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们都选择前海”

政务   2025-01-02 16:01   广东  

近日,《光明日报》港澳台版用一个整版,刊发了记者党文婷、严圣禾关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十周年的报道《共筑青年梦 同心向未来——广东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砥砺十年全新起航》,并刊发相关评论,关注前海青年梦工场的最新发展,聚焦深圳前海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以下为全文。



共筑青年梦 同心向未来
——广东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砥砺十年全新起航
光明日报记者:党文婷 严圣禾

“在粤港澳大湾区,梦工场是我们青年人的圆梦场。”12月12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前海梦工场”)推介会暨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后,香港青年、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向参赛选手们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原来,这位香港赛区的资深评委,已经在前海梦工场创业10年。

2014年,由广东省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和香港青年协会三方发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始运营。十年来,前海梦工场面积增长了4倍多,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373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955家,50家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的“第一站”,前海梦工场被他们称为“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第一批入驻前海梦工场的创业者,一开始,姚震邦从事的是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制造,而随着产业的变化,在前海梦工场配备的创业指导、专业服务的帮助下,他重新定位未来赛道和发展目标,开始转向智慧城市领域中的安全系统和终端设备,成功申请十余项专利,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他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目标是数千万元。”

“姚震邦们”的创业十年,正是前海梦工场创业十年的精彩折射。在一项项见真章、有实效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下,全新起航的前海梦工场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等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奋力为深港两地科创发展再添新动力。



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在梦工场举办专场活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托举港青圆梦前海


前海,变化之快,日新月异。步履匆匆的谭章熹正忙着赶往新开设的香港分公司。2018年,谭章熹回国创业,选择扎根前海创立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短短六年时间,这家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初创企业已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多家国际芯片巨头达成合作,已完成数亿元融资。

近两年前海的变化,也让谭章熹感受愈发深刻。“现在新的政策对联结港澳更加倾斜,也更积极拥抱国际化,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公司核心团队中,几乎多半都是香港青年。”谭章熹说。今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他决定在香港开设子公司,“一开始通过中介询问,走完程序起码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梦工场了解到这一情况,安排了绿色通道和专人服务,每天帮忙跟进,不到二十天就办完了手续”。


深港地相近、人相亲,前海更是紧邻香港,两地优势互补,机遇共享。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加速,“深港合作”这一前海的“底色”更加浓郁。梦工场今年8月推出“1510”发展模式,即构筑“1元创新坊”高质量产业空间,极大缓解创业团队成本压力;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场基金,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港澳科创企业发展;汇集香港五大高校创新资源,建设转化应用平台、提供孵化导师服务、搭建深港联络桥梁;供给“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打造“创新生态港”和“苗圃—孵化—加速”阶梯培育体系;为企业开展订单对接、融资需求、场景开拓、产品出海等服务……这些举措主动对接“香港所需”,真心实意服务香港经济发展,真金白银支持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真抓实干助力香港青年圆梦前海。

一系列新作为、新政策,使前海构筑了一个“创新闭环”,以点带面推动深港合作全面深化、系统提升。“香港的高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也孕育了很多早期、前沿的技术,前海助力这些初创团队成长,再反哺学校,对研发进行进一步的资助与合作。”作为香港城市大学的兼职教授,谭章熹对这种深港联动的“创新闭环”充满了信心。



梦工场内的国际化街区成为创业青年休闲、团建的好去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深港协同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如果说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梦工场作为香港青年梦想腾飞的“第一站”,正是前海为大局先行探路的“试验场”。当前,面对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前海梦工场已经主动“揭榜挂帅”,先行先试。

“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强化两地教育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形成国际化人才吸附与培养的磁场效应,打造世界级的优质高等教育枢纽,在这一方面,前海做得很好。”12月6日,在前海论坛上,经济学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这样评价。

“前海将梦工场的未来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整合深港各自的科研、产业及市场优势,助力港青港企将‘梦想种子’具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前海梦工场运营公司总经理莫伟轩说。


