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大理镇五华社区位于大理古城南大门,地处最繁华地段,是一个典型的杂居型社区,“四多一突出”(外来人口多、商铺多、矛盾纠纷多、居民需求多,个性化突出)已成为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突出的难点。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摸清群众“需求点”,找准工作“落脚点”,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合拳”,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文明和谐、温暖幸福的和谐社区。
筑牢党建引领“新阵地”
按照党建规范化要求,全面提升阵地建设,打造好服务“火车头”。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民调解、生育子女登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等42项事项政务服务统一进驻便民大厅,实现社区层面“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同步设置苍洱暖新红色驿站、云岭先锋新家园、居民办事休息区、志愿者服务站,为辖区居民、外卖小哥、游客提供一个累了能歇脚、饭菜能加热的服务场所。打造“书记院坝协商会”延伸“五微议事厅”,让“家门口”议事厅常开“小板凳会”,形成“镇挂钩组指导+社区核心议事+区域单位议事+48个网格议事”的议事制度。做好“居民身边事”,管好“房前屋后事”,解好“邻里疙瘩事”,帮好“家庭琐碎事”,劝好“商户之间事”五件“微小事”,让社区微服务常在,“民意”变“满意”。依托“金花调解室”,形成五华社区胖金花李雪娟“金言花语”调解品牌,让求一个“快”,图一个“理”,盼一个“公”,圆一个“和”化解好百家“邻里疙瘩事”,让获得“2023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特别贡献奖、“云南省百佳十优法律明白人”社区胖金花李雪娟,用好“金言花语”调解不解事,化开千千结。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
以社区“大党委”“吸铁石”效应,与8家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单位,9家辖区单位,按时召开联席会议,共议党建工作,共商治理难题,共办为民实事。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商铺多的特点,社区充分发挥党建综合体单位古城派出所及驻区单位古城保护管理局的优势,年内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专项整治3次,排除安全隐患10余个。充分发挥大理州财贸学校师资、学生力量参与社区开展文明宣传、卫生城市创建2次,为社会治理注入有效动力。依托“书记院坝协商会”、“协商在基层”平台,定期听民声、畅民意、解民忧,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聚焦社区治理中群众关心的灯不亮、路不平、卫生差、安全有隐患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专项整治,年内共排查整治5场次,消防隐患、食品安全、噪音扰民等10余个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织好“安全网”共建“平安圈”
立足古城旅游核心区的实际,探索建立“全科网格”,构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共享”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居民小组为单位,精细化建网格,做到“四无”要求划分网格,实现“六入网格”。充分整合城管、消防、市场监管等各块力量,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用好网格员“铁脚板”走访小区、商户,做好“五小服务”,当好社区安全的“守门人”和居民的“服务员”,坚持“日巡查、常走访”、“五必到”、“四必访”、“四必报”的工作法,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形成了“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网格员+格事”处置机制,以“金花调解室”为平台,以“调和”为目的,以“促和”为工作任务,每年调处居民矛盾纠纷40余起,调解率达95%以上,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妥善解决”。
“三治”融合共筑幸福梦
坚持以法治为保障,自治和德治相融合,通过开展“文明庭院示范户”“家庭邻里和谐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教育引导作用,在基层治理中赋能文化内核,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行”的“三化”模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三治”融合。打造“自治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示范巷龙泉巷。充分挖掘、整合辖区人才资源,将“五社联动”融入治理中,培育“同健”柔力球队、“同和”武术队、“同梦”文艺队、“同行”志愿服务队、“同心”合唱队,“夕阳红”舞蹈队6支队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力量。通过“文化+”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