”的布局。园内弥勒圣坛依据佛经建设,以自然山体为基,现代科技为翼,织就一朵“未来之花苞”,内藏“龙华法堂”,再现弥勒讲经说法之胜景。

三月三龙华会

众多地标建筑之外,雪窦山胜会连连。以龙华会、晒经会、慈孝会纪念人间弥勒成道、出家、出世的重要时刻。信众沐浴在佛恩之下,祈求慈光加被,离苦得乐。

每年,弥勒香会、弥勒文化节、夏令营、禅修等活动如期而至,彰显出笑迎天下、包容大千的情怀,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与游人。

雪窦山,这座弥勒文化的圣地,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弥勒文化 “包容、欢喜、慈悲、自在”的精神。让每一位走进雪窦山,想要瞻仰弥勒文化的游人,都不虚此行!

“大慈佛国,弥勒圣境”的赞誉实至名归。


雪窦山缘何大力发展弥勒文化?

这还需从晋代说起。

那时起,便有僧人结庐于雪窦山。千年间,无数名僧相继扎根于此,讲学传法,留下诸多名著,成就了“禅窟”的称号。佛法代代相传,弥勒文化也深植于此,不断演进、发展,逐步成就如今看到繁荣景象。

到了唐朝昭宗之时,常通禅师入主雪窦,他大力兴建寺庙,并创办了禅宗道场,前来禅修论道者络绎不绝。由此,雪窦寺也从地方山林小寺,变成名震一方的十方禅宗丛林。从那以后,禅宗的五大门派在这里延续了上千年。常通禅师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雪窦禅宗的开山鼻祖”。

《宗镜录》


五代时期,智觉延寿和明觉重显两位禅师来到了雪窦山。他们在这里居住并传授佛法,为这里增添了“二觉道场”的美誉。智觉延寿禅师名声远扬,他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以及大量的诗歌和偈语,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指出了道路,时号“慈氏下生”。明觉重显禅师乃云门宗的高僧,他在这里弘扬宗风,让云门宗再次兴盛起来,著有《颂古百则》等十分盛行的传世佳作。

在上述几位大德的影响下,雪窦山名声愈发广大。来求法修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就有一位被称为“布袋和尚”的僧人。

弥勒菩萨


根据史料记载,布袋和尚是唐末五代四明(今宁波奉化)长汀村人,名契此,号长汀子。他的举动令常人感到奇异,经常露腹,笑口常开,言语之间充满禅机幽默。

有人问有法号否?和尚却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有人问有行李否?和尚以偈答: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释迦授记》

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7)农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端坐于一块青石上自说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逝,肉身安葬在封山之腹(今奉化市区中塔寺内)。

《辞世偈》传开以后,世人逐渐认定他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如今中国弥勒和尚笑口大开、袒胸露腹的形象便是由此而来。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头戴天冠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弥勒形象。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大肚弥勒的独特形象,弥勒信仰也许不会如此深入人心。

因布袋和尚之故,奉化雪窦被誉为弥勒应迹圣地,雪窦古刹则被誉为为弥勒道场。有联云:奉化长汀,古出布袋和尚;四明雪窦,今为弥勒道场。

敕建资圣禅寺

到了宋代,公元1037年。宋仁宗因弥勒感应,梦游雪窦山。1245年,宋理宗追书“应梦名山”,颁赐寺碑,以纪“仁宗梦感”,使得雪窦山弥勒道场之名更加显赫。


从古至今,雪窦山所蕴含的慈氏精神一直熠熠生辉,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名士与善信。他们心怀崇敬,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努力。

到了民国二十六年,张学良曾在雪窦山居住,亲手种下了四棵楠木。如今,其中两棵依然挺拔,人称“将军楠”,与弥勒宝殿前那两棵历经千年的银杏树,一同成为了宁波市的古树名木。

太虚大师

民国年间,战火连连,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改革救国的道路。1932年,佛界泰斗太虚大师来山驻锡,深受“中国的佛教亦须经过革命”的思想影响,激发了以佛学入世救世的宏愿。

大师精研弥勒菩萨唯识学,发扬“慈宗”,致力于雪窦弥勒应迹道场建设。大师曾积极培养僧才,创办世界佛学苑禅观林,并整顿僧伽制度,推行佛教改革,倡导“人间佛教”。 

太虚塔院


纵观太虚大师的改革,有下列三项重点:

1.革除:革除历代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革除家族化剃度、法脉的私传产制。

2.改革:改革避世遁隐为精进修行化导社会;改革度死奉事鬼神为资生服务人群。

3.建设:建设由人而菩萨的人生佛教;以人生佛教,建设中国僧寺制度;建设中国大乘人生的信众制;以人生佛教建设奉行十善规则的民俗及社会。

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太虚大师不仅是一代佛教领袖,同时也是佛学思想的巨擘。他的佛学思想得力于钻研经典和各宗教法,同时也来自于其亲身体验。在他的影响下,雪窦丛林增辉,名声再次鹊起,游客不绝于道,丛林道场再度增辉。1947年,太虚大师圆寂,建色身舍利塔安葬在雪窦山。

怡藏法师


如今,怡藏法师继承先德之遗志,发展僧伽教育,以“笑迎天下、包容大千”的弥勒精神,践行文化兴寺,积极弘扬人间佛教。全力建设弥勒道场,新建太虚讲寺,创办弥勒学院,建造弥勒菩萨。以文化润教,增辉雪窦名山。

雪窦山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拓展,其规模与盛况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近年来,雪窦山通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弥勒文化带至亚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践行“走出去”与“请进来”,通过演出、讲座、展览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持续扩大弥勒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弥勒文化节


一年一度的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推动弥勒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了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已经成为具有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胜会。

中韩日三国佛教交流大会


海内外各地至雪窦山交流参访的佛教人士络绎不绝。雪窦山曾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多位佛教界人士,联合国第三裁军特别总会祈祷和平会及持舍利和平使团。同时雪窦山也多次应邀赴各地出访交流,不断传播和推广雪窦弥勒文化。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

雪窦山逐步形成开展学术思想研究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发展模式。未来,将继续以“弥勒文化”为纽带,赓续慈宗,笑迎天下。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雪窦山,其步履不停,一直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前行。



图片 大菩文化 雪窦山佛教协会

制片 妙澄 妙心

导演 果木

掌机 果木

摄影助理 果树 一 果乐

剪辑 果木

文案 妙淼

编辑  妙舟

欢迎投稿 news@pusa123.com

大菩文化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22)0000013。大菩文化(原菩萨在线)是中国佛教界独树一帜的寺院文化服务平台,专注于中国佛教文化的当代表达,为寺院提供文化技术服务,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真实的佛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