“1510”发展模式推出四个月来,已有66家企业通过深港两地专家联合评审成功进驻,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也纷纷在前海梦工场孵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今年11月,由于看中前海梦工场聚集的资源,创业者卢青带领思灵生物创业团队入驻了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这里已经形成了科学家创业团队、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机构聚集的生态,每天身边都流动着各种各样优质的资源。”卢青说,“我们的专利技术、研发这‘上半程’依托香港大学理学院和医学院,而企业发展、市场开拓这‘下半程’放在前海梦工场这一平台,这让各项环节都更加专注、专业、高效。”

现在,遇到想要来前海发展的年轻人,卢青总会劝他们“趁早”,“香港的创业青年越来越积极踊跃,希望大家尽快把握住这么好的机会”。



俯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以贴心服务吸引更多青年前来逐梦


“到今年底,我已经帮助超过1000名香港青年来深圳工作和创业啦!”来前海四年,香港青年周盼说着流利的普通话,自信大方的神采已和初来乍到时的懵懂判若两人。

“2021年,我报名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前海工作,当时对内地还不是很了解,家人也有些担心。但前海这边提供了交通便利、价格便宜的公租房,还有许多针对港青的服务,让我很快适应下来。现在不仅家人对我的生活、工作条件很放心,女朋友也随我从香港一起来前海发展了。”周盼回忆起这些年来的感受,不无赞叹。

“为了让香港青年没有后顾之忧地来到前海寻找未来,我们不仅提供高标准‘港青驿站’,为香港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每年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开通‘前海一站达’定制巴士线路,还发布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的12条具体措施,内容涵盖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莫伟轩告诉记者。


今年3月,由前海管理局和香港青年协会共同设立的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在前海梦工场正式启用,为香港青年在前海打造专属服务平台,通过“港人服务港人”的模式为香港青年提供原汁原味的“港味”服务,支持他们在湾区生活、实习、就业、创业。

作为最早一批尝到了甜头的香港青年,周盼也想让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像他一样来到前海,拥抱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开始经营社交媒体,将自己的经历放在网络上。现在不仅熟悉他的朋友、同学过来询问,还有数千名香港青年得到了他的帮助。

“今年推出的新政策诚意更大,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也更强了,我有信心大家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前海,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对于未来,周盼充满了期待。



“为港澳创业就业青年铺路搭桥”


日前,记者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见到了香港青年周天意。风尘仆仆的她刚参加完香港的活动,就驱车来到前海。她既是香港北区区议员,也是亚谛加速器的创始人,整个梦工场北区D栋都是亚谛的办公场所,这里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我最初来内地创业时,尝试了几个创业项目,一开始对于公司注册、财税完全不懂,遇到很多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来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想了解去内地创业和发展的机遇,我就想搭建一个平台,把经验分享给有意向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青年。”周天意说。



梦工场内,香港企业正在进行产品研发工作。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我们整个团队都认为前海是很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梦工场连接港深两地,为香港青年、香港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周天意介绍,“2020年我们就开始筹备这个项目了,最初是在梦工场北区以加速器的形式服务有规模的香港企业。后来拓宽场地,在梦工场中区新增初创期小团队创业孵化服务,完善整个亚谛孵化体系。现在作为梦工场最大体积的单一载体,亚谛加速器已成功助力超60家企业落地前海。”

周天意表示,在吸引港企入驻方面,亚谛有其独特优势:在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梦工场占有超1万平方米孵化空间,香港—内地“双股东、双基地、双基金”的背景让亚谛更懂香港企业,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梦工场特色孵化服务,实现资金、技术、政策、产业资源等全方位的赋能。


梦工场内,香港创业青年在街头进行产品试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同时,亚谛还搭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人才平台,主动对接深港相关部门,协助宣传人才落地的相关政策,目前已服务超过3000名香港青年,协助过百名香港青年落地前海。今年周天意获得香港特首颁发的“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她在协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及就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嘉勉。

