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屏村民小组隶属于磨黑镇庆明村,属于半山区,旧时是普洱产茶区到省城昆明五尺官道的必经之地,也是进京官马大道上的一个重要茶马古驿站,至今仍保留着一段全长22公里的茶马古道遗址,古道旁错落有致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古朴风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于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如今,漫步孔雀屏,一间间古朴整齐的红墙青瓦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厚重的青石板路边、空闲地中点缀着花草蔬果,9块以“重现马帮”为主题的浮雕壁画镶嵌在红色的复古土墙上。近年来,通过资金、项目、资源整合,磨黑镇持续“精耕细作”,孔雀屏的“软硬件”得到了升级,传统村落换了新颜,农文旅融合的路子开启了“加速度”。
乡村发展蓝图里,硬件是筋骨、软件是灵魂,一处处短板待补齐,一个个特色待彰显。当下,对传统古村落的守护,磨黑镇以全新的方式继续着。
“以前路面光秃秃的,现在空闲地和路边都种花、种菜用了起来。”“除了村组里组织以外,我们在农闲的时候也会自己拿着锄头去栽花,家的环境变好了,我们心情也好。”村子的变化孔雀屏的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人居环境的提升恰似一颗“石子”,激起的不仅是乡村风貌的“千层浪”,更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共商发展方案,把保护传统民居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每户群众责任,将传承化为日常引导群众主动守护家园。”磨黑镇庆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政介绍,在保护与建设中,采取“规划先行、制度约束”“保护为先、因地制宜”的方式,团结和动员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护农耕文明。
目前,通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消防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旅客接待中心建设,建成公厕2座,人畜分离点2处,垃圾箱10个,群众们分组包片积极拆除乱搭乱建、利用边角空闲地种植瓜果蔬菜,传统民居修缮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持续推进,村落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得先有业。对此,磨黑镇秉持对传统资源的珍视,在做好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活化利用之路,烧旺传统村落“旧炉灶”。
通过积极引进企业,依托“体育+”“节庆+”模式,首次将茶马古道文化元素融入“第五届磨黑烧烤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开启“重走茶马古道”及马帮出发仪式,探索孔雀屏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让沉寂许久的茶马古道再度“走起来”“美起来”“热起来”。
孔雀屏村民小组小组长朱绍华介绍,企业引进来以后,一是对组内保留的茶马古道沿线茶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同时也增加了茶园的观赏性。待产业成熟以后,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据介绍,孔雀屏在每年的粮食播种期,都选择播种适宜观赏油菜和小麦,并已形成稳定的播种面积,其中,播种油菜150余亩、小麦100余亩。不但形成了村落景观,也保障了粮食安全,让游客走在村道上就能够感受到最乡土的风景,也是一次让闲置资源“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如何挖掘孔雀屏茶马古驿站底蕴?怎样讲好茶马驿站变迁故事?磨黑镇通过寻找整理史料、走访原住居民、探寻古籍方志等方式,邀请文联(社科联)学者前来采风创作,探寻古老建筑的岁月痕迹,把沉睡的古文化、古资源唤醒,用故事重现孔雀屏茶马古道的繁华景象,用创作为孔雀屏历史文化资源传播增添亮色。
“借‘科技+’方式通过数字博物馆探访茶马古道遗迹,运用虚拟全景、高清影像等前沿手段实现远程观赏,眼前指尖操作便可将石板路与古驿站尽显眼前,仿若亲临现场,沉浸式感受传统村落魅力。”磨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建伟介绍,结合“千万工程”经验的学习运用,通过填补生活设施短板,打造特色茶马古道文化名片,进一步凸显孔雀屏的美丽乡村韵味,实现孔雀屏村有村味、乡有乡愁。
“接下来,我们将以农业、文旅等为带动,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孔雀屏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活力。”庆明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杨磊对孔雀屏的未来“丰景”信心满满。
下一步,磨黑镇将依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人居环境起步,着眼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盘活资源,逐步延伸到产业旺、乡风优、治理善,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生,留得住乡愁,进一步夯实乡村软硬实力推动镇域发展,在山水间赓续村落古韵。
温馨提示:你关心的宁洱新闻,都在这里!将“宁洱发布”设为星标,宁洱的大事小情 随时掌握!看完点个赞,点一下“在看”,再转发到朋友圈,为小编加个鸡腿吧!
编辑:陶 平