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全国医务社会工作与人文医院建设创新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浙江站启动仪式在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下称“浙大儿院”)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益时报》社、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共同主办。浙大儿院院长傅君芬出席并主持开幕式。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会长胡崇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处长陆海军,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原《健康报》社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周冰分别致辞。
会议现场,“为爱系上红纽扣——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浙江站”启幕,22家试点医院分四批签约。
在主题为“人文医院建设创新与实践”的圆桌论坛环节,从在医疗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元素、医院文化建设在提升患者体验中的作用、平衡医疗效率与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并且深入讨论了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中的具体实施路径、医院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以及平衡高效与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详情请参照报道《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浙江站启动 22家试点医院签约》)
以下为主题发言嘉宾观点
第一场主旨演讲由浙大儿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强主持。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项目主管杜博伦在发言中详细解读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内涵。他表示,未来该项目将致力于让病患感受到更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人道服务,通过硬件援建、能力提升、社会倡导、行业交流、社工支持、调查研究和平台构建等具体服务,推动全国医务社工事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舒强以《党建赋能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以浙大儿院为例,展示了通过党建如何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新动力、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他表示,要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可持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的公立儿童医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作了题为《中国化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范围内容和健康中国制度建设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医疗健康服务是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体化的。医务社工或健康社工的角色不仅要做医生、护士、家属的助手、伙伴和朋友,更是设计者、组织者和倡导者。中国现代福利制度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议题,健康福利一体化制度大有可为。
在当天下午的全国医务社会工作与人文医院建设创新实践研讨会上,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秘书长管咪虹主持了“医务社会工作创新与发展”环节的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国君的演讲主题为《医务社会工作在临床多学科团队合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他从北京儿童医院的历史文化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传承讲起,分享了该医院在开展公益救助服务、建设关爱空间、接收医护转介、开发科普工具等医务社工与临床结合的具体案例和举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国忠的演讲主题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医学人文探索》。他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对医学的效率、质量、创新等方面的影响,而人机交互中的情感缺失、隐私保护、数字驱动决策等人文方面也遭遇挑战。在此背景下,他介绍了浙大二院的科技与人文融合具体实践案例,如急诊室的恒温箱、一站式综合服务、数字疗法以及医院的环境营造和志愿服务等。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张庆宁作了题为《高校推动甘肃省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分享。她从甘肃省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分享了西部高校在推动医务社工发展的五条经验:“本土本乡寻找同路人”“到东部去”“专业社工督导请进来”“借力外来基金会”以及整合医院社会工作与社区康复,反思了医务社工的历史地位,社工教育、研究、实践的关系,职业社会学、行动研究、生命历程视角下探索作为新兴职业的(医务)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关冬生作了题为《妇女儿童健康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六个特性与三大机制》的分享。他指出,妇女儿童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时间的六个特性是:知识领域的交叉,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与支撑,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层级体系,服务领域的广泛性,服务介入的专有性与普适性,理论的综合性、方法的整合性与特殊性,因此在机制建设上有服务系统及其协同机制、院社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和医社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务社工部主任陈玉婷作了题为《儿童医院慈善资源递送与信息化建设探索》的分享。她介绍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务社工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通过搭建医疗救助个案管理平台、标准化医院的慈善信息申请表、形成慈善资源服务递送网络等方式,来实现提供最佳健康照顾,促进儿童健康福祉的目标。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冷玲莉作了题为《健康社会工作在家庭健康促进中的实践》的分享。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家庭作为健康促进实践单位的逻辑,因为家庭资本决定家庭成员的健康,家庭是照护健康问题的重要场域,在家庭系统中成员之间的健康存在交互影响,因此也有导致疾病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而健康社会工作在家庭健康促进中可以通过经济援助、家庭赋权、社区康养/社会照护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家庭健康资本,并且可以赋能家庭健康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健康社会工作的“大有作为”。
11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马高明主持了妇女儿童与家庭健康社会工作实践医院分享环节。本环节邀请了浙江省内五家公立医院分享其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社工部负责人王颖分享了浙大一院“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介绍了“浙壹汇”志愿者组织以及“浙一社工”品牌的具体内容,包括小黄人儿童肝移植公益计划,“第一时间 心动再现”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项目,“伊起行动,齐心协俪”乳腺癌科普疗愈志愿服务等具体服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楼航英分享了该医院的“天使之翼”志愿者联盟,以及“乳爱接力”——人乳库捐赠项目,“零歧视,助消除” ——助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天使美丽”——乳腺癌患者同伴支持项目,“花样年华”——关爱女性项目等具体实践。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副书记、副院长刘琳分享了该医院在整合资源助力医学人文建设上的努力,包括创建儿童友好空间和服务,与社工机构合作促进社工实务创新,“医社联动”实现高质量闭环服务,党建引领,促进健康社区建设等具体举措。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副院长张春梅从应对医疗恐惧、实践儿童友好这一具体问题出发,分享了该医院在医疗环境、医疗操作、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多方面为儿童营造友好、安全环境和改善就医体验的具体实践。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莉从该医院聚焦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具体需求出发,分享了其“爱天使”志愿服务团队,“党建+妇幼健康”之“双千四百”公益活动,“天使爱天使”助残帮扶项目等具体实践,以及医院在数字赋能引领婴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动。
在多元合作基金会项目介绍环节,爱佑慈善基金会项目合作总监赵庆斌介绍了爱佑慈善基金会成立20年来在儿童健康方面的具体项目。基金会通过医疗救助、儿科诊疗水平提升和人文医疗的项目解决儿童就医过程中所面临的“看不起”“治不好”“痛苦大”三大主要问题,通过爱佑新生病患孤儿养护项目、爱佑安生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项目、爱佑安生-云开计划未成年被害人保护行动等来促进儿童保护。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刘正琛介绍了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医疗领域多元相关方和系统性的工作,如患者服务、医学支持、政策研究和推动、公众参与和倡导、联合公益以及灾害和公共卫生危机援助等。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公益行业运营负责人王红娟介绍了互联网公益平台在推动妇女、儿童议题发展的努力。通过公益网店、公益直捐、公益宝贝等项目形式,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科技的力量”来打造有温度的公益生态。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晨霞主要介绍了该基金会的项目的具体行动和做法,具体有保护未来母亲——少儿妇科助力计划、妇女儿童医疗救助——救急难计划、为生命接力——早衰症患儿救治计划、早产儿医疗救助——掌心宝贝关爱计划、关爱生命陪跑人公益项目、女性健康——康乃馨女性健康关爱等。
浙江省壹加壹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柯丽介绍了该基金会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领域十年来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基金会通过开展实体肿瘤防治多项科普宣传、搭建实体肿瘤儿童科普网络、建立爱心资源服务体系,以及开展兰草云幼儿园、组建兰草陪伴空间,开展系列活动等方式打造“兰草重生计划”打造全社会实体肿瘤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最后,张春梅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聚焦“健康共富 医社同行”,邀请了北京、上海、广东、甘肃、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进行观点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并搭建了一个医院与公益基金会交流的平台,医务社工事业在大家的参与和促进下,必将蓬勃发展。
当日还举行了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妇女儿童与家庭健康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上李强进行了年度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委员的改选和增补,选举出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刘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楼航英担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沈美萍主持了专委会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