“今年以来,前海以梦工场为抓手深化深港合作,推出更多支持港澳科创企业发展的实际举措,这些政策对港人非常友好。前海很重视香港青年,也真心关心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我们的需求与建议来调整政策。我相信前海未来会越来越好!”周天意说。

“我将组织更多香港青年交流团来前海感受创业的氛围,寻找创业的机遇与方向。作为区议员,我将更多关注两地青年发展,为香港青年北上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帮助。”周天意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前海一系列新政策出台了,作为梦工场大家庭的一员,我将紧跟政策,更踏实地为港澳创业就业青年服务,加大力度在港宣传前海政策,同大家一起讲好前海故事。”

【记者手记】

为何他们都选择前海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香港青年圆梦的地方,也是展现前海初心使命、发展路径的试验田。今年是梦工场扬帆启航的第十年,也是我来到前海采访港青们的第九个年头。作为长期关注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不得不说,这些年来,前海的变化,令人感受清晰而深刻。

从一开始港澳青年普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如今大家争先恐后前来寻找发展机会,其热情和干劲,令人振奋。从一开始创业项目琳琅满目、领域多样,到如今梦工场在孵的数百家企业中50%是偏硬科技的创业项目,领域越来越聚焦,实力和质量都越来越过硬。人们不禁发问,前海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何在?为什么越来越多来自港澳的创业青年纷纷选择了前海?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创业青年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生态。无论是创新的生态、资本市场的生态,还是专业服务的生态,都让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世界主要湾区有一些共同特征,即通过营造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吸引优质资本、技术和高端人才不断向这里集中,并且来了之后就不想走。这是世界主要湾区经济技术持续升级的关键,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所提出的新概念“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的内涵所在。前海打造的,正是这样的世界级平台。

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需要从打造世界级科教平台、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世界级金融平台着手。纵观深港两地,香港有22所高校,其中有5所位列全球百强名校;深圳作为制造业强市,其制造业比重占30%以上,两地的互补优势非常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采访中,创业青年共同关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正是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市场空间。在香港研发、在前海打样、在宝安生产,坐拥内地市场和经香港联通全球的海外市场,让创新科技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开辟一个新赛道甚至新产业,变得“触手可及”。凭借初创启动金和优惠的空间租金起步,几乎是梦工场每个初创团队“故事的开始”。

对科技创新来说,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风险投资的耐心往往不足。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前海将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场基金,并组建“梦工场基金联盟”,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梦工场科创企业。这一举动,让创业青年们倍感振奋和暖心。如今已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裁的谭章熹提起这点不无感慨,越来越成熟的投融资基础设施,对未来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的发展,作用不言自明。


今年以来,前海的发展模式更加聚焦,路径也愈发明晰,即全面深化深港合作,用好香港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之下,前海正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连接点,不断以规则、制度的衔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撬动各方之力形成高质量发展之势。比如,今年9月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在梦工场开园以来,入驻团队迅速增长至24家,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生命健康等“硬核”领域;香港数码港与梦工场开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在香港建立合作平台,为两地企业提供法务、会计、融资等全方位服务,不仅帮助香港的初创企业开拓内地市场,同时也帮助深圳及大湾区企业借助香港数码港走向国际市场。

在采访中,另一个打动人的闪光点是,每一个青年创业者,自己在前海扎下根后,都主动化身前海的“代言人”“推荐官”,几乎每天都有胸怀抱负的港澳青年与他们交流,咨询前来发展的事宜。而这些青年也诚恳地分享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告诉他们“趁早来”“尽快来”。在这些青年的交流当中,深港两地之间心与情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两城一家”“双城故事”在不断上演,青年们在这个追寻梦想的平台上,正构建着大湾区的美好大未来。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严圣禾 党文婷
编辑:钟汝芳 赖鼎睿
审读:黄淳 王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深圳发布
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最权威、最迅捷、最真切,你我的城市,尽在深圳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